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设计了一套基于PXI平台的软件框架结构,能够应用于数字化核仪器系统设计。该框架被设计成一种层次化的结构,各层之间相对独立,并通过标准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仪器硬件模块及数字化处理功能模块被设计成框架中的模块库,并呈现为LabView中的调用库,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的定制设计,并增强了可重用性。为了保证框架结构下的系统数据传输性能,设备驱动程序经过优化,并能支持异构硬件设备的协同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框架实现的系统在满足可重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条件下,仍能获得优良的数据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2.
王骏 《中国核电》2012,(4):346-351
核电项目的设计接口发生在项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之间,并包含了不同专业的需求。设计接口管理,即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设计接口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并确保接口内容要求满足全厂设计要求。为了实施对核电项目繁杂接口的有效管控,需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予以支撑。在确立完整的工作环节和内容后,对其进行纵向分层归类并建立相互的横向关联,从而形成管控体系的框架结构。这一体系框架分三个层次和两条主线:三个层次由工作程序、管理工具和技术文件分层所构建;两条主线则明确了管理工作的思路,即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从而确保硬件层面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秦山核电厂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秦山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改造的背景和范围。通过秦山核电厂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的设计,探讨了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设计流程以及数字化保护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设计特点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SSH架构的风险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监测系统是概率安全评价技术最新发展和应用,能够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然而其使用对象广泛,物理位置独立且需求多样,如何兼顾物理位置不同的使用对象需求,成为风险监测系统构架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多种框架结构基础上,针对风险监测系统特点,为其选择了基于J2EE构架的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组合框架,并基于该架构完成系统搭建,开发实践表明使用该构架开发可以简化系统开发流程,利于协同开发,而且提高了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5.
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3×10~(12)n/s强中子发生器离子光路设计与调试。在该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间电荷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空间电荷透镜等,保证了在强流条件下,高效率地传输和聚焦。文章还给出强流情况下,实际的束流分布、传输效率等有关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杜砚  辜承林 《核技术》2006,29(4):301-304
本文对一个内径为10 mm、能产生60T场强、持续脉冲时间为10 ms的强磁体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该强磁体在不同脉冲电源条件下的电特性行为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7.
为了简化核仪器在高数据传输领域的设计与应用,设计了一套运行于PXIe平台的可重构数字化核仪器软件框架。该框架由相互独立且均可编程的数字逻辑层、内核驱动层和应用框架层组成。通过修改该框架中的数字逻辑层和内核驱动层,即可设计出运行在PXIe平台上复用统一硬件模板的新功能核仪器。基于该框架设计了核信号实时采集卡,测试结果表明:此框架能够极大的简化核仪器设计流程并且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同时将板卡置于PXIe Gen2×4机箱单插槽内,其数据平均传输速率达到1.63 GB/s,平均传输效率达到理论传输的91.6%,满足高数据传输需求的核仪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脉冲强磁体时,需综合考虑材料的电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优化磁体结构,使其达到最佳。本工作开发的脉冲强磁体专用设计软件,不仅能准确计算放电过程、温度和应力分布,还能使用优化技术,寻找最佳磁体结构,提高磁体设计水平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软件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杨月娥  姜凌  江洪  李冰  姚青山  王玲  刘春立  刘玉山 《辐射防护》2003,23(4):220-225,236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素在含水层迁移的现场示踪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种称为“实验框架”的实验装置,它也是确保此类实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叙述了该框架设计的考虑、应用中的技术向题和实验的效果。设计要求该框架在其插入实验区时基本不扰动含水介质,也不扰动地下水流场。它的作用不仅能将示踪剂的迁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在实验结束后能完整、安全地取出框架内的土壤,获得框架内关心位置上的土壤样品,并使实验现场不残留放射性示踪剂(^3H除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光源(SSRF)直线加速器正常运行时,重复频率2 Hz,单束团脉宽1 ns,电荷量1 nC。近年来,国际同步辐射领域发展起来的恒流注入模式要求直线加速器以弱流强运行,在相同的重复频率和脉宽下,单脉冲电荷量越小越好,此方法重复性较好。本文在理论计算基础上,结合实验,给出了弱流强稳定运行的实现方法,确定了在Top-up模式下,直线加速器的脉冲电荷量为0.1 nC。  相似文献   

11.
微弱电流的测量与I/F变换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反馈式电流放大器型I/V转换和V/F变换电路的设计,详细讨论了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可以测量10^-11~10^-6A的弱电流。  相似文献   

12.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中核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的设计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中核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用于计算放射性核素浓度与辐射剂量的时空分布,并对应急中防护行动的确定提供建议。为了适应目前主流的计算机配置与软件设计思想,现对事故后果评价程序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其功能、逻辑结构与接口设计,提高计算能力与应用范围。添加避迁、永久再定居以及食品及饮用水控制行动决策,可对操作干预水平进行修订。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框架结构,优化数据存储方案,实现对接口参数的统一管理,以减小程序运行限制与维护代价,提高运行效率。新版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将为我国核电厂事故应急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吴广君 《核安全》2023,(3):35-40
为应对核电厂在寿期内可能遇到的厂址条件变化、日常运维偏差、改造与改造累积效应等给设计基准带来的挑战问题,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提出在运核电厂应开展设计基准维护。明确设计基准的定义、内容及技术框架是开展设计基准的基础,但目前各个组织的定义却不尽相同。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系统工程理论中通用的基准概念,比较分析了IAEA、WANO、美国核管会(NRC)以及我国在设计基准方面的定义和内容的异同,提出适用于在运核电厂的定义。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分层级的核电厂设计基准内容技术框架,引入了设计基准维护的基本概念,为在运核电厂设计基准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后果评价与预测系统的开发遵循成熟、实用、先进的原则。源项估计、大气扩散与辐射剂量计算以及应急防护措施分析采用国内外具有良好应用经验和反映当前应急干预原则要求的方法和模块,系统界面的设计强调评价流程的逻辑结构和用户友好性。本文介绍这个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主要评价模块的特点与功能、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运行环境设计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反应堆仪控安全级硬件平台的设计和研制。该平台采用X86系列主控制器、智能输入输出(IO)、高速总线的技术框架,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研制,并通过多项型式试验验证,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弱电流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介绍了最近研制的弱电流测试仪,它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该仪器是一 便携式弱电流测试仪,可以测量10^-10-10^-4A范围的弱小电流。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工作稳定、结构简单、便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加速器数字束流位置测量系统数控振荡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鉴于高品质NCO是数字BPM系统重要设计内容之一,利用CORDIC完成了NCO的设计与实现,内容包括NCO参数的设计,系统框架设计、控制流程设计、结果检验和资源占用情况分析等。结果检验是在XC5VSX95T硬件平台上利用Chip Scope工具来完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设计出满足数字BPM系统需求的NCO,并在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揭示元素形成及天体起源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低能核反应由于反应截面较小,同时受宇生高能射线影响,在地面环境难以进行直接测量。在极低本底的深地环境中,利用强流离子加速器打靶,进一步提高关心核反应的发生率,就可在地球开展接近伽莫夫能区低能核反应截面直接测量。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可有效屏蔽宇生高能射线。依托CJPL的有利条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开展核天体物理关注能区核反应直接测量的研究。作为开展实验研究的必要条件,一台低能强流加速装置也在建设当中。该加速装置可产生低能强流的质子束和氦束,最高加速电压400 kV,设计最大束流强度10 mA。本文介绍了用于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的强流加速装置的基本情况,包括加速装置的物理要求、布局及主要设计考虑、束流光学及地面试验进展等。  相似文献   

19.
100 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CYCIAE-100)加速H-,引出质子束能量为75~100 MeV、最大束流强度为200 μA。为对束流输运线上的质子束流强度进行无阻挡实时监测,选择了直流流强监测器(DCCT),其在设计上考虑了空间限制、杂散磁场和外部高频干扰信号等因素对探头的影响。探头外采用了三重磁屏蔽设计,磁屏蔽外为1层黄铜的电屏蔽。采用了绝缘垫圈隔断束流输运线的直流导电性,束流输运线管壁通有冷却水以保证探头温度稳定。在绝缘垫圈处增加电容以满足探头对电容值的要求。采用高精度PLC-AI模块对DCCT的输出电压进行了读取。通过模拟束流的实验验证表明,DCCT设计合理可行,测量结果的线性度、误差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与具有大量运行经验、设计目的相对单一的压水堆相比,快堆设计经验少、设计目的更复杂,难以直接使用经验方法实现考虑多目标、多约束的堆芯设计以及布料方案的优化。本文将遗传算法用于快堆设计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对传统的遗传算法在编码方案和多目标的处理上进行了改进,使用中子学分析软件SARAX与优化工具箱DAKOTA搭建了针对快堆设计与布料方案优化的框架,并进行了功能上的验证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