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黄连花氯仿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色谱法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鉴定为正三十烷酸 (Ⅰ) ,棕榈酸 (Ⅱ) ,β-香树脂醇 (Ⅲ) ,豆甾醇 (Ⅳ) ,齐墩果酸 (Ⅴ) ,soya-cerebrosideⅠ(Ⅵ)。结论 :Ⅰ ,Ⅲ ,Ⅵ系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枸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枸杞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 :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MS ,NMR和IR光谱解析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得 8个化合物 ,其中 6个鉴定为莨菪亭 (Ⅰ) ,β-谷甾醇 (Ⅱ) ,香豆酸 (Ⅲ) ,葡萄糖 (Ⅳ)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Ⅴ ) ,甜菜碱 (betaine) (Ⅵ )。结论 :化合物Ⅲ ,Ⅳ ,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福建金线莲全草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琥珀酸(Ⅰ),香豆酸(Ⅱ),8-对羟基苄基槲皮素(Ⅲ),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Ⅴ),异鼠李素(Ⅵ)。结论6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Ⅳ,Ⅵ为该属植物首次报道,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戴胜军  于德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30-1833
目的:对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聚酰胺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6个黄酮单体,花旗松素(Ⅰ)、广寄生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Ⅲ)、槲皮苷(Ⅳ)、蓼属苷(Ⅴ)、槲皮素-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与Ⅴ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土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C18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 ,物理、化学方法及光谱 (IR ,MS ,1H NMR ,13C 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分别为麦芽酚(Ⅰ) ,大黄素 (Ⅱ) ,葫芦素B(Ⅲ ) ,葫芦素E(Ⅳ ) ,Δ7,22 ,25 豆甾三烯 3 醇 (Ⅴ )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 3O 十九烷酸酯(Ⅵ)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Ⅶ )与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6′-棕榈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Ⅷ )。结论 :化合物Ⅱ~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Ⅵ ,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钩状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钩状石斛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用IR,MS,1H-NMR,13C-NMR和HMBC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n-triacontyl p-hydroxy-cis-cin-namate,Ⅰ),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defusc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aduncin(Ⅳ)、dengibsinin(Ⅴ)、dengibsin(Ⅵ)、chrysotoxone(Ⅶ)、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acid,Ⅷ)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结论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Ⅴ~Ⅸ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得,化合物Ⅳ和Ⅴ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满山香子(seed of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 s.)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满山香子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满山香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均三苯甲酸(trimesic acid,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Ⅲ)、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ethyl-5-hydroxy-2,7-d imethoxy-1,4-naphtho-quinone,Ⅳ)、乌苏酸(ursolic acid,Ⅴ)和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Ⅵ系首次从5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密花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密花远志Polygala tricorn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物的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Ⅰ),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Ⅱ),1-O-对香豆酰基葡萄糖(1-O-p-coumaroyl-D-glucopyranose,Ⅲ),顺式松柏苷(cis-coniferin,Ⅳ),顺式丁香苷(cis-syringin,Ⅴ)和vaccini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对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sephadexLH -2 0 ,聚酰胺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 ,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鉴定 8个黄酮单体 ;槲皮素 (Ⅰ )、异鼠李素 (Ⅱ )、金丝桃苷 (Ⅲ )、仙人掌苷(Ⅳ )、陆地棉苷 (Ⅴ )、山柰素-3-βD-半乳吡喃糖苷 (Ⅵ )、杨梅皮素-3-βD- 吡喃木糖苷 (Ⅶ )和 6″ O (对羟基苯甲酰基 )金丝桃苷Ⅷ。结论 :化合物Ⅱ ,Ⅲ ,Ⅳ ,Ⅴ和Ⅵ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Ⅶ与Ⅷ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蒲圻贝母中核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蒲圻贝母(Fritillaria puqiensis G.D.Yu et.G.Y.Chen)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核苷类化合物和3个碱基,分别鉴定为2′-O-甲基腺嘌呤核糖核苷(Ⅰ),尿嘧啶核糖核苷(Ⅱ),腺嘌呤核糖核苷(Ⅲ),尿嘧啶(Ⅳ),胸腺嘧啶(Ⅴ),腺嘌呤(Ⅵ)。结论首次对蒲圻贝母的核苷类成分进行了报道,化合物Ⅰ,Ⅱ,Ⅳ~Ⅵ系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为稀有甲基修饰核苷,其13C-NMR数据为首次报道,并首次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紫花列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闫明  黄毅  贺文义  赵昱 《中药材》2007,30(10):1255-1257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紫花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分析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甘露醇(Ⅰ)、β-谷甾醇(Ⅱ)、琥珀酸(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醛(Ⅴ)、β-胡萝卜苷(Ⅵ)。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Ⅰ),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Ⅱ),3′-甲氧基木犀草素(chrysoeriol,Ⅲ),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7,8,3′,4-′tetramethoxyflavone,Ⅳ),5,6,7,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nodiflo-ret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薄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Ⅴ为留兰香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管花肉苁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国产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包括HPLC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环烯醚萜苷、1个木脂素苷和1个单萜,分别为五福花苷酸(Ⅰ),8-表马钱子酸(Ⅱ),京尼平苷酸(Ⅲ),玉叶金花苷酸(Ⅳ),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Ⅴ)和8-羟基香叶醇(Ⅵ)。结论:化合物Ⅰ和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Ⅳ和Ⅴ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毛大丁草根和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毛大丁草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 7个化合物 ,其结构鉴定为bothrioclinin (Ⅰ) ,氢醌(Ⅱ) ,异紫花前胡内酯 (Ⅲ) ,琥珀酸 (Ⅳ) ,伞形花内酯 (Ⅴ) ,isoarborinol (Ⅵ) ,β-谷甾醇 (Ⅶ)。 结论 :化合物Ⅰ ,Ⅴ ,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金荞麦中的酚酸类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金荞麦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荞麦中分离鉴定了4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trans-p-hy-droxy cinnamic methyl ester,Ⅰ),3,4-二羟基苯甲酰胺(3,4-dihydroxy benzamide,Ⅱ),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Ⅲ),原儿茶酸甲酯(protocatechuic acid methyl ester,Ⅳ)。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为首次从荞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东北珍珠梅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对东北珍珠梅的药用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从东北珍珠梅药用部位的氯仿提取部位及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经过多次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化学成分 ,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标准品比较和文献对照等鉴定出结构。结果 :分到 8个化合物 ,分别为 5 ,7 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 (Ⅰ) ,5 ,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Ⅱ) ,5 ,7,3′ ,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 (Ⅲ) ,原儿茶酸 (Ⅳ) ,苯甲酸 (Ⅴ) ,对羟基苯甲酸 (Ⅵ) ,大黄素 (Ⅶ)和胡萝卜苷 (Ⅷ)。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珍珠梅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7.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乌苏酸(Ⅱ),2α羟基齐墩果酸(Ⅲ),2α羟基乌苏酸(Ⅳ),arjunicacid(Ⅴ),hexacosylpcoumarate(Ⅵ),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tiliroside)(Ⅶ),硬脂酸(Ⅷ),三十二烷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了化合物Ⅶ和Ⅹ,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软蒺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软蒺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有机溶剂提取,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为异鼠李素(Ⅰ),苜蓿素(Ⅱ),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Ⅲ),异荭草苷(Ⅳ),β谷甾醇(Ⅴ),β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滨藜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赟  田景奎  程翼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8):1373-1374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氯仿部分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正丁酯(Ⅰ),β-单棕榈酸甘油酯(Ⅱ),β-单硬脂酸甘油酯(Ⅲ),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Ⅳ),2-氨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乙酯(Ⅴ),5-羟甲基糠醛(Ⅵ),5-羟甲基糠酸(Ⅶ),维太菊苷(Ⅷ)。结论Ⅰ, Ⅱ,Ⅲ,Ⅵ,Ⅶ系首次从毛茛属中得到,Ⅳ,Ⅴ为提取分离过程中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