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症孪生兄弟2例报告倪启超,朱根悌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邮政编码313202)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症临床罕见,现将所见2例单卵孪生兄弟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16岁。患者自幼年开始双手指关节伸侧面发现水浪样丘疹,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以肢端特异的半透明角化性丘疹及家族性为特征,临床较少见,我科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因双手掌丘疹20余年于2014年2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手掌边缘出现米粒大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患者未予诊治,丘疹逐渐增多。患者既  相似文献   

3.
<正>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hereditary papulatranslucent acrokeratoderma,HPA)是以肢端特异的黄白色、半透明角化丘疹和以家族性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国内外报道不多,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0岁。因双手足半透明丘疹、斑块20年,于2012年11月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就诊。患者自出生后不久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双手背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半透明性丘疹性肢端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掌跖部位,表现为黄白色半透明丘疹的皮肤病,本病多有家族史,但亦存在散发病例。本文报道2例散发性病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青少年时期发病,双手累及,临床症状典型,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acrokeratoelastoidosis,AKE)是一种少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皮损主要发生于手足,为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角化性丘疹。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毛囊角化病是一种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不良性疾病,1889年由White首次描述,同年3月Dafter也报道1例。其特征性损害是针尖至豌豆大的坚硬丘疹,表面有油腻性结痂,如结痂剥除,丘疹中央可呈漏斗形的小窝。现将泛发性毛囊角化病一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8.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9.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0.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1.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2.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3.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4.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5.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6.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7.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aquagenic acrokeratoderma,AAK)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皮肤病,由English和McCollough [1]于199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暂时性反应性半透明丘疹性肢端角化病(transient reactive papulotranslucent acrokeratodenna).迄今为止,已报道了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18.
Darier 病是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其典型症状为角化性丘疹广泛对称分布在脂溢部位,但也有偏于单侧者,即局限于小范围或呈带状、线状、序列性排列。最近作者报道1例男性患者,69岁。15~16年前,在左胸部至左背部出现丘疹,部分呈融合性外观。偶有轻度瘙痒而无季节性恶化倾向。检查:在左前胸至左侧胸、左背部(左 Th4—5区域)微呈带状排列的、为粟粒至米粒大、淡褐至褐色的角化性丘疹,少数表面糜烂结痂。左前胸的皮疹集  相似文献   

19.
疣状肢端角化症简介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931年首先由Hopf描述。常同时伴发毛囊角化病,但亦可与后者无关。临床表现:多在幼年时发病,皮损为多发性角化过度性扁平丘疹,质地坚实,直径1mm至数mm,暗红褐色或正常肤色,颇似扁平疣,但...  相似文献   

20.
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我国首例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调查。先证者10岁时右手中指掌尺侧出现一油菜籽大小的圆形角化性丘疹,继后发现面部出现相似丘疹,且皮损逐渐扩大并泛发全身;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角化不全柱,符合汗孔角化症;家系调查为5代共90人,结果患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诊断为显性遗传性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对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遗传方式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