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际循环由于工质存在着摩擦、涡流等阻力以及与外界的热交换,同时存在着未被理论循环计入的节流损失,阻力损失和热损失。因此,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实际获得的制冷量略有降低,而所耗功有所增加。所以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小于理论循环,并提出了改进实际循环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G—M循环的一种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理想制冷量的表达式,并导出性能系数的表达式。考虑了实际机器中的各种损失,并推得计算这些损失的方程式。其结果以图解的形式给出。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空气标准Diesel循环,由数值计算给出了存在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时循环功与压缩比、效率与压缩比以及功和效率的特性关系,并分析了传热损失和工质变比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特点,通过分析可知传热和变比热特性对Diesel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所以在实际循环分析中应该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采用更加真实的阻力模型分析了流动阻力对10MW高温气冷堆(HTR-10)氦气透平循环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循环的压力损失主要由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组成。10MW高温气冷堆闭式氦气透平循环(HTR-10GT)发电系统在实际充装量调节及额定工况下,氦气在部件连接管道的局部压降占82.4%,沿程阻力压降占17.6%。氦气充装量减小时,局部压损系数不变而沿程阻力系数增大,导致循环效率降低;当充装量由100%降低到30%,连接管道的局部压降份额下降约20%,系统效率下降15%左右。随着充装量的减小,做功部件的进出口压力随充装量的变化线性变化,压气机的压比略有增大,透平的膨胀比有较大幅度的非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类空气标准Dual循环的不可逆模型,考虑压缩过程和做功率程的有限时间特性和循环的摩擦损失对其 影响,推导出功率,效率与压缩比关系的解析式,结合数值算例,所得的功率效率曲线与实际同特性相同。  相似文献   

6.
高队循环统计量理论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陈进  姜鸣 《振动工程学报》2001,14(2):125-134
在简要介绍现代信号处理中的高阶统计量、循环平稳以及高阶循环统计量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们在谐波恢复、系统辨识、特征提取等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指出将高阶循环统计量理论,特别是高阶循环累计量和高阶循环谱理论应用于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分析由两个内可逆卡诺制冷循环构成的联合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首先导出联合循环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的普遍关系,再由它求出活塞式和定常态流两种联合制冷循环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基本优化关系,并作了些有意义的讨论,获得一些对实际联合制冷循环有参考价值的新结论,同时还澄清了有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回热器对制冷循环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考虑了制冷剂质量流量变化和压力损失时的影响,推导出了回热器对制冷循环性能影响的理论计算方法.并计算出了R22、R134a等常用制冷剂及替代制冷剂在标准工况下回热器对理论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信号,二阶统计特性呈现周期性,是循环平稳信号,本文利用循环平稳统计理论,分析了二阶统计量循环自相关函数和循环谱密度的特性,将其应用于轨道谱特性的研究,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比较,显示其在轨道谱数据处理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曹祥  张春路 《制冷学报》2021,42(3):28-33
为了提升蒸气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能效,提出了一种新循环——梯级吸排气循环.通过设置数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吸排气压力,实现制冷剂对换热流体温度的梯形逼近,有效减小蒸发器与冷凝器的传热不可逆损失,同时降低循环压比.梯级吸排气循环的实际节能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换热流体温度变化幅度以及蒸发器与冷凝器传热能力强弱对其节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个用柴油机驱动的复合制冷循环,即用柴油机主机带动压缩式循环,同时利用柴油机排气和缸套水的热量作源驱动吸收式循环。热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此复合循环由于实现了不同品位热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不可逆损失,其能效比普通式循环或直燃式吸收循环可分别提高19%和58%。  相似文献   

12.
在循环经济下,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有力支持,企业循环流程的作用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本文在总结前人对于循环理论的研究和实施进展的基础上,通过我们实际运行的北美外销项目项目物流链数量管理系统提出了一个物流网络收益最大化的网络规划模型。模型中将正向循环与逆向循环整合,考虑了多种处理方式,大部分相关文献所研究的产品逆向物流管理外,本文还将逆向循环融合到网络模型中,充分考虑了循环网络的特点及完整性,也更加接近于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四热源循环的一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热力学理论,四热源循环不如相应的三热源循环,而用后者取代前者,将可获得更优的循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航空蓄电池的具体使用上探讨了提高锌银电池循环寿命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对具体的工作的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G-M循环制冷机的yong分析。考察了各组件中的yong损失,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yong平衡。可见,主要损失发生在压缩机和冷端。  相似文献   

16.
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王景刚 《制冷学报》2001,16(2):6-11
摘要针对CO2制冷能效低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双级压缩带膨胀机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在考虑实际循环中不可逆损失因素影响在基础上,对循环进行了性能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单位制冷量炯损失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双级压缩节流膨胀CO2跨临界制冷回热循环和R22简单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一级节流,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理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分别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相同制冷工况条件下,对两个循环的制冷系数大小进行了理论比较,为实际应用中循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得出了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理论制冷循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烈虎  李青冬  徐荣吉 《制冷》2007,26(3):65-68
介绍了二氧化碳的热物理特性,理论分析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在讨论基本理论循环的基础上,研究了带回热器的循环、带膨胀机的循环、既带回热器又带膨胀机的循环。同时,比较了各种循环的性能系数,发现在各种循环中都存在一个最佳的排气压力使得系统的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并且带膨胀机的循环是性能系数最优的循环。  相似文献   

19.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对跨临界CO2基本循环、膨胀机循环、喷射器循环和涡流管循环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循环各个部件的损失,比较了各循环性能系数和总损失。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膨胀机、喷射器和涡流管等膨胀设备代替基本循环中的节流阀后,由于这些改进膨胀设备的损失小于基本循环节流阀的损失,同时改进循环中压缩机的损失小于基本循环的压缩机损失,从而减小了循环总损失,提高了循环的COP。膨胀机循环的COP远大于其它跨临界CO2循环,其次为喷射器循环和涡流管循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一级节流、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理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分别进行了理论推导,在相同制冷工况条件下,对两个循环的制冷系数大小进行了理论比较,为实际应用中循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得出了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级压缩理论制冷循环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