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原理及工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原理及工质的研究王宝官,李健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工程系)一、引言为解决能源的短缺,太阳能和工业废热正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吸附式制冷是利用这些能源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正积极开展对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研究[1,...  相似文献   

2.
吸附式空调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引言近年来固体吸附式制冷或热泵得到了制冷工程研究领域的普遍关注,已有各种吸附式制冷机/热泵被开发研制的报导,其中大多数是活性炭一甲醇、分子筛一水、硅胶一水、氯化钙一氨以及金属氢化物一氢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太阳能热利用的间隙式制冷机[‘]、回热型循环制冷机[‘]和复叠式制冷系统[’]。新的热力循环,如热波型制冷循环l‘]和对流热波型制冷循环问也在不断研究探索之中。对吸附式制冷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这种制冷方式没有CFCS方面的问题、其价格效用比高、结构简单、与吸收式制冷系统比不需溶液泵或分馏装置,另外它…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电加热器为热驱动源,对所提出的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复合机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及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复合机装置,能有效地应用于太阳能为驱动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之中,并在制冷的同时对外供热,系统的总能利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太阳能制冷技术的有效利用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评价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COP与SCP等参数,其中SCP是单位吸附剂质量的制冷功率。SCP的计算包括按照单床运行进行计算以及按照多床循环进行计算等方式,这些计算值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并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吸附式制冷不同循环方式中SCP物理意义的分析,更加明确了SCP不同计算方式所适用的场合及所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吸附式制冷机组制冷量输出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问题,通过动态模拟,对吸附式制冷机组错相群组运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系统的能量特性以及相位差、机组数量和蓄冷设备容量的影响等问题,并得到了最佳相位差、最优机组数量等重要参数。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吸附制冷机组群组运行的系统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以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复叠式多效制冷循环.通过热能在系统中的分级与多效利用,可提高制冷系统COP.在该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的温度高于200℃时,也不会产生腐蚀作用,因而是一种工艺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7.
TK511.3 2005010490 太阳能冷管的研究及其进展=Research of solar cooling tube and its advancement[刊,中]/刘震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200030)),徐海峰…∥太阳能学报.-2004,25(1).28-32 太阳能冷管以沸石分子筛-水为工质对,在一根玻璃管内完成吸附式制冷循环,一根冷管即为一个制冷单元, 成功地解决了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难以转化为成果的  相似文献   

8.
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是降低吸附式制冷机驱动热源温度的有效措施,但是存在传质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一级、二级循环吸附剂循环吸附量分析发现,不同循环采用不同吸附剂,可充分挖掘不同吸附剂吸附性能潜力,能够解决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采用单一吸附剂造成传质恶化的局面。本文选择沸石FAM-Z01、活性炭分别为一级、二级循环对应的吸附剂,建立不同吸附剂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系统,并开展系统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100℃以下温度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提出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建立吸附性能测试实验台。分别以氯化钙与氯化钡作中温盐与低温盐,测试当冷却温度为30℃时,不同热源温度与不同蒸发温度条件下吸附剂的循环吸附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级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表明,二级吸附式制冷循环能够满足全年冷冻工况的应用,并且当热源温度、冷...  相似文献   

10.
吸附制冷中的蓄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台余热驱动的带有水蓄冷器的单吸附器吸附空调系统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吸附制冷过程和水蓄冷器的作用与影响,并对该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式蓄冷这种无能量损失的蓄冷方式的放冷过程进行了实验分析,比较了蓄冷式系统和双吸附器连续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前人提出的利用船舶内燃机排气废热的吸附式制冷系统系统的设计思想,文中致力于应用在吸附床中的单元冷管的研究,进行了一种用于船舶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单元冷管的结构设计、工质对选择等,并实验分析和研究了添加可膨胀石墨的吸附单元冷管的循环特性,文中研究为今后的单元和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吻合了当前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总趋势.文中对所设计的氯化钙-氨吸附制冷管在不同热源温度和冷却方式下分四种情况进行了性能试验:200℃热源温度水冷、200℃热源温度空冷、350℃热源温度水冷和350℃热源温度空冷.按照制冷的速率、可获得的最低制冷温度和制冷温度在0℃以下可维持...  相似文献   

13.
 喷雾冷却作为一种解决高功率激光器散热需求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喷雾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针对高功率激光器的散热需求,主要从传热机理、影响因素、温度均匀性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制冷系统和喷雾系统结合、R600a等制冷剂为冷却剂的冷却方案,设计了气助式制冷喷雾冷却系统,分析了适用于制冷喷雾冷却系统的工质,提出了喷雾冷却技术在高功率固体激光器散热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新强  沈俊  和晓楠  唐成春  戴巍  李珂  公茂琼  吴剑峰 《物理学报》2015,64(21):210201-210201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对复合磁制冷机进行整机数值模拟分析. 以复合磁制冷机为建模原形, 分别计算了主动式磁制冷循环以及复合磁制冷循环. 利用模型计算分析了利用系数, 工作频率对主动式磁制冷的制冷效果影响, 同时模拟计算了不同相位角、不同频率下的复合磁制冷机的制冷效果, 计算得到适合复合磁制冷循环的最佳匹配相位角. 模拟计算结果对后续实验台的设计搭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乔  刘虎 《物理实验》2008,28(2):30-32
半导体制冷是通过空穴和电子在运动中直接传递热量的固体致冷方式.本文通过半导体致冷型恒温量热器和半导体热电特性实验为例,说明在物理实验中应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的设计思路及优势.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驱动热声制冷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声制冷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制冷技术,它具有运动部件少、运行可靠、振动小、寿命长、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在航天、超导、低温电子、低温生物等众多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热声制冷效应的基本原理和热声制冷循环之后,系统介绍了热声制冷机中共振管、板毪、换热器、动力源(扬声器)等部件和制冷工质的研究情况。同时,指出了扬声器驱动热声制冷存在的问题,并对热声制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吸附-再吸附技术的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热力循环.实验研究表明该新型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热力循环用于制冷空调领域是完全可行的,在每次循环过程中仅从外界热源输入一次高温解吸热,就可以实现吸附制冷和再吸附制冷两次制冷过程;相对传统热化学再吸附制冷循环和吸附制冷循环,双重热化学吸附制冷热力循环可显著提高吸附...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新型平行流铝扁管吸附床结构,搭建了吸附式制冷实验台。通过实验研究不同运行参数下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性能差异,比较不同热源和冷源温度、换热流体流量下吸附式制冷系统COP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冷、热源温度为10℃和60℃,换热流体流量为0.26 kg/s时,新型吸附式制冷系统COP达到最大值0.35。当冷源温度在20℃附近时,增大热源温度可有效提高吸附式制冷系统COP,并且换热流体流量越大,增加的幅度越明显;当换热流体流量在0.13~0.26 kg/s范围内时,系统COP随着冷源温度的增大剧烈下降,并且换热流体流量越小,下降趋势越显著;当热源温度在55~60℃范围内时,COP随着换热流体温度的增大明显增大,并且冷源温度越高,COP增大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