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La-Mg-Ni系AB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RDRietveld分析显示,LaxMg3-xNi9(x=1.0-2.3)均由六方PuNi3型结构的主相及少量LaNi5及MgNi2杂相组成,主相的晶胞参数随x的增加而线性增大.合金的氢化物仍保持PuNi3型结构,但其晶胞体积有较大的膨胀.电化学测试表明,随x增加,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由88.3(x=1.0)逐渐增大到397.5mA·h/g(x=2.0),然后又降低到230mA·h/g(x=2.3).对放电容量超过348mA·h/g的合金(x=1.7-2.2),在放电电流i=400-1200mA/g的条件下,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均随x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RD的缓慢降低主要与合金电极进行电荷迁移反应时的电催化活性的逐渐降低有关,而在x>2.0时,HRD的快速降低与氢在合金中的扩散速率明显降低有关,上述合金经100次循环后合金的容量保持率为55.7%-62.9%,容量衰退较快与循环过程中La和Mg的氧化腐蚀以及合金较大的吸氢体积膨胀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系统地研究了La0.65Mg0.35Nix(x=3.0~3.5)储氢合金电极的自放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从350.6mAh·g-1(x=3.0)增加到351.2mAh·g-1(x=3.1),然后减小到244.1mAh·g-1(x=3.5)。72h自放电的容量保持率从77.7%(x=3.0)增加到79.5%(x=3.1),然后又降低到63.5%(x=3.5)。说明适中的Ni含量有利于降低合金电极的自放电率。通过测量合金电极的P-C-T曲线和合金的腐蚀曲线分析了合金电极自放电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La0.7Mg0.3Ni3.4-xCo0.6Mnx(x=0.0~0.5)合金主要由(La,Mg)Ni3相和LaNi5相构成,各相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均随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放氢平衡压力从0.128MPa(x=0.0)下降到0.067MPa(x=0.5),导致最大吸氢量从x=0.0时的1.19%(质量分数,下同)逐渐增加到x=0.4时的1.38%。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随Mn含量的增加首先从330.4mAh/g(x=0.0)增加到360.6mAh/g(x=0.4),然后减小到346.9mAh/g(x=0.5)。随Mn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先改善后降低,合金电极的表面反应阻抗先降低后升高,而氢的扩散系数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合金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首先提高然后降低。  相似文献   

4.
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_(0.78)Mg_(0.22))(Ni_((0.9-x))Co_(0.1)Mn_x)_(3.5)(x=0.00,0.01,0.03,0.05,0.07)合金,并在氩气气氛下,以1 173 K温度退火处理。XRD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具有多相结构,随着Mn含量的不同分别含有:La_2Ni_7相、LaNi_5相和LaNi_3相。P-C-T性能测试表明,合金在3 MPa压力和298 K温度下的吸氢量高达1.6 wt.%。电化学测试表明,合金放电容量随着Mn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由x=0时的394.2 mAh/g下降到x=0.07时的363.3 mAh/g,充放电循环性能是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合金的倍率性能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当放电电流密度为3 000 mA/g时,高倍率性能由x=0时的201.6 mAh/g变为x=0.07时的182.9 mAh/g。研究表明当x=0.03时合金具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熔炼储氢合金La_(1-x)Sc_(x)Ni_(3.5)(x=0~1.0),且经真空退火炉1173 K退火1周。研究了Sc含量对该合金相结构、储氢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组织均由La_2Ni_7、LaNi_5、LaNi和Sc_2Ni_7等相组成,随着Sc含量的增加,LaNi_5相逐渐减少,La_2Ni_7和Sc_2Ni_7逐渐增加。298 K下合金电极吸放氢平台压力逐渐升高,吸氢量呈先增后减趋势,x=0.3时最大吸氢量(0.651 wt%)、平台压力均适中。随x值增大,最大放电容量C_(max)和100次充放电循环容量保持率S100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x介于0.3~0.5时,电极综合电化学性能较好。合适的Sc含量并经退火热处理能有效改善合金电极循环寿命。但掺入过量Sc后,合金易形成难吸氢的Sc_2Ni_7相,这是电极容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这与PCT测试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A2B7型La0.75Mg0.25Ni3.5-xAlx(x=0,0.02,0.06 0.1,0.3)四元贮氢合金,系统研究了Al元素部分替代Ni对A2B7型La0.75Mg0.25Ni3.5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La0.75Mg0.25Ni3.5由单一La2Ni7相组成:Al元素加入后,开始出现CaCu5型LaNi5相,当x=0.3时,LaNis相成为合金的主相。Rietveld分析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LaNi5相逐渐增多,Al的加入利于CaCu5型LaNi5相的形成。电化学测试表明:Al替代Ni对A2B7型合金La0.75Mg0.25Ni3.5电极活化性能影响不大:而最大放电容量随Al在La0.75Mg0.25Ni3.5-xAlx,合金中替代量的增加而减小。当放电电流密度为1600mA/g时,合金的倍率放电性能由68.8%(x=0)增加到81.16%(x=0.1)然后减小到65.67%(x=0.3)。此外,La0.75Mg0.25Ni3.5-xAlx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先增加而后下降。x=0.06时合金电极容量保持率最大(S100=85.21.%)。  相似文献   

7.
以La-Y-Ni系A_2B_7型La0.1NdxY0.9-xNi3.25Mn0.15Al0.1(x=0,0.1,0.2,0.3,0.4,0.5,0.6)储氢合金为对象,研究稀土元素Nd对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微观组织主相为Ce_2Ni_7型相,其中当x=0.4时,合金Ce_2Ni_7型相丰度可达98.32%。在退火合金中,Ce_2Ni_7型相的晶胞体积均随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电化学分析表明,当加入稀土元素Nd时,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大幅度提高,当x=0.4时,合金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377.7mA·h/g);当x=0.5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好的循环寿命(S100=88.17%)。当x=0.4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最佳(HRD900=82.88%)。当x=0、0.1时,此时控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氢在合金中的扩散;当0.2≤x≤0.6时,此时合金电极动力学性能由合金表面电荷转移速率和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对La0.8 Mg0.2 Ni2.8 Co0.6 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以La0.8Mg0.2Ni2.8Co0.6合金为基材,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得以Ce,Pr,Nd部分替代La的系列储氢合金。3种稀土元素的加入对合金的组织没有本质的影响。与La0.8Mg0.2Ni2.8Co0.6的相组成相似,新合金也是在主相LaNi5中含有LaNi3第二相,且随着Ce,Pr,Nd替换量的增多,LaNi3相所占比例升高。在La0.8-xRExMg0.2Ni2.8Co0.6合金中,当Pr替换至x=0.2时,新合金基本保持La0.8Mg0.2Ni2.8Co0.6的放电容量375mA·h/g;其他添加比例及添加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合金的放电容量。加入Ce和Pr普遍提高放电电位,而Nd对放电电位的影响不大。La0.8Mg0.2Ni2.8Co0.6的容量衰减速率为1.07mA·h/(g·cycle),当Ce,Pr,Nd分别替换至x=0.3,0.6,0.6时,新合金的容量衰减速率依次降低到0.566,0.625,0.453mA·h/(g·cycle),循环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淬方式制备La-Mg-Ni-Co-Al基AB_2型La_(0.8-x)Ce_(0.2)Y_xMg Ni_(3.4)Co_(0.4)Al_(0.1)(x=0,0.05,0.1,0.15,0.2)合金。XRD、SEM分析表明,实验合金包含主相La Mg Ni_4和第二相La Ni_5。增加Y含量和淬速导致晶粒细化及相丰度明显改变,但不改变相组成。元素Y替代La元素和快淬使合金寿命明显改善,这归因于抗氧化、抗粉化和抗腐蚀能力的改善。另外,放电容量随Y含量的增加明显减小,而随淬速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电化学动力学随淬速的增加先增加到最佳性能然后再下降。所有合金在第一次循环过程中就达到最大放电容量,不需要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贮氢电极合金La0.7Mg0.3Ni2.65Co0.75Mn0.1Al0.2B,x(x=0,0.02,0.04,0.08)的微结构与电化学性能.XRD结果显示,所有合金均由(La,Mg)Ni3相与LaNi5相组成,B含量的增加导致(La,Mg)Ni,3相的丰度不断增加,相应地LaNi5相的丰度逐渐下降.此外,合金的晶格参数与晶胞体积均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测试分析表明,B的添加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当B含量为0.04时达到最佳.微量B的加入对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与活化性能影响很小,但降低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此外还采用线性极化与阳极极化对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万纾民 《金属学报》1959,4(3):195-205
本文用有限汉克尔变换计算了炉底衬料的导热性及其厚度、冷却情况以及缸温等对炉底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均用曲线来表明。这些结果指出:在多层结构的炉底中,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而愈靠外层的导热性愈人,则炉底的温度梯度愈陡,热损失也愈小;冷却情况的好坏及缸温的高低对炉底温度场的好坏均有很大的影响。所得结果对炉缸、炉底的合理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内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炉底1150℃的位置与炉缸内外径及各层衬料厚度的关系;死铁层的深度对炉底温度场,尤其是1150℃的位置以及炉底底部中心处的温度等的影响也应进一步研究。 作者认为:当用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如碳砖)作最内层衬料时,其厚度很可能有一临界值。所谓“临界厚度”,意即当小于此厚度时,则遵守“最内层衬料的导热性愈小,炉底的温度则愈低”的原则;超过此厚度后,则反之。 在多层结构(如双层结构)的炉底中,下部的导热性较大的衬料层具有“过渡的”冷却作用,而且有一个有效厚度,此厚度很可能是下层衬料与上层衬料导热性之比的递减函数。  相似文献   

12.
CCD在塞曼效应中的应用及最佳灰度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CD观测系统取代传统的塞曼效应实验仪观测系统。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并确定图像的最佳灰度值。不但提高了实验精度,而且缩短了实验时间。该实验方法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开发计算机的应用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在其他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任建民  周世旭 《轧钢》1998,(5):51-54
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发现了生产热轧带肋钢筋套用传统的孔型设计参数存在的问题,因而对连铸方坯在箱形孔型、方轧件在平椭圆孔型中宽展系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在连铸坯一火成材改造中,通过改进孔型系统改善了咬入状态,使轧制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含磷电解液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变电解液的组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铝镁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处理,用SEM/EDS手段观察氧化膜的形貌及对其成分分析并测量微弧氧化膜的厚度,根据锉刀试验评价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磷元素的大化学计量比可以提高微弧氧化成膜速度,降低氧化膜的孔隙率,提高其致密性,增强与基体的结合力。并改变了氧化膜的组成;同时,分子的聚合状态也影响其成膜速度和氧化膜的孔隙率,链状聚合物可提高氧化膜成膜速度及氧化膜的致密性,降低其孔隙率,而环状聚合物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田玉林 《腐蚀与防护》2000,21(10):444-446
渤海湾地区的土壤对钢铁设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研究腐蚀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于90年代初完成5项腐蚀参数的测试工作。总计布置观测剖面4条,总长主250km。定点原位测试土壤电阻率、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电解失重、土壤极化电流管度等参数。本文着重介绍渤海湾近海地带和向内陆地过渡地带的土壤腐蚀规律和特征,为渤海湾地区的石油工程建设提供了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Forestimatingthelifespanoftheweldingworkpieceatthefatigueload,howdoesthelateralresidualstressthatisverticaltothedirectionofthecrackextensionchangeisoneoftheimportancefactorsaffectingtheextensionofthefatiguecrackatthepointofthecrack.That…  相似文献   

17.
静液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用 ANSYS5 .5软件对不同挤压参数下钨合金静液挤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出了挤压压力、试样内部应力应变场随挤压参数的变化规律 ,并与光刻网格的挤压结果进行了比较 ,说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变薄拉深时摩擦力影响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功平衡法计算变薄拉深的结果时,发现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大,在进一步讨论摩擦对变薄拉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摩擦力计算公式,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功平衡法计算变薄拉深时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用局部不接触法修复轧机支承辊表面裂纹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节省金属、效果良好、可在现场进行,而且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热处理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处理柔性生产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模拟技术能极好地推进热处理理论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这时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热处理技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