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漫滩水流的水流结构及其悬沙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漫滩水流的水槽试验,对其水流结构和悬沙运动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水流漫滩后,随着滩槽之间水流动量的横向传递,泥沙也随之发生横向输移;在一定水位范围内,主槽的流速、含沙量和输沙率都较平滩水位的小,滩地的则增大.并对平滩流量作为造床流量,作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复式断面河槽流速横向分布及其对滩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流微小控制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复式断面流速横向分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侧向副流惯性力的影响。采用实验资料对该模型进行检验,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运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复式断面流速和挟沙力的横向分布,并定量分析了横向分布特性对滩唇形成的影响。分析表明,水流漫滩时,复式断面的横向挟沙力变幅较大,尤其是在主槽和河漫滩交界处,挟沙力减小迅速,而含沙量减小相对较小,泥沙发生淤积,容易形成滩唇。单从水流挟沙力角度考虑,水流漫滩后水深越小、滩槽的糙率差越大,越容易形成滩唇。  相似文献   

3.
河滩种树对行洪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对宽滩和窄滩河槽的过流能力以及滩地种树的漫滩水流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像珠江三角洲网河这样的窄滩复式河槽,滩地种树对水位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滩地的槽蓄滞洪作用,但种树使滩地水流归槽,主槽流速增大;滩地种树的利和弊及对行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视具体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4.
漫滩高含沙水流滩槽水沙交换的形式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游荡型河段概化模型的试验成果,分析了漫滩高含沙水流滩、槽间水沙交换的主要形式,论述了滩、槽间泥沙同时进行质(粒配)与量(含沙浓度)的交换过程,指出了这种交换的单向性,认为正是由于滩、槽水沙的交换,滩地才不断淤高,滩唇得以形成,高含沙洪水期间才会出现水位异常升高的现象,以及高含沙水流才能沿程调整变化。  相似文献   

5.
漫滩水流水沙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吉祖稳  胡春宏 《水利学报》1998,29(9):0001-0007
本文根据漫滩水流的运动特点,将漫滩水流的复式断面分为主槽平衡区、滩槽交互区、滩地平衡区及边壁区等4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宽度的经验公式.根据滩槽交互区垂线流速分布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附加尾流函数的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在简化水流运动方程和泥沙扩散方程的基础上,对滩槽交互区内垂线平均流速及含沙量沿横向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反映滩槽水流动量交换强度的横向涡量粘性系数及横向扩散系数的表达式,得到了漫滩水流垂线平均流速及含沙量沿横向分布的解析解,并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漫滩水流流速垂线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顺直河道漫滩水流的运动特点,将复式河道的横断面分为主槽平衡区,滩槽交互区,滩地平衡区及边壁区等4个区,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槽试验资料,分析得出漫滩水流各区的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并对现有的对数流速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7.
哈岸英  吴腾  陈刚 《水利学报》2012,43(1):10-14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研究了冲积河流漫滩水流水力因子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断面平均流速在漫滩瞬间迅速减小,然后逐渐增大;断面综合动能修正系数、动量修正系数均随水深而缓慢增加,在漫滩瞬间迅速增大,随即快速减小。根据漫滩水流水力因子沿水深的变化特性,提出采用断面横向平均流速为判别因子以定量划分复式断面的滩与槽。此外,文中将其应用于黄河下游漫滩水流的水沙数值模拟,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该文建立了洪水漫堤导致河堤溃决的平面二维水沙运动数值模型,以模拟溃口扩展和堤身冲刷的过程。该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显式格式求解平面二维水流运动和非平衡全沙泥沙输移方程,并考虑了边坡崩塌、底床急剧变形以及高浓度泥沙输移对水流运动的影响。溃口处的混合流场采用HLL approxim ate Riemann solver处理,非黏性土溃口边坡的崩塌采用不同干、湿静止角处理。通过对英国HR Wallingford实验室一组实验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非黏性土堤坝溃决过程中的溃口展宽、坝体冲刷、流场分布以及溃口流量过程线。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显示了水沙耦合溃决模型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河道滩地横比降较大,大洪水时漫滩行洪,滩槽水沙交换剧烈,考虑滩地横比降的影响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漫滩水流流速是研究河流横断面形态调整的重要水力参数,目前对其二维解析解的研究均未考虑滩地横比降的影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导出考虑滩地横比降影响的漫滩水流运动方程,拟合无因次横向涡黏性系数计算公式,求解滩地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的解析解,并利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解析解可以用来计算滩地垂线平均流速横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
漫滩水流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流漫滩后,主槽流速减小,滩地流速增大,但主槽流速大,滩地流速小,滩槽之间流速的差别使滩槽交界面上产生剪切力,两部分水流在交界面上发生动量交换,滩槽交界面产生大量次生流、旋涡,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耗散。滩槽的边壁切应力分布不均,尤其是滩槽交界面处。流速和切应力不均匀分布导致了主槽水流含沙量降低,滩地水流含沙量升高。从五方面对漫滩水流特征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初步提出了天然冲积河流滩槽泥沙交换的三种模式,分析了入滩含沙量与主槽含沙量的关系,以非均匀泥沙上扬模式为基础,建立了漫滩洪水的一维扩散方程。针对天然河流滩槽流线长度不同的情况,对以往的一维水流连续与运动方程进行了修正。以此为基础利用黄河下游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关键体型参数对渠道和排沙洞内水沙特性的影响,在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旋流排沙渠道的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起旋室高度对截沙率影响较为显著,最大相差5.41%;排沙洞直径、倾角和起旋室出口宽度对分流比影响显著,最大相差8.13%,增大倾角后改善了原排沙洞封闭端因壁面条件影响而产生的泥沙淤积;起旋室出口宽度对渠道内水沙特性基本无影响;不同体型下旋流排沙渠道均可高效、持续排沙,截沙率均大于90%,经过起旋室后,高含沙水流从排沙洞流出,下游渠道含沙量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3.
The impact of river incision in response to channelization on the conditions of overbank deposition is shown by the study of two montane rivers from the upper Vistula drainage basin, southern Poland. The Wisl/oka River had insufficient energy to destroy the river‐control structures and remained laterally stable in the course of the channel downcutting.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incision has raised the relative elevation of the floodplain above the river bed, thereby reducing considerably the frequency of overbank flows, and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within the incised channel. On the high‐energy Skawa, the long periods of incision of the channelized river alternated with the shorter periods of lateral channel migration over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ha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n incised meander belt, within which flood flows are constricted, and where the high velocities of the floodplain flows inhibit overbank deposition. Field observations confirm an insignificant role played nowadays by floodplain sedimentation in the valleys of both rive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otential of the floodplains of the Carpathian tributaries to the Vistula for sediment storage has been dramatically reduced over the few past decades as a result of the channelization‐induced incision of the rivers. The frequency of overbank flows ha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on the rivers draining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olish Carpathian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is routed within the resultant enlarged channel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mountains, high velocities of the floodplain flows restrict overbank deposition on the narrow floodplains developed along incised channel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顺直型与宽窄型复式河道水沙分布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水槽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顺直型及宽窄相间型复式河道的过流能力、流速及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复式河道的水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对其产生的原困进行了初步探讨。此外,通过比较滩槽流速比及滩槽流量比可以知道.宽窄复式河道的滩槽动量交换较顺直复式河道强烈。  相似文献   

15.
为从理论上确定水沙动力、阻力和边界条件对冲积河流推移质输沙最优河道形态和最小比降的影响,基于 水力半径分割方法将河床整体糙率划分为河岸糙率和河底糙率;采用河道形态自动调整变分方法,以等腰梯形为 河道过水断面,推导推移质输沙率与河道形态的关系,分析河岸与河底相对糙率、河岸坡角、流量、输沙率、中值 粒径和河底糙率对最优河道形态和最小比降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河道形态和最小比降随河岸与河底相对糙 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河岸坡角的增大而增大。流量或者河底糙率的增加将使最小比降减小,同时造成最优河道形 态趋向窄深。输沙率或者中值粒径的增加将使最小比降增大,但两者对最优河道形态演变的影响不同,输沙率增 大将使最优河道形态向宽浅发展,而中值粒径增加将使最优河道形态向窄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复式河道漫滩水流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许唯临 《水利学报》2002,33(6):0021-0027
对复式顺直河道和复式游荡型河道中漫滩洪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复式顺直河道,从Shiono-Knight方法出发,将二次流项归并入雷诺切应力项,并将主槽和滩地的流速分布曲线直接相接,推导出一套不需联立求解系数方程组的漫滩水流流速和床面切应力分布的计算公式以及床面平均切应力的解析计算公式;对复式游荡型河道,建立了一种新的上层水流计算方法.文中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资料基本一致,初步表明文中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水流及泥沙输运都遵循通用对流扩散微分方程。现有的研究表明,平面二维对称及非对称突扩层流运动存在多解性,圆柱及方柱绕流也存在多解性。河道沿深平均平面二维水流及泥沙输运微分方程亦应存在多解性。对此类问题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乃至物理模拟都应该在对应的边界条件下及计算长度内进行。该边界条件及计算长度与多解性相适应,和通常的对应于唯一解的情形不同。据此分析可得出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所对应的河道合理整治宽度。这为黄河在此方面的研究从理论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