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布织造技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起草了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指导方针和纲领的草案后,各个国家也都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应用。但夏布织造技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里只有目录,没有具体内容。而本研究从分析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现状入手,结合夏布具体织造技艺,提出了其数字化内容和相应的处理技术,完善对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性研究,对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研究也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2.
夏布于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手工织造技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文化价值。同时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夏布的商业性发展也是必要的,结合时代特色,探讨传统夏布的创新型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江西传统夏布绣属民间绣活,其以苎麻手工织造的绣地材质夏布命名。文章以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藏的传统夏布绣和夏布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小红的口述为研究范畴,兼对江西省内分宜县双林镇夏布织造基地的田野调查,从传统夏布绣的历史演变、织绣工艺及图案寓意揭示其技艺特征。江西传统夏布绣选用夏布作绣地,因其有材美工巧与就地取材之便,其在刺绣工艺与审美文化上有着汉族民间绣活的共性,醇厚的绣地与稚趣的图案相得益彰,遵循实用绣"制器尚用"的造物理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出发展文创产业、文化兴国的策略,引起了各行业对文创产品开发的新浪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夏布织造技艺也逐渐被大众所知,人们开始关注夏布产业、文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对传统夏布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夏布文创产品逐渐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但由于夏布织造技艺传承断代、夏布市场产品混乱,以及人们对夏布文化内涵理解的缺失,造成夏布文创产品开发与生产的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夏布文创产品市场调研的基础,对夏布文创产品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市场中夏布文创产品品类进行分类,最后重点分析了夏布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为夏布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利于夏布文化的传承和夏布文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集收藏、陈列、教育、科研、购物于一体的国家三级博物馆,属公益类事业单位。现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漳缎织造技艺"的示范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致力于丝绸文物的研究保护、传统技艺的挖掘传承,依托专业的人才队伍优势,多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拥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甲级  相似文献   

6.
卢明  李维  刘欣  刘一萍 《丝绸》2022,59(1):58-63
夏布主要有平纹组织与纱罗组织两种组织结构,其中平纹组织夏布较为常见,而组织结构、织造技艺最为复杂的一种纱罗组织夏布——花罗组织夏布,则因其繁复的技艺而较为罕见.为进一步补充夏布研究体系,促进夏布及其传统织造技艺的传承发展,本文以变化经重平组织为底,奇数梭横罗显花的花罗组织夏布为研究对象,对其组织结构、织造机具及织造技艺...  相似文献   

7.
"五芳斋裹粽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粽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传统手工类的"五芳斋裹粽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五芳斋裹粽技艺的保护方式和传承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建立裹粽技艺文化展示区、依靠节日庆典活动、高校文化教育传承、数字化保护等方式来来推动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方法得以扩展和信息化。本文着重讨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传统织造机具——夏布织机的仿真建模,从夏布织机的构造、3D建模、3D打印仿真再现3个阶段进行数字信息化,使之更易长期保存和广泛交流。以期对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提供数字化的可操作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吴门人家     
《美食》2013,(6):2
<正>简介"吴门人家"其中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船点制作技艺两项已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浏阳夏布具有深厚的工艺文化内涵,但其精细程度和品种有限,并且传统手工夏布制作费时费力,其在现代消费市场的应用领域中,有不断被其他机织苎麻产品逐渐取代的趋势。现从传统手工夏布的织造工艺、技艺传承和文化价值影响等方面来分析浏阳夏布所面临的时代危机,探讨浏阳夏布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为例,探讨在数字化技术保护的背景下,夏布绣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发展,以构建夏布绣非遗全新保护与传承范式,进一步明确夏布绣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夏布"作为非遗传统的手工织造品。由于自身材质的局限性及与现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使得夏布技艺的传承举步维艰。只有对夏布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才能使古老的夏布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主要以夏布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分析夏布的工艺制作流程。从夏布服饰款式设计、色彩应用以及夏布面料再造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通过对夏布服饰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夏布产品的附加值。旨在对设计研发,促进夏布技艺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衣钵相传     
我国一些传统民族服饰及其织造、制作技艺.被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这对传统服饰的继承、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古法榨油工艺是我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油方法、技艺特点凝结着中国古代科技精神。回顾了我国古代的制油方法,总结了其技艺特点,阐明了古法榨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提出通过树立"非遗"品牌意识、建立古法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关联等措施实现其生产性保护的建议,旨在促进古法榨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资源到经济资源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索海"是用整块皮做底和靴腰的软靴子,也就是套鞋,"固图勒"是靴子的意思。索海固图勒皮子加工工艺,是蒙古族古老而悠久的传统技艺,是自然、原生态、纯手工的工艺。索海固图勒200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蒙古族的传统制靴工艺已经非常少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势在必行,加深对这种传统制靴工艺的研究也意义深远;索海固图勒传统制靴工艺复杂、考究,本文着重其制皮工艺的探究,以期通过这种传统技艺挖掘其文化内涵,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做一些实际工作,给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门人家     
《美食》2013,(7):2
简介"吴门人家"其中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苏州船点制作技艺两项已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门人家"好菜多,故事多,其严守商道,菜肴不用味精、工业添加剂,得到多位世界著名人士的  相似文献   

17.
苎麻夏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产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介绍了分宜夏布的发展史,详述了其传统制作工艺,展现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老饭店"的非遗重任2014年11月,"上海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项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是"上海老饭店"。在已经颁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整体菜系的烹饪技艺入选的,本帮菜算是第一个。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活化石,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8月,"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单位是"上海老饭店"(前身是本帮名店"荣顺馆"),这是目前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保存得最为完善的一家百年老字号。早在本帮菜传统烹饪技艺申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009年,笔者有幸被"上海老饭店"邀请为申遗工作文字资料的整理者和影像资料的编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与发展为主线,概述了邢台土布的发展历史,梳理了传统土布棉纺织织造技艺。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土布产品的类别及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制约土布产业发展的瓶颈,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融合当地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与时尚接轨,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邢台土布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