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3.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又称Rosai-Dorfman病(RD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组织细胞紊乱增生性疾病,由Azoury和Reed首先描述^1[]。  相似文献   

4.
5.
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持续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RDD大多数发生于10~20岁以内的患者,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还可见同一家族内两个成员发病的情况。RDD大部分发生在淋巴结内,结外受累也有报道,约1/4以上的病例可累及结外组织剐,其结外表现可能是最突出甚至是唯一的表现。笔者收集了3例结外RDD病例作一分析,探讨其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1病例患者:女,44岁,因反复发热2周于2010年10月29日入院。2周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3℃,伴寒战,咽痛,发热时周身起红色斑丘疹,伴瘙痒,伴肌肉关节酸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医院,静点头孢(具体不详)2 d,阿奇霉素2 d,克林霉素2 d,热未退。病来患者无腹痛腹泻,无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找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2手术64例,〈D2手术7例,淋巴结检测采用我切片HE染色和/或细胞角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对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生存率及其他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切除4511人淋巴结,转移率77.5%;转移淋巴结959个,不同分期病例结转移度明显不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9.
肥大细胞对乳腺癌肿瘤有抑制作用已有报导,为了探讨该细胞对胃癌的作用,用Gromari醛品红染色法检测并计数了46例胃癌癌组织,切缘正常组织及引流淋巴结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癌组织中和切缘正常组织中细胞数大致相似,引流淋巴细胞中细数显著高于上述两种组织,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细胞数无显著差别,存活〉3年患者中淋巴结肥大细胞数显著主存活〈3年者(P=0.03)。结果提示肥大细胞参与机全对肿瘤  相似文献   

10.
1文献来源 Alakus H,Hlscher AH,Grass G,et al.Extracapsular lymph node spread:A new prognostic factor in gastric cancer[J].Cancer,2010,116(2):309-315. 2证据水平 2b。  相似文献   

11.
胃腺癌局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 (DC)对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S - 1 0 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 ,应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的数量和分布。结果 转移组淋巴结中DC较非转移组明显增多。在 57例转移组中 ,DC显著者 1 8例 ,5例生存率 55 .56 % ;DC不明显者 39例 ,5年生存率 2 3 .0 8%。 30例非转移组中 ,DC显著者 1 9例 ,5年生存率 73 .68% ;DC不明显者 1 1例 ,5年生存率 36 .36 %。经 χ2 检验 ,在上述两组中 ,DC显著者的转移和 5年生存率较DC不明显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胃腺癌局部淋巴结中DC程度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癌胃壁组织中自由基代谢变化对胃区域淋巴结癌转移的影响。方法:52例胃癌患者新鲜离体胃标本,分别于癌中央、癌旁、癌远侧端等3处取材,检测胃壁组织中SOD活性及MDA含量,并按照胃区域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胃癌病理类型而进行分组。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A组)与非转移组(B组)比较,癌中央组织中两组均表现为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癌旁、癌远侧端组织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胃非黏液性癌淋巴结转移组(C组)与非转移组(D组)比较,其结果与A,B组一致。胃黏液性癌淋巴结转移组(E组)与非转移组(F组)比较,在各部位SOD及MD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非黏液性癌胃区域淋巴结癌转移与自由基代谢状况密切相关,胃壁中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将促进癌组织向胃区域淋巴结转移。而胃黏液性癌胃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自由基代谢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VIEN基因在胃癌原发灶及周围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周围淋巴结的VIEN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胃癌原发灶VIEN总阳性表达率:41.9%(26/62);癌旁组织为100.0%(62/62):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TEN总阳性表达率:31.4%(27/86);无癌转移淋巴结为92.1%(35/38)。胃癌原发灶VIE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而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1和X^2=6、75,P〈0.01);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癌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1)。N1、N2站癌转移淋巴结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 别为32.1%(18/53)、30.3%(10/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1,P〉0.05)。原发灶FI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周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FIEN的变化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余力伟  马向涛 《北京医学》2007,29(11):644-646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组织、远处正常黏膜以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R6/CCL20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m blot检测40例胃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远处正常黏膜以及转移淋巴结中CCR6/CCL20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CCR6/CCL2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32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20例CCR6/CCL20蛋白表达高于原发瘤;CCR6/CCL20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在原发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CR6/CCL20转导通路可能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溶脂法在胃癌淋巴结及腹膜转移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脂法在胃癌淋巴结及腹膜转移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常规法和溶脂法检测30例胃癌根治性手术标本的淋巴结和转移癌结节,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法+溶脂法检出的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癌数、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及直径≤5 mm的淋巴结转移癌数均明显多于常规法(P<0.05~0.01);溶脂法检出的淋巴结中直径≤5 mm的淋巴结占96.8%,淋巴结转移癌中直径≤5 mm的淋巴结占93.9%;溶脂法检出腹膜种植性转移癌结节3例;8例TNM分期发生变更。结论:溶脂法是检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性转移比较全面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EPCAM作为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6 例胃癌组织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EPCAM 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探讨EPCAM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92 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50例(54.3%)EPCAM 蛋白为阴性表达,42例(45.7%)呈弱阳性表达。在436 例胃癌组织中,EPCAM 蛋白高表达179 例(41.1%),低表达257 例(58.9%),主要在细胞包膜表达。EPCAM 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Lauren 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 >0.05)。EPCAM 高表达患者的5 年生存率(57.2%)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17.3%,P<0.05)。I、II 和III 期EPCAM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IV 期EPCAM 高表达和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EPCAM 表达、远处转移和TNM 分期(均P<0.05)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 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的TNM 分期显著相关,提示EPCAM 可以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以及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转移率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 K  Xu HM  Chen J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13-2116
目的分析淋巴结转移率(rN)和数量分级与胃癌预后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341例胃癌患者rN分级和1997年第5版TNM分期的淋巴结分级标准(pN)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rN分级中,rN1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69.9%,rN2组为45.7%,rN3组为10.6%,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均〈0.05);在同一pN分级组中,再按r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同一rN分级组中,再按pN分级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分析表明,r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淋巴结转移率分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大体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N分级与日本胃癌规约中的淋巴结转移分站有相关性。结论rN分级可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助于完善胃癌的TNM分期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SK3β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中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SK-3β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0.00%,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GSK-3β的蛋白改变与胃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结论 GSK-3β的降低参与了胃癌的发生,GSK-3β的检测对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月光  陈慰浙  陈智  杜卫东 《浙江医学》2003,25(8):456-457,465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1999年9月~2000年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35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及斑点杂交技术检测MMP -7mRNA表达情况。结果 MMP-7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 (60% )高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 (11% ,P<0.05) ;肿瘤组织MMP-7mRNA表达量 (以MMP -7/β-actin光密度平均比值表示 )为0.627±0.27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0.237±0.12,P<0.05) ;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表达增高更为显著。结论MMP-7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 ,尤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高表达 ,推测其可能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