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为基体材料,以硅烷偶联剂KH550表面改性的绢云母作为填料,采用模压发泡法制备了改性绢云母/NBR-PVC发泡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声学阻抗管探究了表面改性作用和改性绢云母含量对泡孔结构、力学性能和隔声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50通过Si-O-Si键链接实现了绢云母的表面改性。表面改性作用使得材料的泡孔均匀性、力学性能和隔声性能都有所提升,当改性绢云母的质量分数为18.99%时,发泡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达到最佳,刚度控制区和质量控制区的平均隔声量分别达到了27.37 dB和23.76 dB。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了PA-6/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PA-6/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加入碳纤维后,PA-6的熔融指数降低;处理过的碳纤维与PA-6基体间界面粘结性较好,使得PA-6的冲击强度有所增加,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及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显著提升,吸水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纤维/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玉米秸秆纤维作为脱硫建筑石膏的增强材料,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秸秆纤维对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讨论了秸秆纤维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 秸秆纤维的掺量为5%时, 试样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较空白样分别提高了92.31%和7.14%; 采用碱处理法、 聚丙烯酰胺化学包覆法、 丙烯酸化学包覆法对秸秆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和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纤维表面改性对石膏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改性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况, 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丙烯酸化学包覆改性可使脱硫建筑石膏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较未改性玉米秸秆纤维/脱硫石膏复合材料提高55.71%, 抗压强度提高22.99%。   相似文献   

4.
以云母填充聚丙烯为基体,连续无规玻璃纤维毡为增强材料,通过双钢带压机制成了云母填充GMT(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研究了云母的加入对GMT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云母的加入,使GMT的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强度和刚性显著提高,云母和纤维表现出正的组合效应;随着云母填充量增加,GMT的强度和模量下降,云母与纤维的组合表现出负效应,云母对GMT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与云母的加入引起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有关,少量云母的加入使玻璃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大量云母的加入则造成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下降,向基体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通用效改善云母含量较高情况下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况,使高填充云母GMT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还研究了云母粒径对云母填充GMT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是制备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最有前途的增强材料之一。为提高碳纤维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使用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VTPS)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改性方法对碳纤维表面结构的影响,考察了碳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碳纤维表面引入了乙烯基、羟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同时保持了纤维的形貌。引入的乙烯基能够参与交联反应,促进硫化过程。此外,改性后的碳纤维能有效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碳纤维添加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交联聚苯乙烯(CLPS)和CLPS/云母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从力学、分子结构及耐热性能等方面探讨云母对CLPS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CLPS和CLPS/云母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呈下降趋势,CLPS/云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保持率基本都高于CLPS,并且云母含量越大力学性能保持率越高。与CLPS/云母复合材料相比,CLPS在紫外辐照18 d后红外谱图出现明显的C=O吸收峰。热重分析表明,紫外老化后CLPS/云母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优于CLPS。研究结果证明掺杂云母对交联聚苯乙烯抗紫外老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云母填充聚丙烯为基体,连续无规玻璃纤维毡为增强材料,通过双钢带压机制成了云母填充GMT(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研究了云母的加入对 GMT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云母的加入,使GMT的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强度和刚性显著提高,云母和纤维表现出正的组合效应;随着云母填充量增加,GMT的强度和模量下降,云母与纤维的组合表现出负效应,云母对GMT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与云母的加入引起的玻璃纤维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有关,少量云母的加入使玻璃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而大量云母的加入则造成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下降,向基体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能有效改善在云母含量较高情况下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况,使高填充云母GMT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 还研究了云母粒径对云母填充GMT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煤系高岭土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与聚丙烯(PP)树脂熔融共混制备出聚丙烯/改性煤系高岭土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改性煤系高岭土的填充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可以实现煤系高岭土的表面改性。改性煤系高岭土填充量为3%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冲击韧性。填充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改性煤系高岭土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大,填充量为10%时,二者比纯PP分别提高14.5%和27.5%。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凹凸棒石复合材料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凹凸棒石复合材料。通过SEM和FT-IR对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改性凹凸棒石与羧甲基纤维钠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凹凸棒石和改性凹凸棒石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和改性凹凸棒石都能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良好结合并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凹凸棒石用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的1.4%时,羧甲基纤维素钠/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当改性凹凸棒石用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质量的1.4%时,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表面致密,力学性能较好且优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凹凸棒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绢云母改性效果及工业应用价值,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绢云母粉体进行改性,并对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润湿接触角、水杨醛-乙醇显色、红外光谱、橡胶制品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和表征KH-550对绢云母粉体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绢云母最适宜条件为KH-550质量分数为1.6%,温度100℃;改性后,KH-550以化学键合作用为主附着于绢云母表面;以改性绢云母作橡胶填料,能改善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KH-550改性绢云母因其片状晶形和特殊表面性质适合作硫化橡胶的补强填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注塑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 (n2 HA/ PA26) 复合材料 , 采用 SEM、XRD、IR、 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多孔材料的性能。结果发现 : 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复合材料的孔隙分布均匀 , 贯通性良好 , 孔的尺寸约为 100~700μm , 平均孔径约 300~500μm , 大孔壁上有丰富的微孔 ; 所得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可控 , 总孔隙率最高可达 881 6 %; 多孔材料的总孔隙率降低 , 则开孔率随之降低 ; 多孔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 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 1. 1~15. 6 MPa , 压缩模量为 0. 4~1. 4 GPa ; 在总孔隙率相近的条件下 , 多孔材料的抗压强度随 n2 HA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 发泡剂和发泡过程对组成纳米磷灰石/聚酰胺26复合材料的两组元材料的性质和结构无影响。这种多孔材料可望作为人体非承重部位的植入骨修复体和组织工程支架使用。  相似文献   

12.
AAS/PA-6合金的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尼龙6/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PA6/AAS)合金的相容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所得合金的微观形态,结合合金的力学性能,对所选用及所制备相容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SEBS与MAH的接枝物作为相容剂(SEBS是苯乙烯,丁二烯的三嵌段共聚物),或以SEBS的MAH接枝物与SMA(苯乙烯马来酸酐聚合物)作为复合相容剂,既可得到以粘度较高的AAS为连续相且冲击强度很高的AAS/PA6合金,也可以得到以PA6为连续相高冲击强度的PA6/AAS合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共混和液-固相转变法制备聚己内酰胺/醋酸纤维素的共混物(PA-6/CA)作为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填料。以小分子量化合物为探针分子,用HPLC法测定其界面性能,并研究其共混物的相容性、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A-6与CA有很好的相容性,且PA-6/CA的热稳定性比纯CA有所提高;PA-6/CA(50∶50)合金膜材料对不离解极性有机物分离效果最佳,适合作脱盐膜材料;CA可有效改善PA-6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4.
廖贵何 《包装工程》2021,42(23):25-33
目的 为了提高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阻隔性能和研究拉伸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高岭土和尼龙-6(PA-6)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和双向拉伸技术,制备双向拉伸PA-6/高岭土共混阻隔薄膜.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氧气透过测试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添加高岭土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合物薄膜纵向和横向的拉伸强度分别提升了4.9%和6.5%,断裂伸长率也分别提升了6.0%和4.2%.添加的高岭土质量分数为4.0%时,聚合物薄膜的阻隔性能提高了16.51%.随着拉伸比的增大,聚合物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变大,断裂伸长率下降,阻隔性能更佳.XRD和FT-IR结果表明,拉伸促进γ晶型转变为结构更加稳定的α晶型.结论 高岭土的加入较好地提高了聚合物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不同拉伸条件的讨论对进一步研究聚合物薄膜的拉伸机理、性能和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聚酯含量对PBT/PET/PA-6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SC、SEM等方法对PBT/PET/PA6三元共混物中聚酯含量的变化与共混物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ET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该三元共混物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另外,PBT含量的增加则大大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用Haake-90型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增容剂含量不同的PP/PA-6共混物。用TR-10C型介电损耗测量仪测试了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能。用SEM研究了共混物组成与增容剂用量对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和介电谱图的分析。讨论了该体系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发现分散相PA-6粒径大小,分散程度及与PP基体界面粘结程度对共混体系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共混物组成,增容剂含量与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PA-6/ABS共混体系中加入SMA的反应型增容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加入少量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能改善苯不相容的尼龙-6/ABS共浊 系的相容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文中共混物的熔体流变性能,DSC表征及相结构观察,表明相容性的改善是在熔融共混过程中SMA在PA-6和ABS界面的的接枝反应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PA6/PP复合材料吸水性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钟明强  徐斌 《材料工程》2006,(Z1):95-97,101
尼龙6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由于自身的吸水性而限制了其应用.本工作采用多单体接枝增容聚合物共混新技术,利用烯烃类聚合物自身的润滑性、以及耐吸水性,通过与尼龙6复合来改善尼龙6的吸水性和摩擦磨损性能.将自制的PP-g-(MAH-co-St),PP-g-(GMA-co-St)和PP-g-(MMA-co-St)三种相容剂添加到PA6/PP共混物中,熔融挤出造粒,注塑成型,制得PA6/PP为80/20的不同相容剂增容的聚合物共混物.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PA6/PP共混合金吸水性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的三种相容剂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改善PA6/PP共混材料的吸水性.其中,PP-g-(GMA-co-St))对PA6/PP共混体系增容、耐水性及耐磨性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聚体Surlyn对PET/PA-6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动态力学分析和广角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ET/PA-6共浊 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