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锐 《癌症康复》2013,(3):31-33
苍茫大地,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芸芸众生,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中承载生命信息的基因因缺陷和变异亦在不断挑战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谓之罕见病的6,000多种疾病,80%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还有部分传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这些疾病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类,波及人口达3亿余众,病情之危重,生存之艰难,殃及家属在内的亲朋更是无以计数,亦给社会带来巨大负重……罕见病也是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行医之畏途,亦使一些社会工作者谈及则色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治疗进展步履维艰,患者权益保障推进缓慢。但总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者奔走在为罕见病患者服务的征途上,让这些罕见病患者看到漫漫长夜中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肺癌治疗的新靶点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邦华  周绪堂 《中国肿瘤》2003,12(8):460-46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涌现出许多肺癌治疗的新靶点和针对这些新靶点的新药物。文章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细胞生存途径、基因治疗及血管生成四方面简要介绍这些新靶点和已经或正在研发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3.
癌症的起因     
不同人群倾向于罹患不同的癌症。第三世界国家居民多发肝癌,西方国家居民好发乳腺癌和结肠癌,日本人则高发胃癌。一些国家癌症发病率一代一代发生改变,而移民却倾向于罹患新定居国家的特殊好发癌症,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不同所造成的。此外,皮肤癌和肺癌与单一因素(日晒和吸烟)有关,而其他一些常见癌症的病因则不甚清楚。当代核酸化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分辨癌细胞及与其对应之正常细胞在核酸顺序和基因表达上的区别。从这一点出发,也许能够阐明肿瘤发生过程的各个步骤。本综述旨在分析事实资料,并对人类癌症分子生物学问题作某些推论。实验致癌作用有许多方法能在实验动物中诱发癌瘤。将动物作为靶体暴露于可损害DNA 的物理或化学因子中使之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可以显著延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无病进展期,一代EGFR-TKIs研发较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治疗后耐药限制了EGFR-TKIs的长期疗效。最近研究发现免疫治疗可为一线EGFR-TKIs耐药的患者提供适度的益处,尤其是T790M突变阴性患者,但其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文针对免疫治疗对一代EGFR-TKIs耐药患者后续治疗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及疗效预测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原发耐药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预测肺腺癌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01月至2019年04月于本院住院,一线使用一代EGFR-TKIs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EGFR敏感突变(19Del/21L858R)肺腺癌患者,根据疗效纳入原发性耐药组(NR=40)和敏感组(NS=2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原发性耐药发生率为14.4%。原发性耐药组与敏感组患者相比,二者在吸烟指数(P=0.004)及淋巴结转移(P=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10.725 ng/mL、肿瘤直径≥3.55 cm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耐药(P<0.05),各因素AUC值分别为0.615、0.716。联合NSE+肿瘤直径两项指标时AUC为0.735(95%CI:0.665~0.804),联合NSE+肿瘤直径+吸烟指数三项指标时AUC为0.751(95%CI:0.679~0.822),均优于单项指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证实,血清NSE浓度、肿瘤直径及吸烟指数是预测EGFR敏感突变患者对一代EGFR-TKI原发耐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吸烟指数≥400、病灶直径≥3.55 cm、血清NSE浓度≥10.725 ng/mL的患者更易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单因素对预测EGFR突变患者是否对一代EGFR-TKIs原发耐药准确性较低,综合上述三项指标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荧光技术介导的活体动物光学成像在活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已日趋深入,包括应用荧光蛋白对肿瘤内环境、肿瘤转移过程、休眠肿瘤细胞以及肿瘤治疗应答成像,本文对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血管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靶向肿瘤血管的抑制在抗肿瘤治疗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并生产出大批抗血管制剂,有的已应用于临床治疗.这些新研发的抗血管制剂与传统的针对实体瘤的细胞毒性药物作用机理截然不同.根据作用机理及对血管抑制的阶段不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分为抗血管新生制剂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抗血管新生制剂旨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新生过程,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则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损坏或阻塞已构建完成的肿瘤血管,使肿瘤血供受阻引起肿瘤坏死.两者区别主要在作用靶点、肿瘤类型及治疗时机不同.本文对近年来抗血管新生制剂和血管阻断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兵  朱毅敏 《癌症》2010,29(3):370-375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副作用和高效率的治疗效果正成为癌症治疗研究的热点。在生物体内有许多可以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分子,这些靶点分子位于癌细胞的不同位置: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本文综述了癌症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药物研发现状,为癌症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目前仍是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致力于肿瘤治疗方法的改进。如改进外科手术技巧、精炼放射疗法、研发新的化学制剂,虽然这些努力对于癌症的治疗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但目前肿瘤的治疗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统计,70年来美国癌症死亡  相似文献   

10.
《肿瘤防治研究》2017,(9):641-641
在近日举行的一场“人机大战”中,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科研团队研发的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分析系统“阿尔法医生”,与一家三甲医院的影像科医生比拼核磁共振影像的直肠癌识别准确率和速度。结果,“阿尔法医生”在准确率上略胜一筹,在速度上则远超医生。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能否进入医院,成为辅助诊断设备?科研人员却给出否定答案。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食管癌防治工作者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在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早期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食管癌防治工作异常艰难,总体上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食管癌学界一致认为,早期发现并确诊食管癌是目前提高食管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唯一出路。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VEGFR(VEGF receptor)所介导的“出芽式血管生成(sprouting angiogenesis)”,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靶向VEGF以及VEGFR的药物正在不断被开发出来,如bevacizumab、sorafenib、aflibercept等,这些药物以不同的方式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在临床上已被证明能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成功实现了相关药物的临床转化。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抗VEGF/VEGFR靶向治疗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包括肿瘤对药物的抵抗性以及药物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转化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故新靶点以及新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对抗VEGF/VEGFR抗癌药物研发和治疗的背景、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为相关药物临床转化的推进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郑洪途 《抗癌》2019,(3):21-24
曾经,癌症的复发转移是绝症,是绝望的到来。现在,大量的数据显示,通过一代又一代医生的探索和努力,很多问题都已经开始克服。癌症患者复发转移了,也不是迎来了世界末日,只是另一个新的挑战,不放弃,就有希望通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被认为是肿瘤的驱动基因,它的变异会改变自身激酶活性,进而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使细胞增殖调控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ALK的体细胞变异主要有融合和突变两类,ALK融合在肺癌中已有较多研究,并已研发出相关小分子靶向药物,而ALK突变则在神经胶质瘤中研究相对较多。本文将阐述ALK融合及突变的研究现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个性化医疗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5.
《抗癌之窗》2011,(2):8-9
中央电视台2011年1月30日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一起制售假抗癌药的案件。癌症,是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攻克的医学难题。病人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就需要服用抗癌药物,而这些抗癌药物就成了病人抵抗癌症、延长生命的重要保障。而抗癌药物由于研发时间长等原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它们的售价也非常之高。目前,  相似文献   

16.
肿瘤空间异质性影像学定量评价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实现肿瘤异质性的可视化并应用现代影像方法给予精确定量,是影像学面临的新挑战。新兴的放射组学解决了这一难题,放射组学应用于肿瘤空间异质性分析并具有可视化效果,其影像定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方图分析、纹理分析以及参数反应图,这些方法通过肿瘤空间异质性定量评估加快药物研发、改善疗效判断、完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靶向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临床的应用,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仍不可治愈,疾病最终会进展或复发。因此,研发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以及改良治疗方案以消除肿瘤克隆,提高缓解深度至关重要。目前,国外新药研发方兴未艾,虽然这些新药大多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试验早期的数据显示,新药使得MM患者获得了更深、更持久的缓解,且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较为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中,多种新药联合PI或IMiD的治疗方案有望为MM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文章就近年来MM的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天然产物中存在大量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提高肿瘤的放射敏感性,达到增强放疗效果之目的。探讨放射增敏作用的机制,对具有发展成为放射增敏药物潜力的天然化合物进行分类,可为天然放射增敏剂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9.
顾良军 《癌症进展》2010,(3):206-206
Feero等提出,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基因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去年,研究者在基因组研究中发现了对某些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克罗恩病和常见癌症)有较强预测能力的遗传标志物。由此促进了针对这些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以及筛查、诊断和预后方面的进展。但是这些标志物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同一种遗传标志物的应用在不同人群间是否有差异,多种遗传标志物对同一个体的共同预测效应如何尚不明确,环境因素与遗传危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等。  相似文献   

20.
对于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仅泰蒂在生存期及改善症状方面优于最佳支持治疗,但泰索蒂相关的毒副作用也相应增加.随着对NSCLC分子生物学深入地了解,已研发几种新型的生物制剂,临床试验研究已显示出它们用于复发的NSCLC治疗好于传统的化疗,本文就这些新药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