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黄旭晴  徐长青  李旭 《浙江医学》2016,38(16):1333-1337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SA早期干预组和TSA晚期干预组,各24只。模型组、TSA早期干预组和TSA晚期干预组小鼠均予以气管内滴注BLM(10mg/kg体重)溶液0.15ml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0.15ml气管内滴注。建模后,TSA干预组分阶段(早期:第1~14天;晚期:第15~28天)予以TSA(40mg/kg体重)溶液腹腔注射,2次/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予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腹腔注射作为溶媒对照。建模后第7、14、28天各组均随机分3批处死小鼠8只,留取右肺上叶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并行Szapiel评分,右肺中、下叶组织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学检查比较,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在第7天出现出血、渗出等肺泡炎性改变,第28天出现明显肺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各时点肺泡炎Szapiel评分、HYP含量、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SA早期干预组小鼠各时点以上指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而TSA晚期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TSA或能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发挥延缓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曲古抑菌素A刺激肝癌细胞株HepG2 24h与对照组的蛋白质组表达谱,探讨参与曲古抑菌素A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曲古抑菌素A刺激肝癌细胞株HepG2 24h后及对照组的细胞全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获得了7个有明显规律性变化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一个蛋白点表达量有所升高,6个差异蛋白点表现为明显下调趋势。结论:本研究发现的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曲古抑菌素A抗肿瘤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流式细胞术观察TSA处理肺腺癌细胞株A549后,其生长抑制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2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SA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TSA作用48及96h后,A549细胞凋亡、G0/G1期及G2/M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5).p2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磷酸化ER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HDAC抑制剂TSA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上调p21蛋白的表达,阻断ERK通路的活化,从而引起细胞周期的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作用前后MOLT-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初步探讨TSA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TSA以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作用MOLT-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的变化。提取细胞RNA,应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TSA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RT-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MOLT-4细胞对TSA非常敏感,纳摩尔级水平即可诱导显著的细胞凋亡,而且这种凋亡与TSA作用浓度及时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基因芯片结果显示,200nmol/LTSA作用MOLT-424h后共有952个基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上调的有477种,下调的有475种,部分结果经RT-PCR证实。结论 TSA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 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曲古抑菌素A 对A2780 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 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曲古抑菌素A 对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00 nmol/L 曲古抑菌素A作用于A2780 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G2/M 期细胞增加,S 期细
胞减少,在36 h G2/M 期细胞增加达到顶峰,S 期细胞减少到最低;12 h后p21WAF/CIPImRNA表达水平开始增高,于24 h达到顶
峰,48 h 后出现下降;不同浓度的TSA 作用于A2780细胞,从100 nmol/L浓度开始G2/M 期细胞增加,S 期细胞减少,
mRNA的表达水平出现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 0.05)。结论曲古抑菌素A 通过增加mRNA 表达,影
响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 期,抑制A2780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多西他赛(Doc)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凋亡和α-tubulin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Hoechst33258染色法显示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cetyl-α-tubul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Doc对A54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TSA联合后凋亡率增加,与单独用药相比可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P<0.05),TSA联合Doc能够增加Acetyl-α-tubulin蛋白的表达。结论 TSA通过促使α-tubulin乙酰化水平增加Doc对A549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已成功获得多种哺乳动物的克隆后代,但一直以来克隆的成功率都很低,并且存活个体大多表型异常.研究表明,重构胚的重编程不完全是导致克隆动物存活率低下和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都是影响重编程的重要因素,曲古抑菌素A(TSA)是链霉素的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降低DNA甲基化水平,促进重编程率,进而提高克隆效率.本文对TS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SCNT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0.16、0.8、4、20、100、500 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D值测定12、24、48 h各浓度TS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同浓度梯度TSA再作用于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BALB/c淋巴细胞与C57BL淋巴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环磷酰胺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其对IL-2表达的影响.结果 TSA可以抑制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及时效依赖性;TSA也显著抑制经刺激激活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IL-2的表达,并且随着TSA浓度的升高,IL-2表达逐步下降.但与CT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SA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减少激活T淋巴细胞IL-2的表达,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能够减弱对外来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简称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简称LO2)为实验对象,每种细胞设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SA(125、250、500、1 000、2 000 nmol/L)处理组,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比色法测定TSA对两种细胞增殖抑制情况,RT-PCR检测FHIT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HIT蛋白表达.结果 经TSA处理的HepG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不同浓度TSA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对LO2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HepG2中FHI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组蛋白异常去乙酰化有关,TSA可通过抑制去乙酰化酶活性,上调FHIT基因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Apaf-1、AP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10-4mmol/L TSA作用T24细胞,MTT法检测TSA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SA作用前后T2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SA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中Apaf-1、AP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A对T24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SA作用后T24细胞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TSA处理能明显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结论]TSA能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其可能通过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抗炎作用及其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DBA/1J小鼠,以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小鼠关节炎CIA模型。成模后,以雷公藤红素2mg/kg给药治疗并设置对照组,记录小鼠关节评分;二次免疫70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L-17、IL-6、TGF-β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Th17和Treg比例。结果雷公藤红素组小鼠关节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有效改善关节滑膜炎性浸润情况(P0.05);ELISA检测小鼠血浆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使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可显著降低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比例(P0.01)并增加Treg细胞亚群比例(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以有效缓解CIA小鼠关节炎症症状,抑制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生成和软骨破坏。雷公藤红素治疗CIA小鼠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减少CIA小鼠体内IL-6等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伴随着抑炎因子参与的免疫平衡调节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LA)大鼠滑膜及表达IL-6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CIA大鼠动物模型,HE常规病理切片,观察青藤碱对滑膜的炎性浸润、巨噬A型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及原代培养滑膜细胞表达IL-6mRNA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可明显减轻滑膜的炎性浸润、巨噬A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减少滑膜细胞IL-6mRNA的表达。[结论]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滑膜细胞恶性增殖及IL-6基因的表达来阻断滑膜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探讨温阳通络方对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温阳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5只。测量足趾容积,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Ang-2、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前(0 d)、造模35 d,各组DBA/1小鼠足趾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48 d,各组足趾容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甲氨蝶呤组、温阳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模型组、温阳通络方低、中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阳通络高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滑膜组织HE染色提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滑膜细胞增生;甲氨蝶呤组、温阳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未见明显滑膜细胞增生。模型组小鼠滑膜组织中有大量Ang-2、VEGF蛋白表达,而甲氨蝶呤组、温阳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中Ang-2、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甲氨蝶呤组、温阳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温阳通络方能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滑膜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进而减轻滑膜炎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小鼠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的制作并建立评价方法,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的方法建立小鼠CIA模型。容积法检测小鼠足爪炎症的肿胀度并进行评分;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前列腺素(PGE);^3H-TdR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1(IL-1)和IL-2;HE染色法对关节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发现,小鼠足爪的炎症反应强烈,关节肿胀明显;前列腺素产生加剧,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1、IL-2水平显著升高;病理检查关节组织可见其纤维组织增生,水肿,粘液样变,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血管充血,血管壁增厚。表明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小鼠CIA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IL-6、IL-10、TNFα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CIA的可能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的W istar大鼠关节炎为动物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内酯醇组。雷公藤内酯醇按40μg/kg BW肌注给药,每3 d 1次,31 d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1),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关节腔液和血清中TNFα、IL-6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模型组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变化而达到治疗CIA,这也可能是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是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关节炎模型.但是,目前鲜见Ⅱ型胶原诱导CIA模型的系统免疫学变化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DBA/1小鼠诱导了CIA模型,并对其免疫学改变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 将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和并充分乳化,于DBA/1小鼠尾根部皮内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0 d后同样方法进行再次免疫.应用千分尺测量CIA模型小鼠的左右两侧足掌厚度,并进行关节炎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小鼠血清Ⅱ型胶原特异性抗体,Luminex技术和αLISA技术测定血清及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CIA小鼠于造模后23 d开始,陆续出现前肢、后肢的红肿、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达10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关节肿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关节炎评分增高.CIA小鼠脾脏指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且Ⅱ型胶原刺激的特异性T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1L-4含量及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TNF-α和IL-1β水平亦显著升高.此外,CIA小鼠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Ⅱ型胶原特异性抗体.结论 Ⅱ型胶原诱导CIA模型发病率高,免疫学改变以Th1细胞因子升高为主,兼有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羊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相关指标,分析此模型的相关指标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的异同。方法分别用牛、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动物,比较两组免疫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肿胀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的榆测和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羊Ⅱ型胶原蛋白成功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与牛Ⅱ型胶原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在造模成功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大鼠关节发病时间、关节肿胀达高峰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早于和重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较牛胶原蛋白诱导组更为显著(P〈0.01)。病理切片显示两模型组关节滑膜均有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但牛组重于羊组。结论羊Ⅱ型胶原蛋白可诱导大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羊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模型相关指标,分析此模型的相关指标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的异同。方法分别用牛、羊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动物,比较两组免疫大鼠足趾容积、关节炎肿胀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和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羊Ⅱ型胶原蛋白成功诱导出关节炎模型,与牛Ⅱ型胶原白诱导关节炎模型在造模成功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大鼠关节发病时间、关节肿胀达高峰时间及肿胀程度均早于和重于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羊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组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升高较牛胶原蛋白诱导组更为显著(P<0.01)。病理切片显示两模型组关节滑膜均有炎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但牛组重于羊组。结论羊Ⅱ型胶原蛋白可诱导大鼠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甲氨蝶呤(MTX)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核刺激因子-κB受体配体(RANKL)和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影响,探讨其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A)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SD大鼠关节炎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MTX组和联合组(正清风痛宁+MTX).采用关节评分法评估关节炎症程度,并用ELISA法分析大鼠血清中OPG、RANKL、MMP-3、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SD大鼠造模后,炎症迅速发展,关节肿胀在第21天最为明显,然后逐渐消退,在第35天左右会出现第2个炎症高峰.MTX组和联合组均可减轻关节肿胀,关节炎指数评分在第46天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MTX组、联合组均提高OPG的表达水平,升高OPG与RANKL的比值;联合组可降低血清RANKL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MTX组比较,血清RANKL的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OPG与RANKL的比值也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TX组和联合组都可明显抑制血清MMP-3和MMP-13的表达水平,同时联合组血清MMP-3的表达水平低于M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联合MTX能够较好地控制炎症,并可协同延缓骨破坏的发生,可能与其通过对MMP-3、MMP-13的抑制,提高OPG/RANKL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曲古抑菌素(TSA)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采用MTF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测不同浓度TSA作用前后骨肉瘤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对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RT—PCR分析TSA作用前后骨肉瘤细胞内P21^waf1/cip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TSA在纳摩尔浓度即可抑制细胞增殖;FCM检测到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JM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药能明显抑制Survivin和VEGF蛋白的表达,RT—PCR结果表示TSA能显著诱导P21waf1/cip1 mRNA表达。上述结果都有明显的量一效关系。结论TSA作用于G州期并有效诱导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Survivin和VEGF基因的表达并且上调P21蛋白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