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参池塘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刺参池塘养殖的研究成果。本试验在水深80cm、日换水率在3%以上、面积为3.91亩的养虾池中进行。在虾池内建造人工海参礁;往虾池投放体长5—7cm的参苗1249头和体长1cm左右的参苗2500头;不投任何饵料。经过1年半饲养,刺参有147头(约4%)长到商品规格,平均体重达179.6g,有600头平均体重达到50—120g。 本项试验的意义在于:为刺参的人工养殖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刺参要求的环境条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为生物净化养虾池创出了新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刺参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实验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靖海湾水产养殖基地刺参养殖池塘进行,选取3口刺参养殖池塘,设置不同的换水频率。每月采集3口池塘底泥样品,测定底泥中有机物含量、有机碳、有机氮、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总氮、硝态氮、氨氮、总磷、活性磷酸盐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换水频率对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月换水10d为最佳换水频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脂肪酸标志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土质和岩礁2种养殖池塘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刺参体壁硅藻脂肪酸标志20∶5n3(土质池塘9.54%~13.37%、岩礁池塘8.44%~15.63%)和变形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土质池塘5.71%~7.42%、岩礁池塘5.47%~10.98%)相对含量较高,说明硅藻和细菌全年都是刺参重要食物来源;而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中相对含量均较高(土质池塘6.97%~11.96%、岩礁池塘6.27%~16.24%),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两类池塘刺参主要食物来源在不同季节间存在差异。在土质池塘中,春季刺参主要食物来源与夏、秋和冬三季差异显著(P0.05),而后三者差异不显著;在岩礁池塘中,刺参主要食物来源在春、夏和秋季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但秋季和冬季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类池塘中刺参主要食物源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岩礁池塘刺参体壁中,春、秋和冬季硅藻脂肪酸标志20∶5n3、秋季和冬季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以及夏季和秋季变形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含量均显著高于土质池塘(P0.05)。两类池塘之间总体比较,刺参主要食物来源组成在夏季和冬季之间差异显著,春季和秋季之间相似,其中岩礁池塘不同食物来源对刺参贡献率随季节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土质池塘。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夏季池塘养殖刺参死亡症状和灾情特点,分析刺参死亡原因主要包括池水盐度骤降、池水温度升高、池水pH值下降、池水分层、有机污染和刺参自身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科学合理选择养殖地址、规范池塘建设、做好度夏前准备工作、水质管理、及时清除水草和大型藻类、采取降温措施以及补充营养等,涉及大量具体操作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平板分离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研究池塘养殖和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前肠、中肠和后肠菌群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40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34个种.从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分离鉴定的211株菌株分属于3个门、11个属和49个种.两种养殖模式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仿刺参肠道各部分之间的菌群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海上养殖仿刺参的肠道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Formosa属、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内优势菌群为弧菌属(Vibrio)、芽孢杆菌属(Bacillus)、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两个菌群共有菌株有7个种,存在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种养殖模式比较发现池塘养殖仿刺参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大于海上吊笼养殖的仿刺参,且池塘养殖仿刺参肠道内芽孢杆菌(Bacillus)等益生菌的占比较高,海上吊笼养殖仿刺参分离得到较多的弧菌属(Vibrio)细菌.本研究可为南方仿刺参人工养殖中潜在益生菌的筛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刺参人工池塘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乔聚海  程波 《海洋科学》2005,29(9):82-84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lca))是千余种海参中的一种,可食用的海参约40种.中国海常见的食用海参约10余种。其中以刺参的品质最佳,为海参之冠。自古以来,人们把海参称为“海产八珍”之一。我国人民最爱吃海参,认为海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有益于人们健康的皂甙海参毒素和粘多糖等成分,对人体生长发育、预防组织细胞老化、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硬化、补肾壮阳皆有一定的功能,同时对治疗肿瘤和抑制肿瘤扩散都具有显著药用疗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瓦片参礁池塘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底层溶氧条件和呼吸环境;测定获得11.5~15.3℃时,新、老池塘瓦片参礁的平均增氧量分别为1.96mgO2/Ld与3.15mgO2/Ld(或1.17 gO2/m2d与2.30 gO2/m2d),相应底栖硅藻生物量为14.61 g/m2与48...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群落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环境质量及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疾病暴发密切相关。为了考察中国明对虾不同混养模式中的微生态状况,本研究基于 16S rRNA 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 6 种不同中国明对虾混 养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6 种混养池塘沉积物的主要微生物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褐牙鲆的混养,会导致变形菌门丰度升高,同时抑制放线菌门的生长。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混养具有最高的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通过对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发现,化能异养和含硫化合物的呼吸是中国对虾混养池塘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功能。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混养沉积物中部分细菌的某特异性富集,可以提高沉积物中溶解氧量并促进化学物污染物的降解。综上所述,中国明对虾、海蜇、菲律宾蛤仔混养模式在 6 种不同中国明对虾混养池塘中微生态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9.
刺参池塘养殖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除进一步观察刺参在池塘养殖中的生态习性外,主要对生态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Ⅰ. 过程与方法 试验分两个阶段。1989年5月~1990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对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周年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水体、底泥、附着基)异养细菌数(HPC)、弧菌数(VBC)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肠道中HPC、VBC分别为1.85×105~2.17×109CFU/g、4.1×104~2.2×108CFU/g,水体中HPC、VBC分别为90~4.67×105CFU/mL、0~5.3×103CFU/mL,底泥中HPC、VBC分别为9.80×104~6.72×106CFU/g、1.01×104~5.75×105CFU/g,附着基中HPC、VBC分别为2.78×105~2.57×107CFU/g、4.6×104~1.31×107CFU/g,夏、秋两季细菌总数较高,冬、春低温季节细菌数量显著下降。通过VBC与HPC的比值可以看出,在冬、春季细菌总数较低的季节,弧菌与异养细菌数量比例较高,最高值达到:43.8%、43.2%,通过对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冬、春两季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均占优势,这可能是造成冬、春两季刺参发病的诱因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刺参肠道与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刺参的健康养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池塘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对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池塘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H′值主要受营养盐特别是PO43-P、NH4+-N限制,温度、盐度对H′值影响不显著。丰富度指数d值受营养盐影响不显著。温度、盐度是d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温度15—30℃、盐度22—32范围之内,d值随温度、盐度升高而降低。均匀度指数J值受营养盐影响不显著,但受温度、盐度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在温度15—30℃、盐度22—32范围之内,J值随着温度、盐度升高而升高。由于池塘内温度、盐度、营养盐波动较大,浮游植物群落并不稳定,多样性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12.
冬季刺参养殖环境与肠道内细菌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冬季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Liao)养殖池塘环境(养殖水、底泥、附着基)及刺参肠道内的细菌菌群进行了分析。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测得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底泥、附着基和肠道细菌数量分别为0.75×102~1.4×104cfu/mL、8.7×104~8.1×105cfu/g、3.8×105~2.8×106cfu/g、7.1×105~1.5×107cfu/g;根据形态学差异从培养所得的细菌中筛选得到22株菌,用限制性内切酶Rsa I和Msp I对所分离菌株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这22株菌被分为8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OTU2与OTU3所包含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种数的30%和20%;此外,作者对不同环境培养所得的优势度最高的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优势菌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及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沉积物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附着基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肠道中优势菌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灿烂弧菌(V.splendidus)、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通过对冬季刺参池塘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和优势菌鉴定,为筛选低温益生菌和防治刺参疾病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刺参的肠壁及内容物中的菌群数量、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产酶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刺参肠道益生菌做了初步的体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3.30±0.41)×107 cfu/g、(6.39±0.32)×107 cfu/g,养殖刺参肠壁及内容物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2.83±0.31)×107 cfu/g、(5.67±0.53)×107 cfu/g。野生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养殖刺参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Vibrio),次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224株细菌中,共有160株细菌具有产酶能力,所占比例为71.43%,其中具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能力菌株分别为114株、114株、108株,所占比例分别为50.89%、50.89%、48.21%。99株细菌中有23株具有溶血性,所占比例为23.23%。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确定6株细菌作为刺参肠道潜在益生菌,菌株代号分别为HS1(Pseudomonas)、HS5(Bacillus)、HS7(Shewanella)、HS8(Vibrio)、HS10(Vibrio)、HS11(Vibrio)。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在结构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优势组成不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内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57.92%),河鲀(Takifugu rubripes)肠道内为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 41.17%),水体和沉积物中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91.03%和48.06%。LEfSe分析表明,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等20个菌属在花鲈肠道内显著富集;unclassified_Arcobacteraceae、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a)和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等12个菌属在河鲀肠道内显著富集;伍斯菌属(W...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殖海区底泥产芽孢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丹  张德民  初航 《海洋与湖沼》2009,40(5):615-621
采用培养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对海水网箱养殖区底泥中的可培养细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箱正下方的产芽孢细菌比例高达50%,随着离网箱距离的增加,产芽孢细菌的比例明显降低,200m远时,其比例降至17%。从3个采样点分离纯化出91株产芽孢细菌,对其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的研究和部分菌株16S rRNA基因的DGGE带型和序列分析表明,91株产芽孢细菌中,有85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10个种,25个发育型;6株属于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的1个种,3个发育型。芽孢杆菌属的B.marisflavi、B.baekryungensis、B.aquaemaris、B.pumilu等4个种为优势类群。此外,接近半数的产芽孢细菌能代谢含硫化合物,部分菌株能够还原硝酸盐或分解无机磷化合物,仅有3株菌具有亚硝酸盐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益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刺参池塘养殖中微生态制剂施用混乱、标准不一以及效果不稳定性等现状,本研究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土著芽孢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特征、16s rDNA测序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命名为XA-01,该茵可为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方刺参养殖池塘环境菌群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窦妍  赵晓伟  丁君  何鹏 《海洋与湖沼》2016,47(1):122-129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珍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本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大连地区3个养殖公司刺参养殖环境中室内养殖池塘水体、室外养殖水体和沉积物中菌群结构特征,9个样品所得有效序列为26503—37825条,可归为1502—5741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研究结果表明:(1)刺参养殖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菌群多样性,其中3个公司的刺参养殖沉积物环境中菌群多样性较其相应公司刺参养殖水环境中菌群多样性高;(2)9个样品中的细菌可归为26个门类,除常见报道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蓝细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外,还有17个门类的鲜见报道的菌群被检测到;(3)各样品中菌群组成虽有差异,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约占50.54%—99.91%。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HE染色、米利根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组织学结构及神经定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仿刺参肠道的神经分布。HE染色结果表明,仿刺参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内部结缔组织层和肠腔上皮层;和后肠相比,其中肠内壁常形成高而窄,且方向单一的褶皱,在结构上扩大了吸收面积,与其主要起消化吸收作用这一功能一致。米利根染色表明肠壁的纵向肌肉、肠腔上皮层和体腔上皮层均有神经成分存在,棘皮动物神经特异性抗体1E11的定位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免疫活性广泛而强烈,阳性位点集中于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和内部结缔组织层,且在肌肉层中表达最强,推测其可能参与肠道的再生过程及长期夏眠萎缩后的肠道快速修复过程。本研究为仿刺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仿刺参特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神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菹草和螺蛳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氮、磷等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螺蛳与3个不同覆盖面积的菹草(10%、20%、30%)组合,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和底栖动物螺蛳构建的净化体系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间隙水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螺蛳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菹草和螺蛳协同作用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螺蛳单独作用;不同覆盖面积的菹草和螺蛳组合作用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等的去除效果不同,覆盖面积30%的菹草和螺蛳组合对可大幅降低养殖池塘水体中TN、TP、NH_4~+-N以及NO_2~--N浓度。  相似文献   

20.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86,10(6):55-57
近几年来,我国的刺参人工育苗技术,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单位的努力下,发展很快,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并相继召开过“刺参人工育苗技术鉴定会”。特别是1985年,黄水所在蓬菜海珍品增殖中心的192m~3的水体中,育出幼参323万头,平均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