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中心ICU早期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ICU早期监测和有效护理措施,为今后院内开展新技术项目——肝移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首例肝移植术的患危重期进行早期监测和专科护理。结果:经过在中心ICU的及时治疗、早期严密监测及专科护理,该例肝移植术后患在重症监护期,并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危重期通过加强严密监测治疗、精确判断、及时处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原则,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平衡度过术后早期重症监护期,为肝移植今后的存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殷琴  郑芳  陈小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67-2669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方法:加强医护合作,通过对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临床症状的改变;有效预防感染,严格保护性隔离措施;及早发现和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护理能力.结果:5例患者至今生存良好.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是预防和及早发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总结了一例自体肝移植的手术配合、护理要点及护理体会,总结自体肝移植患者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一例自体肝移植病例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资料的收集、手术配合;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器械与用物准备;术中管道的护理、体温的维持、用药的管理、压疮的预防、出入量的管理;术后护理。结果:此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做好自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肝移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SICU收治的11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动态CVP监测。结果通过动态CVP监测为肝移植术后患者提供液体治疗和心脏功能的重要诊疗指标,更好地指导治疗和用药。同时通过加强管道护理,避免影响CVP数值因素,预防感染的发生等护理措施,使大部分肝移植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结论加强肝移植术后患者动态CVP监测与护理,有利肝移植患者的治疗及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早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5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的监测,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方法。结果肝移植术后的早期监护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重点和护理目标,从而能更大地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挽救晚期肝病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我们作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分析2015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5例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总结,对于肝移植的术后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各种管路的观察以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等。结果:成功恢复,治愈出院,开启新的生活。结论:一个合理而又精致的护理监测和护理计划,能够很好地促进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l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总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6例早期腹腔内出血的资料,总结各项监护指标对早期腹腔内出血诊断的意义及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24h至48h内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腹腔引流液、尿量的改变,能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结论 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引流液的监护与观察,及时发现腹腔内出血,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对13例肝移植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论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维持液体的平衡,注意出血的观察,排斥反应的观察,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基础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的监护,总结肝移植术后留置漂流导管的护理体会:(1)漂浮导管对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2)做好漂浮导管置管过程的护理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娴熟的技术操作和严格的无菌观念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供体等待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肝癌肝移植病例供体等待期的护理,借助肝癌肝移植病人档案,了解肝移植受者术后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12例肝癌患者列入肝移植等待供体名单,供体等待时间最短为15d,最长为6个月,平均94d,9例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1例于术后4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8例无瘤生存已3~41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在肝癌肝移植供体等待期,做好经皮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PEI)及经股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等可抑制肿瘤进展的各项辅助治疗的护理是肝癌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加强供体等待期的心理护理是肝癌肝移植成功的保障;做好供体等待期的健康教育是提高肝癌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行该手术的患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和术后华法令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 本组除1例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出率综合征外,余21例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后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使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存及新鲜人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鲜及保存的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39例 ,术后随访 3~ 38月。结果 :39例翼状胬肉 ,术后均未见羊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 ,1例发生植片滑脱 ,复发率 2 .6%。结论 :羊膜取材方便 ,疗效显著 ,选择性地利用新鲜及保存羊膜 ,可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3例同种异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供肝取中如何减少肝热缺血时间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快速、敏捷、准确配合,快速完成插管灌注,使供肝得到及时保护,妥善保存供肝。结果:3例肝移植均获成功,供肝切取手术顺利,平均热缺血时间5.5min,最短一次热缺血时间仅4.5min。结论:保证供肝的活性是肝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需要多方配合,其中手术护理配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孟君 《河北医学》2003,9(1):37-39
目的: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关的护理问题。方法:回顾分析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全组7例病人死亡2例,其余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本病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必须严格掌握病情进行程度,抓紧早期防治可望提高抢救成功率,收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手术后猪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26头肝移植供体猪随机分为抑肽酶组与对照组,每组13头。抑肽酶组在气管插管前静注200万KIU抑肽酶,50万KIU/h术中维持。在气管插管前、开腹前、开腹后30min、全身肝素化前对静脉血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气管插管前各项指标无差异,随着手术的进展ACTH、COR、胰高血糖素浓度抑肽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肽酶的应用能减轻机体创伤后应激激素的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现总结1例房颤合并左侧髂总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临床上对于房颤的高危患者应密切观察,出现栓塞等并发症时及时进行诊断,为及早诊断及治疗创造有利时机,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肢体致残率及死亡率。应重视导管溶栓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对患肢以及原发病的观察,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重视患者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大鼠施行原位肝移植术:异基因移植未治疗组(Brown Norway-to-Lewis),异基因移植FK506(Tacrolimus)治疗组,异基因移植氨基胍治疗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Lewis-to-Lewis).结果:大鼠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Nitric and Nitrat,NO2- and NO3-)水平显著升高;给予氨基胍治疗后,血清NO2-和NO3-水平降至正常,移植肝的损害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一氧化氮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一种标志性物质,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可减轻移植肝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肝癌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在裸鼠体内的转移特性,并观察转移相关基因nm23和PC NA的表达。方法将人肝癌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及其母系细胞HCC-9724分别接种裸鼠,采用肝脏原位接种、尾静脉接种和皮下接种的方法,观察裸鼠体内成瘤时间,瘤体大小以及肝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采用免疫组化ABC的方法检测肝脏肿瘤标本中nm23和PCNA的表达。结果与母系细胞HCC-9724相比较,淋巴结转移性细胞株HCC-9724-P采用肝原位和尾静脉接种均可形成广泛的肝内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用裸鼠皮下接种成瘤时间短,瘤体大,但两种细胞形成的肿瘤均未发生转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PCNA在HCC-9724-P形成的肿瘤中均呈阳性表达,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HCC-9724-P中呈阴性表达。结论肝脏原位移植和裸鼠尾静脉注射是细胞株HCC-9724-P建立转移模型的良好途径,nm23和PC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确定了细胞株HCC-9724-P的高转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