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半乳凝集素-9(Galectin-9)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机制。方法建立Lewis到BN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n=30),受体分为3组,每组10只。转染组于肝移植冷缺血期经门静脉转染重组galectin-9腺病毒质粒2 ml,空质粒组灌注2 ml空腺病毒载体,对照组灌注2 ml生理盐水。术后7 d各组处死5只大鼠,余观察生存率,采用Banff分级观察移植物排斥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查肝组织Galectin-9、T-bet、RORγ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7 d转染组Banff评分Ⅰ~Ⅱ级,空质粒组及对照组为Ⅲ级;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Galectin-9 mRNA水平依次为(1.14±0.05)、(0.46±0.03)、(0.49±0.07),转染组Galectin-9 mRNA水平较其余2组明显增加(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7±0.07)、(1.26±0.12)、(1.31±0.08)和(0.57±0.13)、(1.57±0.09)、(1.58±0.07),转染组T-bet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P<0.05);转染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6)、(1.28±0.11)、(1.47±0.05)和(0.64±0.07)、(1.52±0.05)、(1.67±0.04),转染组IFN-γ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Galectin-9通过清除Th1/Th17细胞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 11,HDAC11)及IL-10表达水平在3种大鼠肝移植模型中的变化,探讨肝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相关机制。方法纯系Lewis和BN大鼠各30只,建立肝移植排斥模型后将受体分为排斥组(Lewis-BN)、免疫抑制剂干预组(Lewis-BN)、耐受组(BN-lewis),每组10只。干预组于术后1~7 d以1 mg/kg肌肉注射他克莫司(FK506);分别于术后7 d处死受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程度采用Banff评分标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HDAC1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HDAC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及IFN-γ的含量。结果术后7 d,排斥组为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Banff评分Ⅲ级,干预组为Ⅱ级,耐受组为0~I级。排斥组HDAC11 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耐受组表达量最低,与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排斥组IL-10表达明显低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05);而IFN-γ含量排斥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和耐受组(P<0...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甙诱导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应用120只肝移植SD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TII组(B组),CsA组(C组),TII+CsA组(D组)。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4 d检测脾脏细胞的CD4+、CD25+、CD8+、CD28+的蛋白表达。结果:三组治疗组的CD4+、CD25+、CD8+的蛋白活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CD28+的蛋白活性表达却相反。三组治疗组间的CD4+、CD28+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雷公藤多甙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HLA-G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供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和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人白细胞分化抗原G(HLA-G)膜表达以及血浆和骨髓液中HLA-G水平,揭示G-CSF动员骨髓移植优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中HLA-G有关的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单个核细胞HLA-G膜表达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骨髓液中HLA-G水平.结果 动员后膜结合型HLA-G(m HLA-G)在外周血和骨髓中均显著高于动员前(P=0.001,P=0.000),且动员后骨髓m HLA-G含量较外周血中高(P=0.001).动员后外周血中分泌型HLA-G(s HLA-G)较动员前无明显差异(P=0.279),动员后骨髓中s HLA-G较动员前明显增高(P=0.002),且动员后骨髓s HLA-G较动员后外周血中含量明显增高(P=0.004).结论 HLA-G在G-CSF动员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诱导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同种异体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BN大鼠针对Lou/C大鼠 (同种异体抗原 )的T细胞疫苗 (LCTCV)及针对Lewis大鼠 (同种无关抗原 )的T细胞疫苗 (LTCV) ,然后分别免疫正常BN大鼠 ,连续 3周 ,每周 1次 ,同时设空白对照。以被免疫BN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Lou/C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经丝裂霉素处理 ) ,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 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同时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T细胞亚群CD4+ 、CD8+ 进行检测。结果 MLR结果显示 ,在LCTCV组 ,BN大鼠的脾细胞反应程度比接种前显著减弱 (P <0 .0 1) ,组间相同时点比较 , LCTCV组每分钟脉冲数值 (cpm值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1) ,在LTCV组 ,BN大鼠脾细胞的反应性显著高于LCTCV组 (P <0 0 1) ,而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 ;在LCTCV组和LTCV组 ,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于接种后显著增加 (P <0 0 1) ,并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CD4/CD8于接种TCV后明显减小 ,并且与cpm值的递减趋势一致。结论 T细胞疫苗可以诱导出同种异体特异性免疫耐受。通过诱导抗原反应性T细胞凋亡去除独特型T细胞克隆 ;可能在T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CD4/CD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耐受状态 ,CD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供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疫苗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LOU/C大鼠脾细胞和LEW大鼠脾细胞免疫BN大鼠 ,获取被免疫BN大鼠的脾细胞制备成针对LOU/C大鼠的T细胞疫苗 (LCTCV)和针对LEW大鼠的T细胞疫苗 (LTCV)。分别用制备的T细胞疫苗免疫正常的BN大鼠 (0 .2ml/次 ,1次 /周 ,连续 3次 ) ,于第 3次免疫后第 5天以被疫苗免疫BN大鼠作为受体 ,以LOU/C大鼠作为供体进行原位肝移植 ,设单纯移植组作为对照。观察移植后大鼠的平均存活时间 (MST) ,并对肝移植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于移植后第 7天以受体BN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LOU/C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结果 单纯移植组MST为 (8.4 3± 1.99)d , LTCV免疫组为 (11.2 9± 1.98)d ,与单纯移植组比较P <0 .0 5 ,LCTCV免疫组为 (17.4 3± 4 .12 )d ,与LTCV免疫组比较P <0 .0 1;观察移植后第 7天组织病理学改变 :单纯移植组呈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征象 , LTCV免疫组仅出现轻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水肿 , LCTCV免疫组肝移植物结构基本正常 ,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损害 ;MLR结果表明 :单纯移植组每分钟脉冲数值为(16 0 0 2± 2 330 ) /min、在LTCV免疫组为 (10 0 2 2± 1348) /min ;比单纯移植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ooxygenase-1,HO-1)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模型后分为3组:对照组(A组),ZnPP组(B组)和CoPP组(C组).3组分别于3、7 d处死,取血及肝脏标本.进行肝功测定(AST、ALT、TBIL、ALB);肝组织HE染色;荧光RT-PCR检测HO-1表达.结果 ①3组肝功能3、7 d时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②HE染色:A组3 d出现I、Ⅱ级为主的排斥反应,7 d时出现Ⅱ级为主的排斥反应;B组3 d出现Ⅱ级为主的排斥反应,7 d时出现Ⅱ、Ⅲ级为主的排斥反应;C组3 d出现排斥反应0~Ⅱ级,以I级为主,7 d时出现排斥反应0~Ⅱ级,以I、Ⅱ级为主.③HO-1在C组表达明显升高,B组不明显,A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 血红素加氧酶-1(HO-1)过表达能减轻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供体造血干细胞(HSC)诱导异基因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探讨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移植模型,通过免疫磁珠法负筛选系统提取供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给低剂量放射线全身照射的Wistar大鼠管饲CsA,接着经尾静脉推注SD大鼠的造血干细胞,并当天完成肾移植。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时间,监测血清肌酐浓度,并进行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法检测长期存活大鼠的免疫耐受状态。结果:实验组大鼠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提示,长期存活的受者脾细胞对供者脾细胞的刺激不表现出明显细胞增殖反应,而对无关大鼠脾细胞产生较明显的增殖反应。结论:应用造血干细胞能够成功地诱导出针对供者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研究供体来源半成熟树突状细胞(smDC)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的效果,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该实验在成功完成大鼠树突状细胞(DC)培养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大鼠肝移植术前输注供体来源DC、术后使用雷帕霉素灌胃,观察大鼠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 干扰素(IFN-γ)、CD4+CD25+Treg 的变化,并评估急性免疫排斥病理改变。结果使用雷帕霉素后,可以改变血清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促进Lewis→BN 大鼠肝移植术后CD4+CD25+Treg 的增殖,减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延长Lewis→BN 大鼠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结合术前输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或smDC,可以增强雷帕霉素的相应作用,进一步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且smDC 的作用强于imDC。结论smDC 可以诱导Lewis→BN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低反应。  相似文献   

10.
唐茂明  徐雪松  赖星  吴涯昆 《重庆医学》2018,(22):2892-2895
目的 研究经门静脉CTLA4Ig、IDO基因共转染对大鼠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分为4组:CTLA4Ig-IDO组、CTLA4Ig组、IDO组、对照组.术后14 d处死5只大鼠并收集标本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集(TBIL)水平及T细胞凋亡的程度.结果 术后14 d,CLTA4Ig-IDO组血清中的AST、ALT、TBLI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CTLA4Ig组、IDO组血清中的AST、ALT及TBLI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IL-2、IFN-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CTLA4Ig-IDO组(P<0.05),IL-4、IL-10、TGF-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CT-LA4Ig-IDO组(P<0.05).结论 CTLA4Ig-IDO基因共转染能够更加显著地改善肝移植后存活率及肝功能,并且能够通过诱导T细胞凋亡缓解急性排斥反应,形成肝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浸出液合用硫唑嘌呤对大鼠减体积1/2肝脏移植后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硫唑嘌呤组、冬虫夏草组,采用改良双袖套法进行1/2大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术后硫唑嘌呤组用硫唑嘌呤稀释溶液灌胃1.0 mg/(kg·d)、冬虫夏草组用6%冬虫夏草浸出液(10 mL/kg)加硫唑嘌呤1.0 mg/(kg·d)灌胃.于治疗21 d后,测定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IA2、CYP2C9、CYP2D6、CYP2E1、CYP3A4)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静脉血红细胞、白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受体大鼠感染率.结果 冬虫夏草浸出液明显抑制存活受体大鼠P450亚型酶CYPIA2(0.68±0.09)、CYP3A4酶的活性(4.92±0.27),降低静脉血红细胞(6.71±0.87)、白细胞数量(10.36±0.09),提高血清总蛋白(19.39±4.93)、白蛋白(14.27±4.45)及血红蛋白含量(19.39±4.973),明显降低受体大鼠感染率40.87%.与硫唑嘌呤组比较,P<0.05.对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与硫唑嘌呤组比较,P>0.05.结论 冬虫夏草浸出液在不影响硫唑嘌呤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改善肝脏移植后低蛋白血症,提高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皮质激素(GC)抑制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诱导的耐受性和抑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选用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遗传背景不同的两种品系大鼠进行高危角膜移植。受体鼠为Lewis,供体鼠为F344。用缝线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受体鼠在接受角膜移植前后球旁注射SEB和SEB+GC。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记录移植排斥反应指数(RI)并判断移植片存活时间。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查受体鼠脾脏、外周血和下颌腺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数及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能力。结果:适量的SEB球旁注射可以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免疫应答反应性下降。其受体组大鼠脾脏、外周血和下颌腺中CD4+/NK1.1+NKT细胞的分数大幅增加,分别由最初的0.05升高到0.17;0.02升高到0.12和0.02上升到0.07。而同时接受SEB和GC组的受体鼠没有延长移植片的存活时间,在各种组织中CD4+/NK1.1+NKT细胞的数量都明显降低。结论:在高危角膜移植中,GC与SEB共同使用不能增加移植片存活时间;GC与SEB共同使用降低SEB诱导的耐受性;耐受性下降的原因可能与激素下调CD4+/NK1.1+NKT细胞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他克莫司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65%)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他克莫司大剂量组(0.1 mg·kg-1·d-1)和他克莫司小剂量组(0.05 mg·kg-1·d-1),每组各24只.受体于术前3 d起肌注给药,每天1次,直至术后.观察术后第1、2、3、5天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 LI),速率法检测血清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结果:肝移植术后的肝细胞有丝分裂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48 h,他克莫司显著提高了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48 h MI及PCNA LI(P<0.05,P<0.01);大剂量实验组术后48 h PCNA LI高于小剂量组(P<0.05);两种剂量组的TB、ALT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他克莫司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有促进作用,且该作用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肝脏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 4,TIM-4)诱导小鼠原位肝移植术后iTreg细胞的产生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分为sham组、control mAb组、TIM-4 mAb组.流式细胞仪检测KCs活化,Western blot检测肝脏TIM-4表达,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提取KCs,激光共聚焦检测KCs TIM-4表达,将KCs和提取的初始CD4+T细胞进行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检测Kupffer细胞TIM-4表达,分为control组、control mAb组以及TIM-4 mAb组;CFSE检测CD4+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T细胞,ELISA检测IL-4、IL-6、IL-1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6表达.建立小鼠移植模型,分为3组:iTreg组移植模型注入iTreg细胞(预先用TIM-4 mAb处理的TIM-4+ KCs与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所诱导),sham组和单纯肝移植组(LT)注入相应的PBS作为对照,检测各组AST、ALT、TBIL水平,HE染色评价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ejective activity index,RAI),观察小鼠生存率.结果 肝移植术后24、48、72 h KCs的活化分别为15.9%、21.6%、28.3%,术后1、3、7 dTIM-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control mAb组AI值(29.23 ±2.56)明显高于sham组和TIM-4 mAb组[(0.40±0.49),(11.04 ±2.28),P<0.05].K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control、control mAb以及TIM-4 mAb组CD4+T细胞的增殖率分另别为32.5%、31.6%、17.2%,CD4+ CD25+ Foxp3+T细胞分化分别为12.4%、13.9%、28.1%,共培养上清液TIM-4 mAb组IL-4、IL-6、IL-13分泌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 mAb (P<0.05),且加入TIM-4 mAb明显降低了与TIM-4+ KCs共培养的CD4+T细胞p-STAT6蛋白表达(P<0.05),外源性加入IL-4可明显增高CD4+T细胞p-STAT6蛋白的表达(P<0.05).移植模型注入iTreg细胞,iTregz组肝功指标明显好转,与L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iTreg组RAI平均得分为(3.97±0.67),明显低于LT组[(8.47±0.90),P<0.05],且iTreg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延长.结论 阻断KCs TIM-4能够抑制初始CD4+T细胞IL-4/STAT6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诱导更多iTreg细胞的生成,致使宿主对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与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突状细胞(DC)在诱导T细胞活化或耐受的过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摄取的外源性抗原多通过MHC-II类途径呈递给CD4^ T细胞,也能通过MHC-I类途径呈递内化的外源性抗原。DC能打破机体对多种抗原的免疫耐受,也在机体对某些抗原免疫耐受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DC的作用还与DC的亚群、DC的成熟程度有关。在DC对T细胞功能调控的过程中,T细胞对DC的作用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为肝移植供体,另选雌性SD大鼠20只为异基因肝移植受体,随机分为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肝移植组(A组)和单纯肝移植组(B组).雌性Wistar大鼠10只为同基因肝移植受体(C组).比较A、B两组大鼠肝移植术后1周生存率、生存状况、生存时间,以及移植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C组大鼠生存时间均达60 d以上,A组为(31.2±4.9)d,明显高于B组[(12.1±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理组织切片可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内单核细胞浸润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汇管区;A组移植肝内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组基本无排斥反应,接近正常肝组织.结论 mdr-1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Th1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不仅引起急性排斥反应,而且其间断活化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直接导致慢性移植物失功。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可以选择性抑制Th1型细胞反应,有望为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CTLA4 Ig在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CTLA4Ig在免疫抑制和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供体分别为DBA/2和 6 15新生鼠心脏 ,受体为BALB/c小鼠 ,移植后分别予以CTLA4Ig 0 .1、1、5mg·kg-1·d-1,治疗 1周 ,观察不同剂量CTLA4Ig对新生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 ;BALB/c小鼠首次移植 2周后再次移植DBA/2或 6 15新生鼠心脏 ,观察CTLA4Ig对再次移植心脏存活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CTLA4Ig 0 .1mg·kg-1·d组 ,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不能延长 ,CTLA4Ig 1mg·kg-1·d和 5mg·kg-1·d-1组能显著延长心脏的存活时间 ,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再次移植 6 15心脏各组 ,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均无显著延长 ,而再次移植DBA/2新生鼠心脏 ,CTLA4Ig 1mg·kg-1·d-1和 5mg·kg-1·d-1组 ,其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仍然能显著延长 (P <0 .0 1)。结论 CTLA4Ig能延长新生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 ,且能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