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2002年12月对南麂列岛紫海胆进行周年调查,并进行筏式笼养试验.结果表明:紫海胆集中分布在海藻繁茂的岩相岸段大干潮线附近,向下可以分布到-3m~-4m浅海岩礁上,米岸段个体密度4.75枚,生物量114.3 g,测算南麂列岛紫海胆资源量约27万枚,6.5 t;性腺指数0~8.2%,年平均为4.37%,丰满度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棘刺长大尖锐,笼养互相倾扎致伤致死,并毁坏网笼.讨论了南麂列岛紫海胆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低潮带围塘进行人工养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于1999年9月-2000年6月对日本紫海胆进行了秋季人工育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在整个海胆人工育苗全过程中,采取在换水量、投饵量、吸底清污次数及操作管理强度等方面均降低50%的情况下.受精卵孵化率达96.6%(比较组为95.9%),进入附着变态期的八腕后期幼体成活率为80%(比较组为74.4%)。稚海胆壳径达4mm左右进行剥离,成活率为100%,壳径达到10mm增养殖规格的海胆苗种时,其成活率为43.2%。  相似文献   

5.
李成林  徐凯 《齐鲁渔业》2003,20(2):15-16
海胆是一种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海珍品。在我国北方具有增养殖价值的海胆品种为大目形的正形目海胆,主要有: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大连紫海胆)等,其鲜活品和加工制品相当畅销,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经济海胆类增养殖过程中,苗种来源包括:人工  相似文献   

6.
<正>鳙是人工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和科研价值。淮河荆涂峡鲤、长吻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13年由原农业部以第2018号公告批准成立,位于安徽省怀远县淮河荆涂峡山口、涡河下游和茨淮新河下游,对保护淮河水产种质资源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怀远县增殖放流规划每年采购池塘常规培育的鲢、鳙、青鱼、翘嘴鲌等鱼苗230万尾,其中鳙投放量约占35%。池塘常规培育的鳙苗种因抵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能力差、活动力弱而易被捕食,  相似文献   

7.
在十几年的海蜇放流增殖中,一般都采用伞径规格为15~20 mm的幼蜇。根据几年来海蜇池塘养殖经验,培养大规格苗种养成,可提高50%~60%的成活率。特别是2007年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流大为减产,除自然因素严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2014,(10):37-3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罗虹霞、陈丕茂等人发明的"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增殖领域,特别是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实用新型包括不锈钢笼,笼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8年12月至1989年4月大连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e A)人工苗种室内及海区越冬的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10~16℃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稚胆的日摄食量增加,增重量加大。室内15℃条件下,稚胆对海带的摄食量最大,其次为裙带菜、海带和贝肉,石莼和人工配合饵料。稚胆增重率最高的为投喂海带组,最次为人工配合饵料组,室内各组越冬成活率均为100%。海区越冬的成活率最高为94.4%,最低为33.9%。海区越冬的成活率与稚胆规格,稚胆的密度及培育器材内水体交换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山东省实施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工作以来,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几年的放流增殖验收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地区中国对虾放流增殖苗种中间培育的好,有的中间培育差一些,其原因是还没  相似文献   

11.
近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在上海对2008年度水生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苗种进行公开招标。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共招标大黄鱼、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缢蛏、黑鲷等5个品种的苗种5264万尾,招标金额294.57万元。本次招标严格按照《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水生生物资源人工增殖放流苗种招标投标工作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邀请有关专家成立评标小组,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促进与稳定海南省海洋生态平衡及海洋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开展了斑节对虾增殖放流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获得平均规格4.0cm以上的虾苗1 600万尾。该文详细介绍了斑节对虾的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为斑节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大亚湾紫海胆(Heliocidaris crassispina)的食性特征,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5年8月所采集紫海胆样本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营养级和食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紫海胆平均δ~(13)C值为-(13.35±1.21)‰,平均δ~(15)N值为(9.14±0.38)‰,平均营养级为2.11±0.14。不同壳径紫海胆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亚湾海域紫海胆生活环境周围生物δ~(13)C值分布范围为-20.76‰~-9.93‰,δ~(15)N值分布范围为-0.16‰~14.99‰,营养级范围为1.34~3.77。大亚湾主要生物种类可划分为悬浮物、初级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顶级消费者4个营养组群,其中紫海胆属于次级消费者。8月份调查海域珊瑚稀少,大型海藻密度低且死亡降解形成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陆源POM随降雨大量流入大亚湾,导致紫海胆在8月份摄食偏向碎屑食物链,主要食物来源为POM,平均贡献率为67.3%;其余摄食种类为沉积物(Sediment Organic Matter,SOM)、裂叶马尾藻(Scagassum siliquastrum)、底栖硅藻、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7%、9.3%、6.7%、3.7%及3.3%。大亚湾紫海胆摄食种类与其栖息地底栖生物存在重叠,具有一定的食物竞争关系。研究表明,分析紫海胆食性特征对了解其所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不同水温、饵料对紫海胆生长的影响.壳径15.5—19.0mm的紫海胆能忍耐10℃的低温,忍耐高温极限为34℃,在同等条件下28℃水温紫海胆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2℃时的1.4倍和1.3倍;对4种不同饵料,单独投喂石莼时,84d紫海胆的壳径和体重的生长率分别是33.9%和216.3%,分别是投喂海带的1.2和1.4倍、江蓠的2.2和3.5倍、羊栖菜的3.2和5.7倍.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10月8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就进一步加强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有关事项提出要求。通知指出,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增殖放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增殖放流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增殖放流苗种质量方面,一些苗种生产单位的条件较差,苗种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增殖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红伟 《齐鲁渔业》2020,37(1):42-43
2019年,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烟台市通过重点抓好资金投入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增殖放流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共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资金5300多万元,累计放流各种苗种7.75亿单位,预计为渔民直接增收3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正>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