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氢氧化铝佐剂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含铝佐剂及无佐剂EV71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加强免疫后7 d采血,进行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的分离及CD8+T细胞的去除,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或VP2-36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FNγ水平;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L-2、IL-4、IL-5、IL-6和IL-10水平;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BALB/c小鼠经2次免疫后,铝佐剂疫苗组小鼠脾MNC的IFNγSFC值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疫苗组分泌IL-6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与无佐剂疫苗组小鼠血清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铝佐剂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0.01)。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IFNγ、IL-2、IL-6和IL-10应答,铝佐剂可同时增强EV71灭活疫苗的Th1和Th2类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方法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和灭活疫苗(L8株)分别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HAVIgG、TNFα、IFNγ和IL2;用流式细胞仪对全血中T细胞亚群分类;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减毒活疫苗组在初免后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灭活疫苗组,加强免疫后,与灭活疫苗相当。灭活疫苗组IFNγ的峰值出现时间较减毒活疫苗组晚,但水平较高。结论两种疫苗均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后可诱导更好的系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布氏菌活疫苗滴鼻免疫小鼠后黏膜、体液及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107个/只)、高剂量组(3×108个/只)和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均于小鼠清醒状态下进行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剂量为10μl/只(5μl/鼻孔)。免疫30 d后,分离血清,制备脾脏淋巴细胞及肺泡灌洗液。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效价、肺泡灌洗液中Ig G、Ig A抗体效价及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水平;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经皮下和滴鼻两种途径攻击免疫小鼠,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 G抗体效价及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g G、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在Br-PPD抗原和灭活菌体抗原刺激下,分泌IFNγ的脾脏淋巴细胞数、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及脾淋巴细胞中CD4~+IFNγ~+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布氏菌活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力。结论布氏菌活疫苗经滴鼻免疫小鼠后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4.
结核菌H37Ra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核菌H37Ra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H37Ra组、BCG组和生理盐水(NS)组,分别进行免疫,免疫8周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EL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特异性抗PPDIgG抗体的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PPD刺激后,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H37Ra免疫小鼠血清中抗PPDIgG抗体、脾脏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百分率、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高于NS对照组,但与BCG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组间脾脏CD8+T细胞、CD4+T/CD8+T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H37Ra免疫小鼠后,可以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望成为结核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布氏菌活疫苗皮内注射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力。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低剂量组(5×107个/只)、高剂量组(2×108个/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均经后肢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0.1 ml/只。免疫4周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制备脾脏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Br-PPD Ig G抗体效价;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ELISA法检测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亚群进行分类。用羊布氏菌M5弱毒株攻击免疫小鼠,通过脾脏荷菌量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抗Br-PPD Ig G抗体效价均较高,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642和557;低、高剂量组小鼠在Br-PPD抗原刺激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以及脾脏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4+IFNγ+、CD4+IL-4+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高剂量组小鼠脾脏荷菌量为0,对照组小鼠为(5.13±0.16)log10 CFU。结论采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方式免疫小鼠后,能获得较强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联合rmIL-12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联合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对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的HBsAg联合rmIL-12免疫C57BL/6J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HBsAg+rmIL-12高剂量组免疫的C57BL/6J小鼠,其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3种不同给药方式均可诱导C57BL/6J小鼠血清和脾细胞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rmIL-12高、中、低剂量组免疫C57BL/6J小鼠血清可诱导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脾细胞IFNγ水平在中、低剂量组均未产生效应,高剂量组明显升高,而对IL-4无明显影响。结论rmIL-12可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使免疫应答转向Th1型,对于发展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取批签发合格的国产疫苗1和2(酿酒酵母)、进口疫苗1(酿酒酵母)、国产疫苗3和4(汉逊酵母)、进口疫苗2(汉逊酵母)各3批,经背部皮下免疫BALB/c小鼠,3μg/(100μl·只),于免疫后7 d,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法测定小鼠MNC体外接受HBsAg刺激后产生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及体外接受MHCⅠ类多肽S28-39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结果小鼠免疫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后,以HBsAg刺激MNC,国产疫苗1诱导产生的IFNγ、IL-2和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国产疫苗2和进口疫苗1,国产疫苗1和2诱导的IL-5水平均明显高于进口疫苗1(P均0.05);以S28-39刺激MNC,3种疫苗诱导产生的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免疫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以HBsAg或S28-39刺激MNC,进口疫苗2诱导的IFNγ和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国产疫苗3(P0.05);3种汉逊酵母乙肝疫苗诱导的IL-2和IL-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诱导早期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细胞免疫抗原表位,探讨EV71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方法以EV71 BJ08株(C4基因型)病毒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合成覆盖EV71 VP1~VP3的256条合成肽(每条肽12个氨基酸),分别以其为刺激物(80μg/ml),采用ELISPOT法测定EV71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诱导IFNγ分泌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pot-forming cell,SFC),筛选细胞免疫抗原表位。从脾MNC中去除CD4+或CD8+T细胞及封闭MHCⅡ类分子或MHCⅠ类分子,分析抗原提呈途径。结果通过对256条合成肽的筛选,获得3条可刺激小鼠脾MNC高水平分泌IFNγ的合成肽。以3条合成肽作为刺激物时,小鼠脾MNC分泌IFNγSFC均值(单针免疫组:22.3、12.8、17.4;两针免疫组:29.3、44.1、28.5)较乙肝表面抗原对照肽S28-3(9单针:2.1;两针:5.2)显著升高(P0.01)。当MNC中去除CD4+T细胞或封闭MHCⅡ类分子后,IFNγSFC均值显著下降(P0.05);而去除CD8+T细胞或封闭MHCⅠ类分子时,IFNγSFC均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已成功筛选出3个EV71细胞免疫抗原表位,分别位于VP1、VP2和VP3区域,3条合成肽均属MHCⅡ类限制性多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弓形虫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Recombinant Toxoplasma gondii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2,rTgPGAM2)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或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探讨IL-2和IFNγ的佐剂效应。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rTgPGAM2组(30μg)、IL-2组(500 IU)、IFNγ组(1 000 IU)、rTgPGAM2(30μg)+IL-2(500 IU)组和rTgPGAM2(30μg)+IFNγ(1 000 IU)组和对照组(20μl PBS),免疫途径均为滴鼻免疫,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14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CCK-8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经rTgPGAM2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TgPGAM2联合IL-2或IFNγ组显著高于rTgPGAM2组(P<0.01或P<0.05);经ConA刺激后,仅IL-2组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rTgPGAM2联合IL-2或IFNγ组显著高于rTgPGAM2组(P<0.01或P<0.05);rTgPGAM2组及其联合IL-2或IFNγ组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的含量,只有IFNγ组和rTgPGAM2+IFN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gPGAM2联合IL-2或IFNγ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优于rTgPGAM2单独免疫,表明IL-2和IFNγ具有良好的佐剂效应,IL-2的佐剂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均设铝佐剂对照组(仅注射铝佐剂1 mg/ml)。采用经典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培养方法制备正常小鼠DC,瑞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及纯度;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小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ELISPOT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的水平;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DC形态不规则,表面树枝状突起形态不同,细胞核较大且不规则;DC纯度为(81.39±9.24)%,可高水平表达MHⅡ(I-A/I-E)类分子,中度表达CD86和CD40。CD4+、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95.27%和94.08%。随着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加,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显著增加,5μg/ml疫苗组达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5μg/ml疫苗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3、IL-5、TNF-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2.5、5μg/ml疫苗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P0.05),1μg/ml疫苗组明显低于2.5及5μg/ml疫苗组(P0.05)。含铝佐剂疫苗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及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无铝佐剂疫苗组(P均0.05)。加强免疫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单次免疫组(P均0.05)。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为其进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检测特异性CTL活性的方法检测乙脑活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并以灭活疫苗作对照。结果显示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诱导的CTL均值为 79 2 % ,较灭活疫苗 2 9%高 5 0 2 % ,表明活疫苗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TL活性。用同批活疫苗免疫小鼠后其中和抗体效价为 1:5 ,而同批的灭活疫苗为 1:2 0 ,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ID5 0 ) 3 6× 10 6(ml)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的 4 0× 10 - 4 ~ 4 2× 10 4(ml)。表明乙脑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在保护效力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表达、纯化东方马脑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EEEV)E2蛋白,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利用IPTG诱导重组大肠埃希菌BL21-pET30-EEEV-E2,表达E2蛋白,用包涵体纯化试剂盒纯化重组E2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对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弗氏佐剂与PBS按体积比1∶1乳化)、E2蛋白组(E2蛋白与PBS按体积比1∶1混合)和E2蛋白+弗氏佐剂组(E2蛋白与弗氏佐剂按体积比1∶1乳化),每组10只,各组均经小鼠后肢肌肉免疫3次,两次免疫间隔时间均为14 d,免疫剂量均为100μl/只。第2次免疫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CD4+和CD8+T细胞比例;第2次免疫后第14天,采用细胞因子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L-2、IL-4和IFNγ的含量;第3次免疫后第7天,采用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每次免疫后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结果表达的重组E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000,表达量为菌体总蛋白的26.3%;纯化的重组E2蛋白纯度达95%以上;表达和纯化的重组E2蛋白均可与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结合。与PBS对照组、弗氏佐剂对照组和E2蛋白组相比,E2蛋白+弗氏佐剂组小鼠体内CD4+与CD8+T细胞比值、血清中IL-2、IL-4和IFNγ浓度、体内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小鼠初次免疫后即可产生E2蛋白IgG抗体,且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抗体效价逐渐上升,第3次免疫后第14天,抗体效价可达1∶320。结论表达并纯化了重组E2蛋白,其能使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为新型EEE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CD4+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CD4+T淋巴细胞发挥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纯化的附红细胞体)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均经腹腔免疫接种,0.5 ml/只。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 d,经小鼠尾尖采血,镜下观察附红细胞体形态并进行PCR鉴定。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 d无菌取小鼠脾脏,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脏中IL-4、IL-17、IFN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各时间点感染小鼠的红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边缘被附红体附着,PCR扩增产物可见602 bp的特异条带。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17在感染在第3天上调,5 d达到高峰,7 d开始下降;IFNγ在感染第3天表达上调,5 d明显下降,7 d表达上升,9 d达到高峰;IL-4始终处于低表达状态。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17和IFNγ的表达呈相互抑制状态,IL-4呈被抑制状态。结论附红细胞体感染后,IL-17在早期发挥了促进炎症发生和抵抗感染的免疫学作用;IFNγ在感染后期发挥保护炎性反应,避免炎性反应过度发生的免疫学效应;IL-4在此感染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比较乙型脑炎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在小白鼠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以腹腔攻击法测定,活疫苗免疫1钟后7天和14天的保护率无下降,而灭活疫苗免疫2针后14天的保护率较7天下降30%~50%。以脑内攻击法测定,活疫苗免疫1外或2针的保护率为70%~90%。而灭活疫苗免疫2针的保护率仅为10%~33%。活疫苗免疫后动物中和抗体水平虽然很低(1:5),但仍有很强的保护力。提示活疫苗免疫的保护力除体液免疫外可能还存在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体接种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株)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选择16名血清甲型肝炎抗体阴性的健康志愿者,接种1针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2、4、8、12、156周(3年)采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HAVIgG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及表达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阳性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PO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结果接种疫苗后2周,表达IL-4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接种前相比显著升高;接种后4周,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与接种前相比显著升高;接种后8周,抗体100%阳转;接种后3年,抗体和分泌IFN-γ的SFC有一项以上阳性者占85.7%(12/14)。结论接种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