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喷射对柴油机NOx排放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描述了柴油机多次喷射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阐述了柴油机多次喷射的雾化过程及其滞燃期模型.通过在产品柴油机上采用预喷射,分析了预喷射量、预喷射与主喷射间隔以及主喷射定时等因素在实际标定过程中降低NOx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预喷射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多缸机上进行单缸电控喷油的实验方案,包括单缸功率、油耗的测量,进气流量的调节等。之后通过实验和燃烧放热分析,详细对比研究了预喷射与单次喷射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单缸柴油机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了预主喷间隔、预喷油量和乙醇掺混比例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预喷射能明显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性能,但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变化不明显;预主喷间隔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较小,预喷油量的增加会提高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造成NOx和碳烟排放增加;掺烧乙醇可以显著减少NOx和碳烟排放,提高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不过发动机的扭矩减小,油耗率增加;随着乙醇掺混比例增加,这些趋势进一步加强。柴油机采用预喷射和掺混乙醇相结合的策略,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和燃烧特性,而且不会恶化动力性和经济性,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多缸机上进行单缸电控喷油的实验方案 ,包括单缸功率、油耗的测量 ,进气流量的调节等。之后通过实验和燃烧放热分析 ,详细对比研究了预喷射与单次喷射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冷后进气温度对国六柴油机NO_x排放的影响,对中冷后进气温度与柴油机缸内燃烧温度和NO_x浓度关系进行理论模拟和台架试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柴油机缸内最高燃烧温度和涡轮后排气温度都随着中冷后进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中冷后进气温度有助于降低世界统一瞬态测试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废气中NO_x的体积分数;一级中冷系统和二级中冷系统对WHTC瞬态循环中冷后气温的冷却效果对比表明,采用二级中冷系统能够较好地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与其它类型的发动机相比,在油耗和耐久性上具有显著的优点。然而,近来柴油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且阻碍了柴油机的发展。在保持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及二氧化碳排放小的优点的同时,又要满足严格的排放法规,燃油喷射系统是最重要的关键之一。 研究表明,通过应用燃油预喷射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既能降低直喷机的NO_x和颗粒排放,又能改善燃烧噪声。另外,它不仅保持了柴油机的低油耗和独特性能,而且还证明了适应环境要求的目标的潜能,而这二点是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直接有关的。所有重要的环境因素都受燃油喷射系统的很大影响,它无疑将在未来柴油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描述了通过控制燃油喷射速率和预喷射来改善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可能性。这些结论是通过应用具有先进的液压性能的实验喷射系统,做了大量试验分析而得到的。而且,还揭示了如何进行预喷射以达到降低排放和燃烧噪声。最后,讨论了通过改变这些喷射系统的参数来优化发动机性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预喷射对柴油机燃烧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燃烧噪声的产生机理,分析了直喷式柴油机采用不同的预喷射策略,气体最高燃烧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及气体高频压力振荡对燃烧噪声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喷射量和预喷射定时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工况下对燃烧噪声有不同的影响,燃烧噪声的优化需要考虑预喷射参数的共同作用;预喷射是降低燃烧噪声的有效措施,尤其对于中低负荷的工况.  相似文献   

8.
降低直喷式柴油机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镇平  沈捷 《柴油机》1999,(3):26-31
未来柴油机要求更高的功率强度和更低的燃油消耗率.同时还必须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NOx排放是直喷式柴油机排放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且它的降低需要采用许多新技术。本文针对一台6缸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的研制试验,介绍分析高压喷射系统、低涡流燃烧系统、涡轮增压器匹配优化等一些现有技术的效果和优劣,阐明了如何在简化结构、保持低成本的基础上改善缸内燃烧过程以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9.
应用CFD模拟软件FIRE针对车用增压柴油机在高负荷工况下采用预喷射策略的缸内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预喷射量和预/主间隔角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预/主间隔角和预喷射量的增加燃烧始点提前,主喷燃油的燃烧速率加快,燃烧重心和终点提前,致使缸压峰值、放热率峰值和温度峰值均有所升高和前移;同时,对于NOx和碳烟,预喷射量和预/主喷射间隔角存在两个界限,在两个界限之内能获得较好的NOx和碳烟的折中关系,并且这两个界限与预喷射量和预/主喷射间隔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预喷射量和间隔角较小时碳烟生成量较高,而预喷射量和间隔角过大时NOx生成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稳定工况下柴油机的NO_x排放量与进气状态的关系,利用Minitab软件对欧洲稳态测试循环(European steady state cycle,ESC)中A、B、C转速的3个外特性点在不同湿度下NO_x的排放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线性拟合,定量分析柴油机NO_x排放对进气湿度的敏感性,探究在试验中通过合理地控制进气湿度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NO_x排放结果。NO_x最终排放结果虽然经过温湿度校正因子K_(H.D)的修正,但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因子的修正作用有限。结果表明,NO_x排放和进气湿度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1.
按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燃油喷射压力和预喷射对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喷射压力和较小的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排放;预喷射可大幅降低NOx的排放,配合预喷射参数的优化,可较好地实现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的折中优化.基于结果的分析,可获得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12.
喷油系统参数对重型车用增压直喷柴油机NOx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一台重型车用增压中冷电控直喷式柴油机,试验研究了喷油系统参数如喷孔直径、喷孔锥角、喷油压力、喷油定时等对NO_x排放和排气烟度的影响,指出了通过它们的优化匹配,改善柴油机排放特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供油提前角对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排放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作为引燃燃料-柴油的供油提前角变化对发动机排放特性影响较大。试验结果表明,在可调节的供油提前角范围内,双燃料发动机排放中的THC相差3倍以上,CO相差近1.5倍左右,NOx相差1.5倍左右。而且,在保证原机标定功率和动力性的基础上,双燃料发动机的供油提前角需要适当调整,并存在最佳供油提前角,保证良好的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CA6DE1-21K柴油机在恒转速变转矩和恒转矩变转速瞬态工况下NOx的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恒转速变转矩瞬态工况中,NOx瞬态排放值低于其在稳态工况下的排放值,且与转矩变化率的变化关系不大.在恒转矩变转速瞬态工况中,中低负荷时NOx排放值随着转速变化率的升高而上升,而在中高负荷时,工况的变化率对NOx排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直喷式二冲程柴油机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直喷式二冲程柴油机的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考察了负荷、转速、喷油嘴孔径以及燃料对排气中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以及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况下,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负荷的增大,排气中超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增大,而数量浓度不一定增大;在低负荷时,排气中颗粒物数量浓度在450r/min时明显高于750 r/min,高负荷时则相反;在选择喷油嘴时,喷孔小的超细颗粒物排放水平不一定好;柴油中加入一定量的DMC,则排气中颗粒物数量浓度在低负荷时明显高于柴油,高负荷时低于柴油;而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柴油。  相似文献   

16.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燃油预喷射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柴油机燃油预喷射的作用机理,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实现燃油预喷射的控制策略,并对整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油预喷射有效降低了柴油机的NOx排放、噪声、冷态白烟排放,并改善了柴油机冷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排气再循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EG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原理和采用该技术的必要性;探讨了柴油机NOx和EGR率的测量方法。以及EGR的控制方法;指出了为满足排放法规对NOx排放的要求,必须采取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氢气/柴油发动机NOx和微粒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柴油引燃氢气/柴油发动机中,氢气的引入会对氢气/空气混合气氛围中的柴油雾化特性和燃烧特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排放产生影响.应用改进的KIVA.3V程序,对氢气/柴油发动机的N0x和微粒排放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氢气的引入对氢气/柴油发动机N0。和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时,氢气替代部分柴油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