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腓骨移植对供腿功能影响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腓骨切除后对小腿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1980年以来,对32例儿童作了腓骨移植术,其中对13例患儿作了长期随访,随访最长时间为14年,最短时间为5年,平均随访7年8个月。通过患儿小腿外观、功能活动及膝、踝关节X线片检查,观察外踝移位情况、关节间隙及胫腓两端骨骺结构变化。结果:随访结果显示,10例行走运动正常,但长时间大运动量后感小腿及踝关节乏力;2例踝关节外翻,内踝突出,供腿单足站立不稳;1例腓骨移植11年后,两小腿胫骨相差2.5cm。X线片结果显示:3例外踝上移或伴有后移,胫骨远端骨骺呈“楔形样变”,1例下胫腓关节分离;2例腓骨小头轻度下移外,膝关节外形活动正常,所有患儿未发生胫骨骨折和拇趾屈曲挛缩畸形。结论:儿童腓骨切除后对踝关节的结构有影响,腓骨切除位置愈低,影响愈大。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 ,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 ,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电生理检测手段 ,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 ,对 42例临床确定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其中男 2 9例 ,女 1 3例 ,年龄 0 .5~ 1 2岁 ,平均 (2 6 .48± 36 .43)个月 ,身高 60~ 1 50cm ,平均 (80 .57± 2 2 .1 9)cm。其中双侧马蹄内翻足患儿 1 8例 ,单侧 2 4例。临床检查显示 ,足踝部呈马蹄内翻畸形 ,轻度 1 2例 1 4足 ,中度 1 7例 2 5足 ,重度 1 3例 2 1足。分别在窝、踝部阈值刺激腓总神经和胫神经 ,刺激频率 2Hz ,波宽 0 .2ms,分析时间 40ms,刺激强度 41~ 99mA ,平均 (85 .34± 2 1 .34)mA。在踝部伸趾短肌和展肌处记录肌肉的动作电位 ,并测量潜伏期和波幅 ,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速率。结果  42例患儿 60侧患肢电生理检查发现 ,有 37例 53侧 (88.1 % )均有异常改变。其中有 8例 1 2侧 (1 9.1 % )患肢最大刺激下均未引出肌肉动作电位 ;8例 1 2侧 (1 9.1 % )患肢肢体腓总神经或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速率减慢 ;2 1例 2 9侧 (50 .0 % )患肢仅表现动作电位波幅下降。只有 5例 7侧 (1 1 .9% )电生  相似文献   

3.
医用胶原位黏合治疗儿童颅骨骨折2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7月我们采用医用胶原位黏合自体颅骨碎骨片方法治疗儿童粉碎、凹陷性颅骨骨折 2 6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4~ 15岁 ;其中车祸伤 14例 ,打击伤 6例 ,坠落伤 4例 ,砸伤 2例。额部 7例 ,顶部、额顶部各 6例 ,额颞部 3例 ,颞顶部、顶枕部各 2例。均行头颅CT检查或X线片检查为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 ,颅骨骨折碎片 3~ 9块 ,颅骨碎片超过 5块 8例 ,凹陷性骨折面积约 3cm× 4cm~ 7cm× 8cm ,凹陷深度均 >0 .5cm。闭合性颅脑损伤 1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8例。 2 1例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检查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为肘关节不典型损伤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33例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患儿中,7例(22.6%)经MR检查发现骨骺损伤,3例(9.7%)X线片未显示骨折片而MR检查显示关节软骨骨折;18例(58.1%)骨挫伤;无肌腱损伤病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明确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及对位情况。经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为骨折伴不典型损伤3例(9.7%)。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3例(7.3%);5例(12.2%)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合并两处骨损伤4例。2例X线片显示可疑骨折,MR检查排除骨损伤。结论MRI是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能明确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颅内肉芽肿样改变20例影像学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科共收治 2 0例头颅CT或MRI显示肉芽肿样改变 2 0例患儿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2 0例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8个月~12岁 ;病程 1d~ 6个月。二、临床表现  2 0例中 17例以抽搐为主诉就诊 ;3例以肢体运动障碍首诊。 10例头痛 ,5例呕吐 ,4例中枢性面瘫 ,1例意识障碍。三、辅助检查  12例血白细胞增高 13.0~ 2 0 .8× 10 9/L ;中性 0 .5 2~ 0 .78;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 6例血沉增快。PPD试验 3例强阳性 ,5例阳性 ,余均为阴性。脑脊液检查 2例白细胞数稍高 2 4~ 35× 10 6/L ,…  相似文献   

6.
儿童创伤性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骺板及骨骺损伤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X线平片或CT检查可疑骨骺损伤的33例患儿临床资料,年龄1d至14岁,中位年龄7岁,男14例,女19例,病史为1h至3个月。分别行x线平片及CT检查,分析其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患儿共29处骺板受累,其中2例为双骨干骺端骨折,6例经多排螺旋CT证实排除骺板骨折,9例X线平片未发现骨骺损伤而多排螺旋CT发现骺板骨折。骨折位于肱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1例,桡骨近端2例,桡骨远端3例,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8例,腓骨远端1例,指骨2例,趾骨1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2例(6.9%),Ⅱ型19例(65.5%),Ⅲ型4例(13.8%),Ⅳ型4例(13.8%)。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了解骨骺受累情况,直观观察骨骺移位以及关节内情况,及时提示临床进行相应处理,对病变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钡剂检查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60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经X线钡剂检查确诊之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部分患儿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160例经X线钡剂检查发现阳性征象75例。其中慢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食管炎9例;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8例;贲门失弛缓症8例;食道静脉曲张5例;食管烧伤和瘢痕狭窄3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结肠息肉2例。32例腹痛、呕吐患儿钡剂检查无异常发现,未做任何治疗仅经钡剂检查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 结论 小儿消化道疾病X线钡剂检查阳性率 47%;钡剂检查对部分无器质性病变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待探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4): 315-316]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漏斗胸27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 ,除外观缺陷外 ,还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和心理变化。采用手术治疗漏斗胸 ,可矫正原有畸形 ,并预防畸形的复发 ,有利于患儿生理及心理的正常发育[1~ 5] 。本文于 1988~ 2 0 0 0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2 7例患儿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 ;1~ 3岁 2例 ,~ 7岁 13例 ,~ 14岁 12例 ;胸骨凹陷深度 2~ 4cm ,凹陷上下径 9~ 15cm ,左右径 7~ 13cm。凹陷部容水量为 30~ 14 0ml。X线胸部正位片及CT检查示 4例心脏左移 ;侧位片胸骨与胸椎间距 3~ 5 .5cm。心电图检查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文献检索,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并提供一例由剖宫产所致的病例报告.方法 我们用Pubmed检索了1967年至2013年间新生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全部英文文献.共检索出24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病例,其中正常分娩10例(41.6%),难产11例(45.8%),剖宫产3例(12.5%).24例患儿均行肘关节X线片检查,11例(45.8%)行肘关节超声检查,5例(20.8%)行肘关节MRI检查,4例(16.7%)行肘关节造影检查;保守治疗17例(70.8%),切开复位5例(20.8%),余2例治疗方式不详.本组患儿由剖宫产所致,入院后完善X线片和MRI,术中行肘关节造影,先尝试闭合复位,失败后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骨折切开复位2枚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和石膏外固定术.结果 文献报告的24例新生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患儿中,有18例(75%)就诊时年龄为30 min~30 d,平均6.4d;余6例就诊时间不详.20例(83.3%)随访4周~5年,平均15个月;余4例随访时间不详.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外观正常者18例(75%),肘内翻2例(8.3%),肘外翻1例(4.2%),3例不详.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者18例(75%),肘关节活动丢失10°~20°者3例(12.5%),肘关节活动轻微受限者1例(4.2%),2例不详.本组患儿术后8周随访,右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屈曲150°,旋前和旋后分别90°,右肘关节提携角10°,预后良好.结论 新生儿分娩时施加于前臂的向后推力是造成新生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最常见的原因.仅根据X线片和临床表现很容易被误诊.MRI是诊断新生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泌尿生殖道异物患儿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泌尿生殖系统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共32例(男15例,女17例)患儿,平均年龄7.9岁.异物位于膀胱7例,阴道15例,尿道8例,阴茎根部皮下1例,阴囊内1例.异物种类多样,进入体内方式以患儿自行置入最常见(28例,87.5%),存留时间最短半天,最长逾1年.经X线摄片诊断12例,B超或联合摄片诊断10例,CT/MRI或联合B超诊断7例,体查诊断2例,内镜检查诊断1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完整取出异物,治愈出院,随访期内正常排尿.结论 X线摄片及B超为诊断的首选方法,联合CT或内镜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泌尿生殖系统异物的患儿应尽早手术,需根据异物的种类、位置及感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内镜为首选,开放手术亦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育,正确引导儿童的好奇心,可以预防泌尿生殖道异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8例急性胰腺炎患儿的腹部X线、B超及CT检查等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病情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行立卧位腹平片、B超、CT检查。其中3例诊断为外伤性胰腺炎病例,5例诊断为非外伤性胰腺炎,包括2例胆源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炎性水肿导致胰液排出受阻,1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胰腺炎,1例胆总管囊肿并急性胰腺炎。1例行胰尾部假性囊肿切除及胰尾-空肠Roux-Y吻合术治愈,其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出院。8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部X线、B超、CT检查对小儿急性胰腺炎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2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2 84例 ,其中儿童患儿 16例 ,约占 1.2 5 %。行骶管硬膜外阻滞及手法整复 ,均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9~ 15岁 ;病程 8d~ 3年。均有剧烈运动及外伤史。均有腰腿痛及腰椎叩击痛 ,下肢麻木无力 4例 ,跛行 3例 ,脊柱侧弯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各 2例 ,小腿肌肉萎缩 1例。二、辅助检查 均摄X线片 ,受累间隙变窄或椎间隙前宽后窄 9例 ,腰椎生理前凸减小 11例。 12例行CT扫描 ,均证实有椎间盘突出 ,中央型 7例 ,旁中央型及外侧型…  相似文献   

13.
鼻窦CT扫描对儿童鼻窦炎性疾患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鼻窦炎性疾患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经X线克瓦位平片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10 8例进行CT扫描。结果 急性鼻窦炎 38例占 35 2 % ,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 ,CT值 15~ 38Hu ,其中伴有筛窦炎症 31例 ,额窦炎症 9例 ,蝶窦炎症 13例 ,上颌窦窦壁骨质吸收 5例 ,腺样体肥大 2 8例 ;慢性鼻窦炎 5 6例占 5 1 9% ,表现为上颌窦内高密度影 ,CT值 30~ 6 5Hu ,其中伴息肉样鼻窦炎 16例 ,粘膜下囊肿 19例 ,鼻腔息肉6例 ,上颌窦窦壁骨质硬化增白 3例 ,腺样体肥大 41例 ;变态反应性鼻窦炎 11例占 10 2 % ,CT值 2 5~ 45Hu ,均表现为沿窦壁波浪状密度增高影 ;鼻窦正常发育变异患儿 3例占 2 8% ,CT值 - 170~ - 36 2Hu。结论 鼻窦炎性疾患治疗前做鼻窦CT检查能明确病变的性质 ,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PX  Zhou BP  Hu YW  Yang GL  Yang DG  Luo ZY  Chen XC  Gong XL  Yang GD  Wang ZQ  Yuan BT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9):645-647,U002
目的 探讨儿童SARS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 分析 5例经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确诊的SARS患儿临床资料和胸部X线表现。结果  5例SARS患儿中 ,3例有明确的SARS密切接触史。发热为首发症状 ,4例体温在 3 8℃以上 ,最高 40℃ ,持续时间 4~ 7d ,平均 5.6d。实验室检查 :SARS病毒RNA特异性片段RT PCR检测阳性 1例 ;SARS病毒抗体IgM和IgG双项阳性 1例 ,SARS病毒抗体IgG单项阳性 2例 ,IgM单项阳性 1例。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IgG、IgM及血培养等均阴性。胸部X线表现 :单侧肺部片状影或斑片状阴影 4例 ,其中磨玻璃样阴影及游走性改变者 1例 ;肺内间质性改变者 1例 ,表现为不规则网格状及索条状影 ;肺部病灶吸收时间最短 7d ,最长 3 3d ,平均 ( 15± 6)d ,无 1例出现肺部纤维化改变。 5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儿童SARS与成人相比 ,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比较轻。胸部X线表现以肺的单侧片状阴影改变为主 ,亦可见磨玻璃样影和病灶上下游走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在儿童消化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畸形患儿进行超声及X线片图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中,单纯经超声诊断为肥厚性幽门梗阻8例,肠旋转不良5例,肠重复畸形6例。单纯经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闭锁4例,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7例;经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重复畸形1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4例,环形胰腺7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结论高频超声联合X线检查可提高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诊断率,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18例。占同期儿童(15岁以下)硬脑膜外血肿的15%,年龄最小为5个月,全部患儿均行CT或X线平片检查确诊。结果受伤原因以坠落伤为主,血肿部位以顶、枕为主。10例(55.6%10/18)患儿合并有颅骨骨折,原发昏迷者仅1例,所有患儿均有呕吐。除急诊手术者外,其他于首次发现血肿1d后及2~3d左右再复查CT。手术者占50%,发现大多数血肿来源于硬脑膜表面微小血管出血。结论:硬脑膜剥离致表面微小血管出血为婴幼儿硬膜外血肿形成的首要原因,有必要行多次CT检查,治疗恰当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 331例经CT诊断为副鼻窦炎的反复性支气管炎患儿 ,作了临床症状、体征及外周血象的统计分析 ;对其中 2 6 1例作深部鼻拭子涂片染色镜检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 192例X线胸片作细致的读片记录 ;对 116例自身对照的副鼻窦X线平片和CT片作对比分析 ;对 331例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副鼻窦CT资料 ,按病变严重度进行分级 (四级 ) ,并按年龄组别测量了粘膜增厚、积脓厚度与其垂直窦腔径的比值 (Pt值 )。结果  (1)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反复咳嗽达 10 0 % ,流涕和鼻粘膜红肿达 84 3%。 (2 )深部鼻拭子涂片镜检提示 ,嗜中性粒细胞增高达 33 1%。 (3)X线胸片异常占 70 3%。 (4)据Pt值的统计分析 ,Ⅰ~Ⅳ级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 (5 )如以CT结果为金标准副鼻窦X线平片的上颌窦和筛窦的敏感性分别为 84 3%和 17 5 %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6 1%和 17 6 % ,假阴性率分别为 15 7%和 82 5 %。结论  (1)反复咳嗽和鼻粘膜红肿、流涕并存是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特征。(2 )副鼻窦X线平片仅具拟诊意义 ,临床诊断必须依靠副鼻窦CT摄片 ,如果仅作X线摄片 ,应附加其他辅佐资料。 (3)CT片的上颌窦Pt值测定可正确反映病变的严重度 ,  相似文献   

18.
下呼吸道异物好发于儿童,在否认异物吸入史及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时,常易误诊。我科于1 999年1月—2 0 0 2年1 2月收治9例患儿,临床误诊为哮喘,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发现为支气管异物,1例五官科手术时发现声门下异物,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3例。年龄:1~3岁5例,~9岁4例。病程:2周~1个月2例,1~3个月5例,>3个月2例。9例均因反复咳喘,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皮质激素冶疗,症状控制不满意而入院。8例否认有明确异物吸入史,1例有异物吸入史,但当地医院经纤支镜及气管镜检查排除。X线检查:6例无明显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临床特点,比较数字X线成像(DR)与16排螺旋CT对其的检出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呼吸道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11岁.有明确异物吸入史31例,可疑异物吸入史并伴相应症状3例.患儿均经DR行胸部正侧位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检查和CT呼吸道三维重建.结果 31例患儿首诊有异物吸入史,均有不同程度刺激性呛咳、发热、喘鸣等.体格检查发现呼吸音减弱32例,发绀21例,三凹征19例.50例患儿胸部DR均不能直接发现透X线异物;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模拟支气管镜可直接发现呼吸道透X线异物.异物附着在管壁上或嵌顿于管腔内.胸壁双边影15例;节段性肺不张12例;纵隔双边影或纵隔移位8例;支气管扩张18例;肺部感染8例;肺野静止征16例.CT的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6%,DR为62%.结论 16排螺旋CT对小儿呼吸道透X线异物的诊断及手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与DR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判断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35例移位较小或者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11岁。我们对所有患儿均采用肘前部横切面及矢状切面超声检查来判断患儿软骨铰链是否存在:如软骨铰链存在则建议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1周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软骨铰链断裂则建议行经皮钢针内固定术,术后2~3周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如患儿软骨铰链断裂但又拒绝手术治疗,则行长臂石膏固定,5~7 d后复查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结果 对35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后发现其中11例患儿软骨铰链存在,24例患儿软骨铰链完全断裂。在软骨铰链完全断裂的24例患儿中有8例家长拒绝手术治疗,我们对这8例患儿行长臂石膏固定后发现其中2例患儿1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有3例患儿2~3周后骨折端发生移位。11例因软骨铰链存在行石膏固定的患儿及16例因软骨铰链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骨折端均未发生移位,愈合良好。结论 超声检查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无需镇静,易于推广,是判断儿童移位较小或没有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