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效果,以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7月对某三级医院ICU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各类台面,门把手,电脑鼠标及键盘等)的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2015年1月起依据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数据,在ICU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ICU物体表面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率由20.8%提高至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采样147份标本,ATP读数以<100RLU/100cm2为洁净度合格标准,按环境物体表面类型分类,各类仪器面板及表面合格率33.3%,各类台面52.4%,门把手33.3%,电脑鼠标及键盘15.5%,电话机0,其他表面38.5%,四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数据范围为377~9740RLU/100cm2。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监测数据显示,集束化干预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理想,是医院感染管理和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的重要隐患,应加强常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相似文献   

2.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餐饮具集中消毒清洁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过程中对表面清洁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ATP生物荧光法对经过不同清洗消毒程序的餐具的表面污染度进行现场检测。结果清水浸泡组检测合格率为0.00%,去渍浸泡粉浸泡组检测合格率为33.33%,经去渍浸泡粉浸泡并高温消毒的12组餐具检测合格率为100.00%;在未高温消毒的情况下,去渍浸泡粉浸泡组餐具的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清水浸泡组(P<0.01);经100℃高温消毒2min后,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A值有影响(P<0.01),加热时间对A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去渍浸泡粉溶液能降低餐具表面污染度,高温消毒是保持餐具表面清洁的一道必要程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荧光标记法在ICU环境物表清洁效果监测的应用.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法在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标记,监测荧光清洁率.结果 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第一阶段标记的6个高频接触表面清洁消毒的比例较低,清洁范围从10.9%到40.9%.将清洁率反馈给保洁公司及其管理部门,采取措施,促使所有6个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率明显改进,范围从32.7%到85.2%.结论 荧光标记能够敏感地识别特定的表面,促进清洁人员提高清洁消毒效果,适用于环境清洁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餐饮业食具消毒效果快速检测法。方法:对316份消毒餐具样品,同时采用常规发酵法检查大肠菌群与细菌数,采用快速纸片法检查大肠菌群,比较两种方法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8.73%。结论:快速纸片法可代替常规发酵方法作为检测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监测督导的效果。方法某院2015年各季度采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共检测1 294份标本,合格率为62.7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54.35%、50.30%和60.26%,提高至第四季度的76.42%、64.80%和79.52%,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对应的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分别为20.00、85.00和35.00。 结论ATP荧光检测法用于现场督导,作为评价清洁效果的手段,可以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6.
餐具消毒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餐具、饮具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造成就餐者易患多种疾病,已成为目前食品卫生工作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为了研究和探讨餐具消毒中的薄弱环节,防止疾病传播。我们对新林区84户国营、集体、个体的饭店、食堂、小吃部进行餐具消毒效果的细菌学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 参照常州市卫生防疫站《餐具消毒简易监测法》,即将待检餐具平放桌上,以盖图章式将培养基表面对准餐具表面,然后适度按压,使培养基表面与餐具表面充分接触。培养基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口腔诊疗环境现状,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方法及监测手段.方法 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分层随机抽取的125所口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现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卡瓦布和乙醇棉的清洁消毒效果,分析菌落计数法与ATP生物荧光法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ATP方法对医师侧操作台面、医师侧灯把手、患者左侧扶手分别对125份标本进行检测,医师侧操作台面合格率为45.6%;卡瓦布和乙醇棉经菌落计数法检测消毒合格率达100.0%,经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合格率为50.0%;ATP法测定数值(RLU)与菌落计数法所计算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卡瓦布可以有效用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口腔诊疗环境清洁状况需要加强监管,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以作为快速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评价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效果,指导空气质量监控重点。方法:采用卡方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将各类医疗机构分为公立、企事业单位和个体3组,每组采集空气样本30宗,评价空气消毒各格率和细菌总数指标的意义。结果:公立、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医疗机构空气合格率分别为50·000%、56·667%、30·000%,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细菌总数方差分析显示组间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7,认为在分组不同的条件下测得的细菌总数不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前二者空气细菌总数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二者分别与后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总数指标能较好地反映空气消毒效果,个体医疗机构是空气质量监控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效果的可靠性.方法 在采用韦格博士清洗剂的基础上,设置全自动程序洗涤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每间隔60 d,同点位按物表法进行采样48 h菌培养;统计处理检测结果,进行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效果可靠性的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依据15个月经过8批次48个采样部位的细菌学培养检测菌落数分布,细菌学检测结果经统计处理合格率为97.9%.结论 专业的清洗消毒设备、专业的洗涤剂、系统的不可断的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分析,是确保呼吸机管路规范化的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影响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的因素.方法 认真把好呼吸机管路在回收、预处理、摆放方式、清洗消毒程序与方式、合理干燥时间、呼吸机管路消毒效果监测的每个环节的质量.结果 提高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影响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效果的因素减少,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0%,保证呼吸机管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使用.结论 采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提高了呼吸机管路的清洗质量,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预防由内镜检查治疗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探讨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以及灭菌质量管理.方法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内镜管理制度,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内镜器械分科分套的标识体系,强化内镜清洗消毒训练.结果 完善规范的制度和严密周到的管理措施,确保了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防止医疗质量事故的发生,该院2008-2010年清洗消毒内镜1万余例,无1例发生内镜手术后的感染.结论 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医院设施条件,严格并细化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健全手术室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预防手术室内镜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管理实践,探索、宠善相关管理办法。方法:对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归类.逐一进行评价。结果: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从采购到使用、维护,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管删。结论:正确的僻理方法保证拿自动清洗消毒设备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级别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制定调查方案,对不同级别的17所医院进行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并对使用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基本符合要求,其中3所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洗消间,4所医院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抽样检测20条电子胃镜、14条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三级及二级医院内镜外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5.0%、71.4%,内镜活检管道道合格率为80.0%、57.1%,送气送水管道合格率75.0%、71.4%;共检出30株病原体,主要来自活检道及送气送水道,分别占33.3%、26.6%;病原体检出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6.7%。结论山东省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比较规范,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对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参考值范围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360条患者使用后的气管镜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0条。A组床旁预处理后分为A1、A2两组(每组60条气管镜),B组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分为B1、B2两组,C组气管镜在高水平消毒后分为C1、C2两组,A1、B1、C1组采用细菌采样,A2、B2、C2组进行ATP生物荧光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气管镜表面采样为全部长度涂抹采样,管腔的采样方法均为冲刷法。同时选取临床使用后的60条气管镜经过人工清洗后,对管腔运用冲洗法,对冲洗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冲洗法和冲刷法对管腔采样的有效性。结果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对管腔采样的冲洗法和冲刷法,两组ATP总量的相对发光值(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气管镜在A1、B1组的细菌采样中,管腔和表面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水平消毒后表面和管腔菌落数均为0;气管镜在A2、B2、C2三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采样中,表面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与C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管腔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C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结论 ATP生物荧光采样冲刷法对气管镜管腔采样更有效;人工清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清洗后气管镜表面和管腔ATP总量建议低于10 000和3 4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的方法,确保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和有效追溯。方法使用后的消化内镜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储存,对其全过程进行相关记录,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 2006年1月-2010年1月共实施120 906例次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经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每季度对消毒后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的抽查,均消毒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进行质量追溯管理的方法,有效地确保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并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具有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洗消毒效果。方法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2006年)对天津市5家公共场所11个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前后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清洗消毒后,积尘量、积尘中细菌总数、积尘中真菌总数、送风中细菌总数中位数分别由29.83 g/m2、40 CFU/cm2、7CFU/cm21、194 CFU/cm3下降为0.25 g/cm2、0 CFU/cm2、0.2 CFU/cm2、346 CFU/cm3,送风中真菌总数由中位数283CFU/cm3上升到848 CFU/cm3,可吸入颗粒浓度变化不明显。结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对改善其卫生质量有积极的意义,但应注意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加强对清洗消毒人员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污染电动床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污染的电动床进行低温60℃加碱性酶清洗剂,进行清洗消毒.结果 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低温水洗加碱性适酶的污染电动床清洗消毒后的效果明显,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0%;对低温清洗消毒干燥后的电动床即刻采用RO-DA方法进行检测,细菌采样监测数值均≤5~10 CFU/cm2,未检测出致病菌,采样数值显示均达到高效消毒水平,符合2009年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要求.结论 压力蒸汽清洗消毒柜对于电动床清洗消毒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冲洗后内镜不同部位的有菌率,比较清洗方法改进前后的清洗效果。方法对《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酶处理和刷洗的方法进行改进,刷洗时调整大小螺旋的方向,并在清洗剂中初洗;刷洗手法从直刷改为螺旋式刷洗;延长冲洗时间,流程改进前后采集内镜不同部位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改进后采集不同清洗阶段的标本进行ATP值测定,以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内镜有菌率45°孔道最高为48.0%、90°孔道次之为44.0%、镜表最低为20.0%,不同部位有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洗方法前细菌阳性率为34.5%,改进后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后-预处理-初洗后(酶洗后)-冲洗后污染物下降明显,提高了内镜清洗的清洁度。结论流程改进后清洗内镜效果优于流程改进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