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多单眼发病,表现为角膜内皮异常、进行性虹膜基质萎缩、广泛的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关闭及继发青光眼的一组疾病[1]1 933。临床较罕见,笔者在临床上遇见1例,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于1997~2003年对13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浅前房进行临床观察,按照spaeth分类,把浅前房分为Ⅲ级,第Ⅰ级:仅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接触,瞳孔区的虹膜仍保持正常位置;第Ⅱ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接触,但晶体的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间隙;第Ⅲ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接触外,  相似文献   

3.
玻璃酸钠在角膜裂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角膜裂伤多伴虹膜嵌顿、脱出或挫裂,以往我们处理这类病人,是以虹膜恢复器将虹膜复位,缝合角膜后再用林格液形成前房,我们称硬性复位,复位过程中加重了虹膜和角膜内皮的损伤.自1998年我们采用玻璃酸钠前房注入虹膜复位法治疗此类病人49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方法:9名确诊为先天性无虹膜患者(17只眼)通过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通过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的厚度 结果:患者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642±34.9μm;角膜内皮镜检查显示角膜内皮细胞均正常。 结论: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明显增加,中央角膜厚度的增加与角膜内皮细胞无关;对于无虹膜患者进行眼压测量结果会过高估计眼压。  相似文献   

5.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是一种虹想萎缩、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和青光眼的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为虹膜变形萎缩,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导致继发性青光眼.近年,我院接诊两例该病患者,观察3年~5年,现将临床观察介绍如下.病历介绍例1:王某,女36岁,营业员.患者于1995年6月开始,感觉左眼视物模糊,轻度胀痛,来我院就诊.检查:左眼视力0.2不能矫正,混合性充血(+),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见数个白色反光状斑点,KP“-”,裂隙灯下见周边部虹膜呈卷曲状外翻,以颞侧上方为最明显,虹膜无明显萎缩,未见裂孔及结节,…  相似文献   

6.
报告9例虹膜角膜内皮的异常,以至引起角膜水肿、虹膜周边前粘连、虹膜萎缩、瞳孔变形、虹膜裂孔形成及继发性青光眼等表现。为了阻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抗青光眼手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性及定量观察联合绿激光及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角膜内皮,并研究此术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19例36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用绿激光(半导体泵浦的倍频YAG激光)对虹膜作“蜂巢”状烧灼,然后用Nd:YAG激光切透虹膜。手术前、术后1周及1月分别用接触式角膜内皮镜进行定量定性观察及统计分析,包括角膜内皮细胞、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百分数。结果:患者均经一次联合激光治疗成功切透虹膜。36眼术前及术后1周、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绿激光及Nd:YAG激光行虹膜周边切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损伤,其效果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孙伟光  马岩  邵玉娟 《吉林医学》2011,(7):1455-1456
<正>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是以角膜内皮、前房角、虹膜异常和继发性青光眼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眼病,是一种特别难治的顽固性青光眼[1],临床极为少见,近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病例1,张某,男,60岁,因左眼红痛、畏光、视物不清2月,于2010年7月9日来我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  相似文献   

9.
抗青光眼术后的浅前房缩合征广西桂林市第五人民医院鲍斌(桂林541000)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出现虹膜、晶状体和角膜内皮相贴,虹膜前后及虹膜周边粘连,白内障进行性发展,角膜内皮和基质层混浊,以及继发恶性青光眼、大泡性角膜炎称之浅前房综合征,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眼外伤玻切术后前房硅油疝患者采用虹膜瞳孔成形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1日~2014年5月1日我院收治的眼外伤玻切硅油填充术后无晶状体眼合并瞳孔散大,前房硅油疝23例,采用虹膜瞳孔成形术,观察3~12个月。结果 21例硅油未再进入前房,2例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行眼球摘除;术后眼压不高者构成比(100.0%)明显高于术前(65.2%)(P0.05)。12例术前可计数出角膜内皮,其中1例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11例角膜内皮无明显损失,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瞳孔成形术应用于眼外伤玻切术后前房硅油疝可较好阻止硅油再次进入前房,控制眼压,减少角膜内皮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青光眼不仅可引起视神经视网膜萎缩,虹膜萎缩,晶体混浊,也可导致角膜损伤。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角膜雾状混浊(包括内皮水肿)被认为是这种损害的直接结果。镜面显微镜(Specular microscopy)的临床应用,为活体观察角膜内皮提供了条件。为进一步了解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为临床评价青光眼提供可靠的客观资料,我们对青光眼患者(主要为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了活体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3.
蜡膜角膜内皮(iridocorneal endothelial,ICE)综合征为进行性虹膜萎缩、Cogan-Reese综合征和Chandler综合征的统称,是一组较罕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角膜、房角和虹膜的异常,现将我科诊治的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odoeorneal en dotheljal Sgndrome)简称ICE综合征。以角膜内皮异常,瞳孔弯形、虹膜异常引起视朦及眼胀眼痛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笔者曾遇2例,报告如下。例1 女、53岁,住院号46951。因右眼球胀痛,视朦三个月,于1985年1月24日入院,发现右眼瞳孔变形5年,无眼外伤及其他眼病史,无类似眼病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9,  相似文献   

15.
虹膜拉钩在小瞳孔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虹膜拉钩在小瞳孔玻璃体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在安阳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 晶体切除的病例,按瞳孔的情况分类,观察虹膜拉钩在小瞳孔手术中的应用,对角膜内皮、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的影响.结果 30例小瞳孔患者,经1~24个月随访,角膜内皮、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虹膜拉钩在小瞳孔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粘弹剂前房充填在角巩膜穿通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角巩膜穿通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20例角巩膜穿通伤患者,术中利用角膜缘侧切口及粘弹剂充填前房,恢复虹膜,观察术后半年视力、角膜虹膜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半年,20例眼球全部保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一例发生虹膜前粘连。结论角巩膜穿通伤显微缝合术利用角膜缘侧切口和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防止虹膜前粘连,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并发症中 ,最常见的是术后浅前房。按照Spaeth分类法[1] ,浅前房共分三度 ,浅Ⅰ度角膜与周边虹膜接触 ,中央前房形成 ;浅Ⅱ度除瞳孔区前房存在外 ,角膜内皮与虹膜接触 ;浅Ⅲ度整个虹膜及晶体前囊与角膜内皮接触。 1996年 3月至 1997年 2月 ,我科共实施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10 4例 15 3眼 ,其中 32例 44眼出现术后浅前房 ,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术后浅前房 32例 44眼中 ,男 1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76岁 ,平均 5 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统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35眼,记录角膜内皮持续水肿、晶体后囊膜破裂及虹膜瞳孔缘损伤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35眼中共有23眼发生并发症,其中角膜内皮持续性水肿14眼,晶体后囊膜破裂4眼,虹膜瞳孔缘损伤3眼,其他并发症2眼。结论 防止术中并发症并提高处理能力,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海铭  洪朝阳 《浙江医学》2009,31(3):276-278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2岁。因右眼异物感.时有疼痛,视力逐渐下降2年就诊。视力:右眼颞侧光感,左眼0.4,矫正不提高。眼压:右眼35mmHg,左眼18mmHg。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全层水肿,下方角膜上皮多个水泡,内皮附有较多色素,下方周边虹膜与角膜缘相粘,上方虹膜根切部与房角相粘,中央前房深约1.5CT,虹膜表面较多散在黑褐色带蒂小结节,虹膜隐凹消失,稍呈铺席状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