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WS)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方法收集一个WS综合征患者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成员进行WS综合征相关基因的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共有2例患者,先证者及其弟弟具有WSⅡ的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虹膜色素异常的临床特征,均携带SOX10基因新发c.52GT(p.E18X)杂合致病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姐姐SOX10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均未见异常。结论在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中发现未见报道的SOX10基因新发突变,对于该病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Waardenburg综合征II型(WSⅡ型)一家系临床分析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丰富了WSⅡ型的基因突变谱,并探讨WSⅡ型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问卷式采集1个WSⅡ型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取先证者及一级亲属的血样。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扩增SOX10、SNAI2、PAX3、MITF、EDNRB和EDN3候选基因编码区的所有外显子。相应扩增产物酶切后进行测序,利用Mutation Surveyor 4.0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根据患者及其母亲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WSⅡ的诊断标准,为WSⅡ型;家系中SNAI2、PAX3、MITF、EDNRB和EDN3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在家系先证者及母亲的SOX10基因的编码区发现了一个国内外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SOX10(c.482del GTAGC),而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此次研究对WSⅡ型一家系进行临床分析和基因突变研究,所发现的SOX10(c.482del GTAGC)基因突变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属新突变;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Waardenburg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利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Wolfram综合征(W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以糖尿病、尿崩症、视神经萎缩、耳聋为主要表现,因而称为DIDMOAD综合征。泌尿道异常、神经系统变性常出现在疾病的后期,也是导致成年期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WFS1基因突变是引起Wolfram综合征的主要原因。Wolfram综合征预后不良,大多数患者死于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延缓疾病发展,但临床监测及护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1例Wolfram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性,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并加以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Pfeiffer综合征在临床罕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是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1,FGFR2)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主要为冠状缝早闭,面中部发育不良,拇指增宽,脚趾增大。Pfeiffer综合征临床分为3型,Pfeiffel综合征Ⅱ型最为严重,患儿预后差,往往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个中国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的临床听力学特征并探讨其遗传学规律。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临床听力学检测,分析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谱并进行听力学特征分析。结果:此耳聋家系成员共计8人,其先证者为感音神经性聋,无全身其他系统异常。耳聋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迟发型、以中频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结论:该家系遗传学特征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中频听力下降家系,为后续针对此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连锁分析及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正常听力孕龄人群中开展耳聋基因携带率与突变谱调查,为耳聋基因筛查、遗传咨询、疾病管理提供数据。方法 32 497例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孕龄女性在我院医学遗传中心门诊接受遗传咨询后,接受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对于检测结果提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建议其配偶进行进一步耳聋基因检测。对于夫妇均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的家庭,给予遗传咨询与风险评估,必要时提供产前耳聋基因诊断。结果 32 497位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的孕龄女性中,1 181例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63%。其中,1 117例携带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耳聋基因杂合突变,包括4种常见的GJB2基因突变665例,2种常见的SLC26A4基因突变407例,GJB3基因突变45例。此外,64例携带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诱导性耳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突变。结论在正常听力的孕龄人群中开展耳聋基因携带率与突变谱的研究,对优生优育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由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影响脑垂体功能而导致的发育异常。主要为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全身中胚叶组织广泛紊乱,以眼部疾患、心血管和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为特征。其骨骼异常表现为身材瘦长,长头和长瘦脸,手足四肢骨骼细长,手足指趾间蹼,脊柱弯曲,鸡胸,关节韧带松弛,肌肉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遗传性低镁血症是一组罕见的表现为血镁降低,伴或不伴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的基因缺陷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达10余种.不同疾病类型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主要包括Gitelman综合征、家族性低镁血症合并高钙尿及肾钙沉着症、家族性低镁血症伴继发性低钙血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镁血症合并低尿钙、孤立性常...  相似文献   

9.
正Greig头多趾综合征(Greig cephalopolysyndactyly syndrome,GCPS)最初于1926年由爱丁堡外科医生David Middleton Greig报道[1],他当时描述了一对颅面异常及多指畸形的母女。GCPS是一种由GLI家族锌指结构3(GLI family zinc finger 3,GLI3)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多向性的先天性异常综合征,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在大多数病例中有很高的外显率,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KIRREL3基因缺陷型疾病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论上有一条染色体发生致病性突变即可致病。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发育障碍如:智力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该病病例罕见,国内尚未报道。为了更好地认识此疾病,现将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年3月收治的1例KIRREL3基因突变引起生长迟缓和智力缺陷的患儿结合文献报道对此病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GJB2和线粒体DNA12S rRNA两种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热点在近亲婚配致聋家系患者中的发生频率。方法:对25个近亲结婚致聋核心家系的后代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纯音测试,共发现患者48例,采静脉血3 ml,提取DNA,针对特定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发现突变者测序验证。结果:发现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3例;未发现线粒体DNA12S rRNA A1555G突变。结论:近亲结婚家系中遗传性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GJB2基因235delC突变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运动型眼球震颤(Congenital motor nystagmus,CMN)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遗传病,在新生儿中发生率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X连锁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CMN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目前X连锁遗传的CMN致病基因FRMD7已经被定位在Xq26-q27,但对FRMD7基因的功能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CMN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异常疾病,主要累及软骨化骨的骨骼。是以长骨干骺端多发性外生骨疣为特征、有家族遗传史、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病。于1814年由Boyer首先报道。  相似文献   

14.
耳聋,又名听觉障碍或听力丧失,其中遗传性耳聋是临床上常见的遗传病之一。在新生儿中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聋者约占0.05%--0.1%,其中超过50%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在所有被认为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先天性耳聋病例中,有约70%属于非综合征性耳聋,无其他临床异常症状与耳聋关联。另外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遗传性耳聋不仅会影响到耳聋患者本身,而且还可以遗传给后代,其致病的根源是聋儿的父母亲将有缺陷的基因传递给了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发病特点。方法调查一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发病情况。结果该家系2代7人中有4人发病,病情轻重不一样,发病时间不一样。结论同一家系中基因缺陷相同,但起病时间、症状表现不完全相同,该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主要受遗传控制,多数证实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些基因位点已被提出,包括CYP11A、胰岛素基因以及胰岛素受体附近区域,研究较为深入的是胰岛素受体附近区域,已被两项独立研究证实,但是位于染色体19P13.3位点的相关基因仍等待去被证实。相关的研究已提供了一些潜在的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包括Calpain10、IRS-1、IRS-2以及SHBG。这里从家系遗传学、细胞、分子遗传学方面阐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将为该病大规模的基因系统筛查、新基因的发现及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生主要受遗传控制,多数证实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些基因位点已被提出,包括CYP11A、胰岛素基因以及胰岛素受体附近区域,研究较为深入的是胰岛素受体附近区域,已被两项独立研究证实,但是位于染色体19P13.3位点的相关基因仍等待去被证实。相关的研究已提供了一些潜在的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包括Calpain10、IRS1、IRS2以及SHBG。这里从家系遗传学、细胞、分子遗传学方面阐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将为该病大规模的基因系统筛查、新基因的发现及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耳聋基因异常与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前来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同时存在听力筛查异常的95例患儿进行常见4个耳聋基因(G JB2、G JB3、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的20个突变位点检测.结果 95例受检者中,发现耳聋基因突变者10例,其中GJB2基因突变占比为6.32%,SLC26A4基因突变占比为4.21%.具有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的听力损失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9例,检出率最高(29.03%),与曾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有听力损失的其他疾病高危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2,P<0.05).结论 有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先天性耳聋家族史)的家庭,耳聋遗传与耳聋基因关系异常密切,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者及耳聋基因携带者.早检测、早干预,可为耳聋遗传咨询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减少相同基因携带者婚配,对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Brugada综合征是由于编码心肌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现就对Brugada综合征伴心律失常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耳聋较少见,欧洲人发病约为1/4000。美国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达1/650~1/2000。国内四川省调查,约为2.2/10000。遗传性耳聋最常见的类型为常染色体隐性耳聋(占80%),其次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19%),性连锁隐性遗传占1%。作者在1992年门诊工作中遇到一例。3代6例患病,为显性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