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贫困是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需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突出短板,川西北高原藏区是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政策,并深入分析川西北高原藏区地理、历史等条件,提出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乡村的相关发展战略与脱贫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川西北高原藏区处于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导致这一地区的贫困也处于较特殊的状态,结合川西北高原藏区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关脱贫建议,有助于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国家可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社会可推进公益组织建设、引进现代地理技术;贫困地区及个人也应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积极寻找脱贫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川西北高原藏区是西部落后地区之一,也是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重要区域之一,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的研究,对于中国西部经济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川西北高原藏区脱贫后返贫问题及原因,从川西北高原藏区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创新产业发展和创新辅助等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涵盖川西北高原藏区旅游产业、林业、药材产业、牦牛产业等与可持续扶贫结合,涉及动态管理、资金互助、精准医疗、教育助学等一系列辅助机制。从实事求是的思想出发,实现可持续扶贫才是我们要一直为之而奋斗努力的,结合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的实际,研究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从而具有客观性、现实性、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消除贫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公益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公益性旅游扶贫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梳理公益性旅游扶贫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对现行的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状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存在公益性政策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有待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当地人缺乏内生性脱贫动力等问题,并从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公益性旅游扶贫机制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当地的造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未来中国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开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川西北高原藏区中比较典型的民族区域——理县为研究区域,在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省级验收考核第三方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出理县的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和因学致贫,并通过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梳理出理县的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理县精准扶贫面临的精准识别难、扶贫难度大和脱贫难、返贫易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以"教育扶贫""旅游扶贫"和"互联网+"这3种扶贫模式,来实现理县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贫困人口减少、脱贫摘帽县数量增加、世界减贫的中国贡献;微观层面上,贫困人口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依托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市场、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减贫主体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财政供给,实现了减贫路径的精准;第三方评估的开展,保证了脱贫质量,实现了减贫保障的精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志""扶智"政策的实施、"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培育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减贫对象的精准。2020年后,中国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叠压,可从统筹减贫主体、调整减贫路径、保障持续投入、重视相对贫困4个方面优化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建立相对贫困帮扶机制,既可以防止绝对贫困的再发生,又可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欧美国家在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不断创新相对贫困治理方式方法,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减贫措施。目前,欧美国家主要通过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应用赋权干预策略、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构建心理帮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扶贫制度建设等方式消除农村相对贫困,减贫体系完备,策略实施精准。今后,欧美国家还将从构建福利社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金融扶贫等方面构建起农村防治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欧美国家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经验对中国新时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抓牢责任落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写—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牢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重点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的脱贫问题,确保全部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加大产业就业扶贫、生态补偿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加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成绩同时,也为新时期脱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精准脱贫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贫困县是脱贫攻坚工作基本单元。以国家83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位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的陕西省丹凤县为案例,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结合减贫理论,分析了丹凤县脱贫工作成效、存在问题以及新时期脱贫需求的转变。十九大后贫困县脱贫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贫困户的能力提升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相对贫困、精神贫困,激发贫困户主体意识,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9.
在连片特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交叉重叠的区域,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因果,生态问题往往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贫困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因此要将减贫脱贫与生态保护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政府在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区域内的政府应组建扶贫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机制,整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两种资源,搭建两者协同推进的平台,通过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等手段带动减贫脱贫,充分发挥资源的集合优势和政策的协同效益,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扶贫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高原藏区推动精准扶贫要夯实基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转变观念,贫困人口脱贫需要采取立体式扶贫,扶贫投入需求相比内地有明显的不同。藏区地方政府投入压力相较内地有显著性的区别,扶贫基础薄弱、成本巨大、脱贫时间紧迫、奔康任务艰巨,所以藏区扶贫工作具有它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国家应多从资金、人才、教育方面对贫困藏区给予更多的投入,才能彻底解决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并扎实推进。但也面临着困扰着气象助力精准脱贫向前推进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维持脱贫成果、遏制贫困恶化、对抗长期贫困,认识气象与可持续减贫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推动气象可持续减贫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建国70余年,我国贫困治理经历了救济式治理、体制改革驱动治理、开发式扶贫治理、扶贫攻坚治理和精准扶贫治理五个阶段,实现了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积累了坚持中央统筹、层层推进治理战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经验。至此,我国完成了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任务,贫困类型将由绝对贫困转型为相对贫困,贫困治理将面临贫困标准调整和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建设、特殊人群问题日益凸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快推动调整相对贫困标准、构建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关注特殊群体、注重区域协作发展、统筹城乡治理、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将贫困治理主动与乡村振兴衔接等地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消除绝对贫困,贫困治理进入后扶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目标转向治理相对贫困、贫困治理重点转向城乡统筹扶贫、贫困治理内生动力要求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前,中国面临金融扶贫面临脱贫攻坚效果不稳定、贫困脆弱性群体识别机制不健全、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等三大障碍。为此,后扶贫时代普惠金融扶贫应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普惠金融扶贫目标应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治理相对贫困、普惠金融扶贫方式应从收入扶贫转向多维扶贫。  相似文献   

14.
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贫困治理方面历经了不同阶段,并有着不同的阶段化特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攻坚阶段,2020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后,并不表明贫困治理工作完全结束,仍有一些后续问题需要解决,可称之为"后扶贫时代"。在这一阶段,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减贫机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主导,结合动态监测机制、资源筹措与有效帮扶机制,共同促进我国常态化减贫机制的形成,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吉林农业》2016,(6):50
正2015年,甘肃省牢牢抓住贫困地区这一全面小康的短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预计全年实现减贫100万人以上,贫困群众收入增速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面对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扶贫成就,离不开甘肃省在扶贫机制的一直探索与创新。在先后实施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精准脱贫。河北省贯彻党中央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脱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脱贫精准度有待提高,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贫困人员内生动力未充分激发,扶贫领域腐败作风问题等影响恶劣。为确保到2020年,河北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应通过精准落实政策、整合人员力量、发展脱贫产业、严实作风建设等更加优化的实施机制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存在着贫困人口多、减贫困难等问题,因而推动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瑞金市华屋村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区域的扶贫实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开拓性、创新性也对其他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编速递     
<正>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脱贫攻坚、夯实基础、壮大产业……做好今明两年的"三农"工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根本遵循。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基于生态安全的云南藏区农村慢性贫困问题探析》提出,未来应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扶持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扶贫先扶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护云南藏区区域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地区自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关键节口,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形成符合当地具体扶贫工作内容的精准扶贫机制,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近年来广西北流市(县级)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基层精准扶贫工作实践,寻找问题,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作出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