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荣  王彬 《硅酸盐通报》2021,40(8):2794-2802
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RAP)的路用性能,通过研究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二者单掺以及复掺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两种纤维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单掺芳纶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影响不大,而玻璃纤维和复掺纤维使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分别提升了34.0%及42.6%;复掺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改善效果最高达21.9%;同时复掺纤维的加入可使混合料保持较好的低温抗裂性与水稳定性。半圆弯曲(SCB)测试结果表明,复掺纤维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能力。复掺纤维较单掺纤维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有更好的改性效果,且改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采用TLA与木质素纤维进行复配设计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TLA与木质素纤维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及疲劳耐久性展开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单掺木质素纤维改性能够一定程度增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随着TLA掺量的增加,复合改性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高温车辙变形量与疲劳车辙变形量指标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而其它指标则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适量TLA与木质素纤维复合改性能够增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掺入过量TLA会增加沥青的黏性与脆性,不利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的提升;采用适量的TLA与木质素纤维复掺,可综合提升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推荐最佳复掺组合为30%TLA+6%木质素纤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福塔纤维的研究,系统分析了福塔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性能及水稳定性,探讨了强度形成机理以及纤维改善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并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和橡胶颗粒进行单掺、复掺制备AC-20级配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展开综合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能够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变形性,而橡胶能够有效增强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与水稳定性;将玄武岩纤维和橡胶进行复掺可综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推荐采用掺量为4%的玄武岩纤维和3%的橡胶颗粒复合改性,有利于提升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的服役质量及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材料与再生混凝土材料组合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归纳了短切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构件层次的力学行为;探讨了纤维布和管材约束再生混凝土构件的性能;介绍了纤维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及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期为纤维材料与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与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首先采用TLA与聚酯纤维进行复配设计,然后基于马歇尔、高温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两点弯曲与浸水APA等试验,针对TLA与聚酯纤维复合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疲劳耐久性能展开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单掺TLA或聚酯纤维均能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且TLA的各项性能改善效果相对较为明显;经复掺TLA与聚酯纤维改性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可适用于我国北方严寒或南方高温湿热多雨等复杂气候地区的沥青路面建设之中;TLA能够有效提高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与疲劳寿命,合理复掺聚酯纤维后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均符合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规定及要求;采用合理比例的TLA与聚酯纤维进行复掺,可综合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聚酯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分析了路用纤维性能的要求,比较了各种纤维的性能,确认了聚酯纤维是较适宜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加强材料。纤维沥青混凝土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水稳定性能,有效地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重点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酯纤维产品金路丝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的影响,本文以玄武岩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干燥收缩性能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不超过3%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可得到明显提升;当玄武岩掺量超过3%时,纤维对于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干燥收缩性能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改善效果不再上升,同时还会导致抗压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玄武岩纤维掺量选择3%的再生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相对较优。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对普通沥青混凝土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和高温车辙试验研究.试验采用AC-13型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长度选用3 mm,6 mm和9 mm,掺量为0.1%,0.3%和0.5%.通过车辙试验研究最佳沥青用量条件下不同纤维长度和不同纤维掺量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DS),进行高温性能及增强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显著得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能,其中纤维长度3 mm,纤维掺量0.1%的纤维增强效果最好.进一步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具有各项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的物理力学指标,在沥青混凝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场的废弃混凝土经过处理后制备一定量的再生骨料,按照3种不同的掺配比例与新集料一起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试验。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马歇尔、车辙、劈裂、冻融等试验来评价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从而估计其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再生聚苯乙烯(EPS)颗粒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现状。首先对比了再生EPS与原生EPS的差异,阐述了目前所制备的再生EPS混凝土密度等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介绍了EPS混凝土热工性能、防火性能、隔声吸波等其他性能;其次,从EPS颗粒级配、掺量、纤维、改性剂、矿物掺合料、水灰比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再生EPS混凝土性能的因素;最后,对再生EPS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再生EPS应用于混凝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日后研究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透水混凝土在缓解城市内涝、噪音效应和热岛效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多孔导致的强度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采用再生粗骨料和聚丙烯纤维配制高性能透水再生混凝土,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采用极差法分析水胶比、目标孔隙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掺量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透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透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目标孔隙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聚丙烯纤维掺量>粉煤灰掺量;透水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大为48.26 MPa,此时透水系数为1.96 mm/s;随着目标孔隙率的提高抗压强度呈线性下降的趋势;40%再生粗骨料等质量取代天然粗骨料后,透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28.7 MPa,提高119.08%,透水系数增加9.44%;掺入0.11%体积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后透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27.4 MPa,提高幅度为10.48%,而且透水性能不会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高性能透水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抗离析性及较好的自密实性等特点,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及降低工程成本。将再生骨料应用于自密实混凝土中,可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了确保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在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还需在其工作性与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大量改性研究。基于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变密实机理,归纳总结了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总结并评述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有助于推动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大规模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方和北方的不同气候特点,以回收聚烯烃为原料制备了AM系列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对所制备样品进行了红外(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同时对高模量添加剂进行高温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并与基质沥青和市场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模量添加剂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与市场样相比,所制备AM高模量添加剂使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和低温稳定性能.其中,AM-1更适合于南方地区路面的应用,而AM-2更适合于北方地区路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e use of recycled fibers from textile waste for concrete and soil reinforcement is a very attractive approach, with such benefits a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low-cost raw materials, and reduced needs for landfill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general advantages of fiber reinforcement and reviews some studies on the use of carpet waste fibers for concrete and soil reinforcement. A study on recycled carpet waste fibers for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FRC) showed a significant toughness increase and reduced shrinkage. It included two concrete mix designs and a wide range of fiber dosage rates, from 0.07 to 2.0 vol.%. A research program on fiber-reinforced soil is underway for fiber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fiber-soil systems, and field trial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oil behavior under the triaxial loading condition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玄武岩纤维体积率混凝土进行室内高温试验,总结与分析了温度和纤维体积率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在200℃高温出现拐点,200℃高温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玄武岩纤维体积率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优的玄武岩纤维体积率为0.15%;玄武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减弱,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宜大于30%。  相似文献   

17.
郭鹏  韦万峰  杨帆  杨晓宇 《硅酸盐通报》2017,36(7):2280-2286
再生集料及界面过渡区的性质对再生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再生集料性质与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措施.根据再生混凝土现阶段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应注重再生集料加工工艺优化、再生集料分级评估、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及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水灰比、再生骨料取代率、废弃纤维长度和体积掺量为设计变量,利用压汞试验及快速碳化试验,探讨了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孔结构、碳化性能的分形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孔结构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废弃纤维的加入可阻止结构中有害孔的形成,改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纤维的加入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最优体积掺量为0.12%,碳化边界轮廓线的分形维数越小,对应的碳化深度越大;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孔隙体积分形维数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孔体积分形维数减小碳化深度增大,根据孔隙体积分形维数来评价不同设计变量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