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在地质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及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窑沟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揭示金矿在压张同空间叠加活动、控矿断裂产状变化时金矿化的富集规律。在分析金矿体与断裂构造时空关系的基础上,对窑沟金矿进行深部预测。  相似文献   

2.
金厂沟梁金(铜)矿田成矿时代的理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乃武 《黄金学报》2000,2(3):180-185
本文在搜集事理矿田主要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田基础地质研究,初步理顺了矿田主要构造热事件,确定了金矿化主期为140-135Ma,即晚侏罗纪末期;铜钼矿化时间为123-121Ma,即早白垩纪以及随后的第二期金矿化时间(〉72.2Ma),从而提示了矿田金矿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为矿田 成矿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标志与可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洪水河口金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中隆起带,属于东昆仑重要的金、铁、铅、锌成矿带,当前矿区已圈定出7个NE向金矿化体,呈斜列式展布,含矿岩性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碎裂岩,容矿围岩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结合洪水河口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综合研究得出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洪水河口金矿属中成造山型金矿,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研究区金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搜集整理矿田主要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矿田基础地质研究 ,初步理顺了矿田主要构造热事件 ;确定了金矿化主期为 1 4 0~ 1 35Ma,即晚侏罗纪末期 :铜钼矿化时间为 1 2 3~ 1 2 1 Ma,即早白垩纪以及随后的第二期金矿化时间 ( >72 .2 Ma) .从而揭示了矿田金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并为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标志与可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门前山金矿床位于江西省金山超大型金矿田北西缘,是矿田内继金山、西蒋、石坞、朱林西等后发现的又一处具有影响的金矿床,找矿成果丰富了金山金矿田深边部找矿理论.矿区内金矿找矿,证实了矿田内金山-朱林、西蒋-石碑等主要剪切带及金矿体倾向上的深部延伸,剪切带的构造岩分带、蚀变分带明显,具有典型的"超糜棱岩、糜棱岩带-石英、黄铁矿、铁白石化带-金矿化(体)带"等构造岩-蚀变-金矿化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矿床成因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具有"火山沉积-区域变质-动力变质-韧性剪切带控矿容矿-改造叠加"的综合成矿模式.文章论述了门前山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石类型及组构、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及控矿韧性剪切带等地质特征,进而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四儿沟金矿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含矿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矿化产出褶皱构造伴生的层间裂隙带及共生断裂带内。矿床位于区域重要的金异常带中,金矿的形成与区域岩浆活动有一定成因关系。已圈定9个金矿体,长度110~1180 m,真厚度1.90~6.06 m,平均品位1.18×10-6~6.04×10-6,工程控制斜深达608 m。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金的成色为748.45%。金的粒度较粗。由此认为,本类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为碎裂构造,硅化、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破头青断裂对玲珑金矿田矿体的控制作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头青断裂是玲珑矿田的一级控矿断裂,控制着玲珑矿田金矿体的生成和分布.研究破头青断裂对玲珑矿田金矿体的控制作用,有助于研究玲珑矿田金矿体的分布规律,特别是金矿体在深部的分布规律,指导矿区的深部地质探矿.玲珑矿田存在矿脉类型水平分带和矿体矿化带垂直分带现象,二者均受破头青断裂的控制和影响.由于破头青断裂的重要控矿作用,且...  相似文献   

8.
以新山矿区原生金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探针研究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金矿物的形貌、赋存方式与化学成分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矿化特征讨论其矿床成因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金矿物为含铋、汞的金银系列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含银自然金,少量为自然金,黄铁矿为其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以包裹金、裂隙金及粒间金形式产出。随热液成矿作用演化,受成矿流体温度、酸度缓慢降低及控矿断裂的调整式活动制约,金矿物由自然金向含银自然金再向银金矿有序变化,赋存形式也由包裹金向裂隙金再向粒间金有序变化。金矿化化学成分、赋存形式及其变化特征显示,矿床为中深成热液矿床,矿区深部仍有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的独立与叠加成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村、朝山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已探明的两个独立矽卡岩型金矿。研究表明,两矿床具脉型金矿化特征;矿石中富含铋矿物,且作为主要载金矿物;Au和Bi明显正相关,按金矿的地球化学分类属铋型金矿。通过狮子山矿田中独立金矿与伴生金矿的对比认为,铋型金矿化不仅可形成包村、朝山独立金矿床,还可在早期(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矿床(体)基础上叠加成矿。铋型金矿的叠加成矿应是铜陵地区伴生金矿规模大、品位高且变化大的主因。铋型金矿的查定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隆金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产于三叠系新都桥组,发现金矿体2条,多条金矿化体,主要容矿岩石为花岗斑岩。通过对岩脉与矿(化)体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及其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岩浆活动在金矿成矿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热能,还提供了成矿物质和容矿岩石,得出代隆金矿花岗斑岩脉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是区内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总结区内矿化花岗斑岩脉内金矿化的特点,以期为提高找矿效率扩大矿区找矿规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为一产于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变质地层中大型蚀变岩型矿床,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大石桥组不同岩性地层之间发育的层间破碎带构造控制。金矿化以浸染、细脉浸染状产出方式为主。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为黄铁矿,次为毒砂、方铅矿及闪锌矿。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产状有一定区别。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毒砂为主要的载金矿物,根据硫化物矿物产状及含金性特点,提出了矿床为沉积-变质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祥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传杰  汤万英 《黄金》1998,19(2):7-12
矿区赋矿地层为正奥陶统向阳组,矿化受褶皱及断裂构造带控制,矿石属多金属硫化物型,金主要为显微-次显微粒自然金,多以包裹体形式散布于毒砂和黄铁矿为主的载金矿物中。  相似文献   

13.
Humedo金矿床位于安第斯山脉北部的Cangrejos-Zaruma地区,该地区发育斑岩型铜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已探明矿体分布在Humedo金矿区露天采场,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中,主要赋矿围岩为英安斑岩和闪长岩,其次为片麻岩。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铁闪锌矿、毒砂、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电气石,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电气石化、磁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褪色化等。矿石中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多呈包体分布于毒砂、铁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少数呈晶隙金分布于石英等矿物晶隙中。银金矿中Au质量分数为66.127%~78.209%,Ag质量分数为22.103%~31.593%。电气石常与含金多金属硫化物伴生,形成晶洞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微区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电气石类型属于黑电气石。毒砂是主要载金矿物之一,利用毒砂温度计求得其形成温度为330℃~400℃。英安斑岩和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6.75±0.17)~(17.30±0.21)Ma,表明成矿母岩侵位和成矿时代为新近纪中新世。Humedo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大地构造条件、成矿物源与热源条件、矿田构造条件、大地电场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嘎拉山地区金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兴蒙造山带东段NE向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铁、钨、银、金、钼、铜成矿带24号桥成矿亚带上,可划分为嘎拉山林场-北疆乡金银锌多金属成矿亚带、小兴安岭主脊-椿叶山金银铜多金属矿成矿亚带、河界山-伊兆山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通过地球化学普查,圈定23处组合异常区, 5个成矿远景区,面积近44 km2,优选5个找矿靶区,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已发现椿叶山、福草山、北宽河、真理山等金矿床(点),金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北宽河岩组、硅化、黄铁矿化与金关系密切。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将是嘎拉山一带今后一段时期内主攻矿种。  相似文献   

15.
应用矿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化学物相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澜沧银铅锌矿中金银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金主要为自然金和含银自然金,呈次显微包裹体状态分散于毒砂和黄铁矿等载金矿物中;银主要呈辉银矿、自然银以及含银砷黝铜矿等矿物形式存在,其与铅、锌和铁的硫化物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6.
王绍金 《甘肃冶金》2009,31(1):43-45
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等较复杂。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载体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金在硫化物中占近85%,粒间金及裂隙金占53%,微细粒,成色为660‰。银矿物主要以硫铜银矿、自然银以及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黝铜矿中,以中细粒为主。  相似文献   

17.
阿西金矿床是西秦岭成矿带内较典型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与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关系密切。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主要有害组分为砷、硫和有机碳。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和褐铁矿,其次为石英。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金-毒砂-黄铁矿-石英、金-辉锑矿-方解石及表生期等不同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矿石中金主要呈微细粒,以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形式赋存于脉石与金属矿物中。  相似文献   

18.
朱幸福  张文平 《黄金》2021,42(4):71-75
为探索某金矿石特性,采用BPMA自动测试系统、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并分析了影响金、银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为高硫、高砷、高钙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为6.62 g/t、银品位为58.90 g/t;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多呈粗—中粒嵌布,少部分呈细粒嵌布;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金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占88.50%,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粒度较细,对金的回收有一定影响;银的独立矿物粒度一般小于0.020 mm,是影响银回收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阿哈大洼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该区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在该矿区发现金矿(化)体2条,银、铅、铜矿(化)体各1条。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矿(化)体产状、形态及规模,加里东—印支期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热源与矿源物质。综合分析认为,阿哈大洼金多金属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镜下鉴定及对矿床以往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茶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组构、矿物成分、成矿期及成矿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矿床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矿床矿石具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及块状构造,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不规则粒状和交代为主。矿石成分以氧化物和硫化合物为主,矿物组合主要为银(金)-铅锌系列,以硫化物为主,代表矿物有黄铁矿、毒砂、方铅矿及银矿物等。矿物组合表现为中低温矿物组合特征,成矿温度以中低温为主。矿床成矿过程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其中气水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可进一步划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岩-铅锌硫化物阶段,茶洞银金矿床是在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