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经济史与经济学的“源流”关系视角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逻辑,发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确立于苏联,发展于中国,出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种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根据这个新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的历史研究,第二步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史中抽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阎长贵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历史地讲,它是马...  相似文献   

3.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和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这一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第一次得到了初步的解决。笔者认为,从一定的意义上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而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四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以来,从邓小平到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中不断地实现社会主义观的创新,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的创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观的创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创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观创新等。社会主义观不断创新,深化了我们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使党在理论、路线和纲领上进一步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卷首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针。本期首篇龚育之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把这一理论放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上来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探讨了这一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从对当代世界主题和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对社会主义根本问题、对党的基本路线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认识和概括四个方面,勾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强调应从总体上去理解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其历史背景必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每一个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探索和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了一系列区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的或者基本正确的重要思路和构想,勾勒出了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方向、主体轮廓和基本内容。因此,毛泽东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们理解全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走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断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与拓展毛泽东研究,需要从理论谱系、历史遗产与研究方法三重维度进行突破。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研究,需要不断突破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微观层面的“定量研究”;科学而全面地对待毛泽东历史遗产,尤其是晚年社会主义实践的遗产,需要努力做到在正确政治导向指引下展开科学理性反思,以期有益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深化对传统研究方法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方法论的自觉更新与自我发展,以期彰显毛泽东研究新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特色”的世界历史思考叶险明(首都师范大学理论部)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引向深入,有必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对“民族特色”进行历史的和逻辑的考察,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认识。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具有世...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时代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它源于历史,用它来反思历史发展,指导历史研究,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两个阶段。新中国六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给予我们深刻的现实启示。主要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主要的现实启示有: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停顿,必须注重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性而不是单一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邓小平对总结历史开辟未来的论断、宏伟的历史借鉴思想、强烈的史学意识与实践的统一,以及实事求是的历史思想之魂等层面论述了邓小平的历史思想与实践,客观地分析、评述了邓小平的历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解决了历史研究致用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历史时段等长期困扰史学界的理论问题。同时指出了研究邓小平的历史思想与实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所具有的重要参照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对于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用当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对于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用当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新变化,它以新科技革命所导致的时代主题变换为基本出发点,以再认识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为现实前提,以对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反思为关键,具有浓厚的世界历史底蕴.从世界历史意识的视域来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深刻把握邓小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王才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实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繁荣的必由之路。它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理论问题,学术界都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论著,而对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前身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而来的这一基本历史事实,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血缘关系方面的论著,则较为鲜见。我们认为,这乃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的根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形成发展的基因。本文着重从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围绕这一关系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