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36例上消化道不适且经Olympus胃镜检查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来院检查未查出上消化道疾病的为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阳性率为63.0%,其中食管癌63.9%,贲门癌66.7%,胃癌72.9%,消化性溃疡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2%,浅表性胃炎60.9%;农村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5.5%,城市患者为36.6%,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溃疡的HP检出率除幽门口溃疡为68.8%外,其他均高于70%,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6%。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人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胃黏膜的炎症对于位于食管和胃交接处的齿状线有无影响,相关的报道很少。因此,我们就HP感染对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5月所有在我中心接受上消化道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成功观察到齿状线的1 9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用于上消化道检查的胃镜为富士能400系列电子胃镜。对于所有研究对象仔细观察食管和胃交界的齿状线的形态,并且通过计算机工作站留下照片。同时,在胃窦部取组织活检1块,立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HP的感染状况,分别按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陈金春  徐艳梅  柏凯 《贵州医药》2006,30(7):627-627
由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十分理想的根除HP方案,我们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采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120例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比较其根除HP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未服用过阿斯匹林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作病理诊断和HP检测。同时与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4.77%和83.67%,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HP阳性率分别为71.01%和69.05%,与青壮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高,应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在复发性口疮发病中的作用 ,对 6 8例 ROU患者与正常人群按 1:1进行配比 ,用 PCR检测口腔中的 HP。另外对 38例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 ROU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并对有胃肠病变者进行口腔和胃黏膜取样用 PCR检测 HP,将 HP( +)患者按常规方法和抗 HP治疗 ROU,对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ROU患者较正常人群 HP检测结果及抗HP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伴胃肠病变的 ROU患者较正常人群 HP检测结果及抗 HP治疗较常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85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慢性球炎患者165例,随机分成胃康胶丸治疗组(85例、po,160mg,tid,4-6周为1疗程)和空白对照组(80例),对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及幽门螺杆菌(HP)染色进行比较。结果:荆花胃康对上述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使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部分患者HP转阴,胃镜检查病变明显好转。结论:荆门胃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上消化道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GC)的风湿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否减少该类患者引起上消化道损害的危险性.方法 对收治的200例患者分为3组:①HP阳性根治组78例;②HP阳性非根治组72例;⑤HP阴性组50例.连续服用糖皮质激素24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3组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1例、3例,1例,胃溃疡1例、6例、0例,糜烂性胃炎分别为2例、5例、1例.结论 HP阳性根治组与HP阴性组上消化道损害的发生率相似,两组与HP阳性非根治组引起上消化道的损害均有显著性差异,需要长期服用GC的HP感染风湿患者在用药之前行根除HP治疗对减少上消化道损害的发生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160例HP阳性冠心病患者(HP阳性组)和45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HP阳性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增加使用抗HP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疗效。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HP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6.88%,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4年12月因上消化道出血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378例患者,分为服用NASIDs组(观察组)和未服用NSAIDs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病变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378例患者中,服用NASIDs67例,占17.7%,未服药组311例,占82.3%;观察组老年人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胃渍疡和复合渍疡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HP阳性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糜烂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P感染者,结论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常见于老年人,内镜下胃渍疡和复合溃疡多见,HP感染增加发生胃黏膜糜烂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分析快速尿素酶与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2 305例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其中102例患者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病理学两项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HP结果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在性别、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组间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较高.102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rter,pylori,HP)感染率与一些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中,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2 617例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2 617例中HP感染率22.96%,男女比例1∶1.09,各年龄组比较,除50~59岁年龄段外,男女感染率及各年龄段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9,P<0.001).结论:HP感染率低于国人平均水平,防治HP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因呕血或黑便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确诊的216例患者,分为NSAIDs组和非NSAI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内镜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出血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年龄、出血前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病史、HP感染及内镜特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有心血管病史,以粘膜糜烂及胃溃疡居多,HP感染增加了NSAIDs相关性胃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劳务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发病的关系,为PU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首次接受胃镜检查的劳务工患者进行HP检测,接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PU组及非PU组,观察各组HP感染率,按HP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观察各组PU的发病率.结果 共有6 250例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PU组1 281例(20.5%),其中HP阳性1076例(84.0%);非PU组4969例(79.5%),其中HP阳性1 837例(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1,P<0.01),PU与HP感染高度相关(r=0.78).HP阳性2 913例,感染率为46.6%,其中PU 1 102例,占37.8%;HP阴性3 337例,其中PU 179例,占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36,P<0.01),PU与HP感染相关(r=0.65).结论 深圳地区劳务工HP感染率为46.6%,PU患者检出率高,PU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PU患者,其发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医药》2011,(10):52+59-52,59
论文实例摘录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儿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0例急性荨麻疹同时伴有胃肠道症状患儿,进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和HP检测;  相似文献   

17.
对6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404例阳性,检出率63.1%,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分别检出率:77%、75%、89.4%.对2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双盲对比试验观察了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三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HP转阴率为92.8%(13/14).并对HP感染和溃疡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的溃疡(39%)高于胃溃疡(36%),提示HP感染与溃疡部位有相关性.94例胃癌中84例HP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病例中有如此高的检出率,以及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良好效果,提示该菌可能与三者有病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39例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7~65岁,平均45岁,肾功能正常,2周内未行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315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门诊选取656例消化性溃疡无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再根据研究组中HP阳性者根除HP后随访2年,观察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统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NSAIDs服用、性别、年龄、饮酒史、血小板计数等情况。结果 NSAIDs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用不同种类NSAIDs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增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年龄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大于60岁的老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合用不同种类NSAIDs较单用NSAIDs者消化性溃疡更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观察1 06例胃癌患者及1 0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两组均作胃镜检查,活检组织常规脱水切片,作HE染色及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胃癌组HP检出率为39.6%,对照组HP检出率为46.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HP感染不能作为胃癌发生的唯一因素或必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