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关于形神理论的诠释,是对生命和谐延续的描述,全面体现了躯体、内脏、精微物质与生命现象、精神活动的辨证统一,初步奠定了形神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地位;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神的盛衰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3.
形神观,主要讨论生命的形体和精神、情志活动之间的关系。它概括了精神与物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所以它既是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内经》的形神统一观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又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内经》的形神观,对于理解其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养生以及心理疾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1《内经》形神统一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高度概括了《内经》的形神统一观。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1形为神之基,神依附于形《内经》在古代哲学思想“精气…  相似文献   

4.
动则不衰,静则凝神,动静平衡,形神兼养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精髓。华佗在动静养生思想的影响下,创编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养生功法——五禽戏。华佗五禽戏以“动则养形,静则养神”为主要养生理念,即通过运动调形以疏经通络、积精旺血,从而外强四肢百骸,内滋五脏六腑;通过调心,达到静心凝神、专心怡神和清心守神的效果。动静结合,形神兼养,从而达到身强体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形神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说而受到哲学与医学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包括形与神何者为先,何者为主的世界观问题,也是医学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思想重要的理论依据.神与形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说,神生于形,神依附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是形的统率,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高主宰.这一形神思想广泛地体现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中,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6.
外阴苔藓样疾病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等范畴,主要表现为外阴慢性瘙痒甚或疼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异常心理状态。瘙痒-搔抓-压力之间存在恶性循环,是典型的形神疾病、内外共病,治疗上唯有打破此循环才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形神一体论源自《黄帝内经》,其在本病的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形”即形体,“神”即心神,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损”即瘙痒等躯体症状,而“神伤”即焦虑、抑郁等异常心理状态,形神相因为病,互为因果,形损渐及神伤,神伤进而加重形损。因此,对于此类形神疾病的治疗,应当注重形神同调。本病内有脏腑功能失调,外有局部皮肤病变,治法上应当采用内外合治。通过中药外洗缓解局部瘙痒症状以疗其形,配合中药口服辨证施治以调其神,标本兼施,辅以中医学传统的情志疗法,加以生活调摄,通过调形以养神,调神以守形,方可有效缓解疾病的相关症状,最终达到守神全形、形与神俱,为外阴苔藓样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神是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 ,是人的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 ,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灵枢·本神》说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明确指出针刺必须以神为根本 ,强调神在针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针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审神 审 ,即审察之意 ,审神是针刺治疗的前提 ,是针刺施行补泻的依据之一。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 ,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有形才能有神 ,形健则神旺 ,形衰则神惫。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形神合一”及“形与神俱”的理论 ,说明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形气神"理论是对《内经》重要的人体生理观的高度概括,统摄一切生命活动。形为气神之根,气为形神之用,神为形气之主,三者高度统一,功能相互依存。现有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治疗多集中在"治气"层次,"治形"层次未被重视,"治神"更被严重忽略。糖尿病肾脏病的论诒在"形"的层次上应填补真阴、益精补肾,在"神"的层次上应根据五脏形神一体理论治脏以达到调神目的,形、气、神同治是制定方药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内经》及先秦诸子的养生、康复思想主要有二: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人体本身,即“形与神俱”的整体观。为此提出“形神共养”应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包括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医心身合一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合一思想是中医整体恒动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人的心理与身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一思想在历代中医临床疾病治疗学中有所反映。探讨有关内容对于推进临床医学模式转变有很大意义。1 中医心身合一思想中医心身合一思想研究的是“形”(躯体)与“神”(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即历来心理学界十分关注的心身关系问题。它认为人的形体与心理现象之间是体用关系。就形(身)神(心)关系而言,“用”即心理现象,“体”即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物质。体用关系指的是:心理乃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物质的运动产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论语》蕴含颇为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方面 ,有“不信鬼神”与“死后自知”的形神观、“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的天人论、“天下之性人为贵”论。属于知虑思想的 ,有“多见”、“多闻”的感知论 ,“近思”、“远虑”的思维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感知与思维关系论。在情欲思想方面 ,有“能好人 ,能恶人”、“节情”、“节欲”、“不欲”与“推欲”。属于志意心理思想的 ,有“匹夫不可夺志”的意志价值论 ,立志、“笃信”、“有恒”的意志过程论 ,求仁、“克己”、“死守”、果断的意志品质论。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 ,有智能相对独立论的初始萌发、智力类型论的初步确立、智能后天发展论的明确提出。属于性习心理思想的 ,有“性近习远”论、性善论、性格类型论。这些都表明 ,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并不局限于教育心理思想的范围 ,而是广涉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杂合而治”是中医的特点之一。由于目前学科越分越细,医生越来越专,给“杂合而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中医特色的“移精变气”临床应用更少。倘能在中医“形神一体”观指导下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治神以动其形”,则临床疗效会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名老中医群体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临床认知和应用方法。[方法] 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收集14位名老中医有关“形神一体”的认识应用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 围绕主题,共归纳出“中医思维方法”“生理病理阐释”“疾病治疗原则”“临证应用”四个核心类别。名老中医认为,“形神一体”以“五神脏”为中医思维方法,并基于“形”“神”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提出了“形神同调、补虚逐邪”的治疗原则和“药食针灸”与“疏导乐动”相结合的临证方法。[结论] 老中医群体将“形神一体”观视为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不同疾病类型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和应用角度。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医对脑溢血的认识青海省中医院王常绮在祖国医学的医籍中,有大量类似脑溢血的描述,如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者暴死,其气反则生,不反则死”。《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黄世敬教授基于“形神一体观”论治广泛性焦虑症的诊疗经验。从“形神失和”角度总结广泛性焦虑症的病因病机,认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具有一定发病基础,其情绪特点为过度思恐,思恐过度使脾、肾之脏神受扰,最终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及一系列躯体化症状。广泛性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中调神与补形并重,并结合情志疗法,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教,强调情志调护的重要性。根据“形神同调”治则总结其常用药为丹琥宁神方,并举验案1则,以期为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心主血脉、主藏神,为形神并重之脏.《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心悸的证治体现了形神同调的思想.从调形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形为先,将心悸的主要病理因素归为水饮和痰浊,治疗上以蠲饮涤痰为法,形和则神昌;从调神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神为上,善用桂枝配甘草以辛甘化阳、养心安神,因其既可平冲悸以调神,亦可通血脉以调形,神安则形全.从形神同...  相似文献   

20.
针灸重在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 ,在中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广义的“神”,指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人的精神活动以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 ,与内脏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有“形与神俱”及“形神合一”的理论 ,说明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长期的异常情志变化则可直接伤及五脏 ,使其气血失常阴阳失调。精神因素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 ,针刺疗效能否提高 ,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历代针灸医家在临证时均十分重视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