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和医学深刻扭结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的借鉴体验,对于"弃医从文"或"亦医亦文"的人文作家具有深层规约,造成文学叙事呈现出相当的冷静、理性和悲剧化品格,而这一点又恰恰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质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体验     
"体验"是个很大的命题,有了对人类情感完整的体验,个体的人才有可能一步步完成对生命的感悟、心智的发展,实现自我成长.这个"体验"的过程始于婴儿出生,并将终其一生.本期刊发的张斗和老师的<体验"体验">,对新课改以来作为阅读教学新概念的"体验"的思考,引发了我的思绪.  相似文献   

3.
"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人生","小小物业人"职业体验系列精品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体验岗位角色,实现自我成长,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价值,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感受劳动素养的重要性. 一、通过职业体验树立劳动素养教育活动新理念 通过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在当今社会幸福成长下的青少年,有的不懂得劳...  相似文献   

4.
东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文学的"悲情"风格,少年成长小说也是如此.东北少年成长小说的悲情风格直接影响并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母题表现:苦难、死亡和残缺.苦难、死亡和残缺是东北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最常遇到的三个敌人,它们锻造出了东北人的性格.三个母题与少年人的成长牵缠在一起,对其成长起到了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成就了另一番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5.
崔杰 《现代语文》2008,(4):50-51
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由来已久的文学观念之一,茅盾和老舍是二十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因为各自成长过程和文学历程的不同,二人的文学观的侧重点不同.茅盾侧重于客观现实主义的社会剖析, 老舍倾向于"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6.
宋丹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5):122-124
文学课教学是一门生命化的教学艺术,文学课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场所.因此,教师、学生与作者的关系应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生命与生命之照面的关系.教师在讲读作品时,应引导学生融进作品,体验生命;进而联系现实,启发生命.  相似文献   

7.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灵气和神韵,为"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独秀作家群"成长的摇篮;文学院经典教育所形成的扎实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文学教育传统影响"独秀作家群"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大学教育使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形成"独秀作家群"创作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美国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对"商品"的顶礼膜拜已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文学写作在消费社会中 日渐式微的困境,促使很多后现代作家进行了新的文学实验,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便是此类典型作品.作品分别从反凝视的身体叙事、反隐喻的碎片叙事及反标签的"降格"叙事三个层面展现了巴塞尔姆独特的叙述风格,给读者带来了"震惊"的阅读体验,而在如此体验的背后,是作家对于消费社会中文学产业化的焦虑和不安.  相似文献   

9.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体验教育,意图通过个体在亲历体验中因内心的触动而获得的道德认同,来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其所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体验、劳动体验、环保体验和挫折体验为主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成长叙事"是当代文艺的重要内容.<恰同学少年>的成长叙事特点是红色偶像、青春成长.这是对传统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成长模武和90年代以来大众文艺的市场成长模式的突破.它在叙述人物成长过程、表现人物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共生关系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评价是新课改的热点话题,它倡导重视对包括学生情感发展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蒋堂镇中心小学的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和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了包括评价目的原则、方式方法、内容主体、实施策略的学生情感发展评价体系.评价是为了改进,要符合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等原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和横向广度差异性评价、纵向深度发展性评价、三维角度多元化评价等评价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家有儿女初长成"、"幸福成长初体验"和"我们伴你共成长"三个表册,分别由家长、学生、教师负责完成,内容包括"我的作品"、"我的发现"、"我的体验"、"我的反思"、"我的荣誉"、"我的文件"等.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同伴、家长和自己;学生情感发展评价的实施中分设了"感恩叶"、"感动花"、"体验果"等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实施时间为每天自评,每周汇报班级日记中的记事,每丰月设若干叶花果单项奖,每月设若干"闪亮之星"、"进步之星",每学期期末将叶花果等挂于个人"成长树"上展示.情感发展评价帮助学生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丝感动,体验成长中的每一缕幸福,丝丝缕缕总关情.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文学是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一种独特形态.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原生态自然作为表现对象,通过人对自然的体验和融合来展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他的大自然文学书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张扬了鲜明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取向,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对于建构生态文明,提升民族的生态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纸媒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没有严格的编辑程序和审稿机制,所谓"文学体制"可以看成是范围更广的"把关"现象.网络上即兴的、化名的或经过反复转贴的无名氏的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文学体制,大量的写作者不是文学精英或以写作谋生的人.许多作品没有现实和想象的区分,在篇幅与修辞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性.后现代文本的所有特征在网络文学中表现得最为典型.感受、冲动、表达欲望对决规范和体制.网络写作从文学体制中解脱的过程就是网络文学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的界定依据应为是否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因此,女性文学专指女作家创作的体现自觉而成熟的女性意识的反映女性生活、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文本.女性文学在新时期主要是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学中"人"的意识的自学以及女权主义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女性文学批评的活跃而产生并逐渐形成高潮.新时期女性文学所走过的是由"人"的自觉到"女人"的自觉与强化.成熟的女性文学应该纳入人学理论框架中去思考与创作,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女性自身和人类的双重信息,性别意识淡化与超越应该是女性文学的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5.
六年小学生活,是小学生品德形成与成长的重要阶段.注重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加强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为此,在探究班级管理育人模式中尝试着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创设情境诱发"认知"体验、引入故事丰富"情感"体验、展开讨论端正"态度"体验、开展实践深化"价值观"体验四方面入手,探究体验性育人模式,使其成为品德...  相似文献   

16.
吕沙东 《文教资料》2015,(2):154-156
小学教育专业课堂是我国高师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根据教师教育改革和小学语文教育实际需要,回归经典,回归经典阅读,是文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国文学经典解读,可以培养学生文学感受能力和博雅气质。在教学中,教师运用阅读理论和文本解读方法,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真实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多视角、多层面体验感悟,探寻发现经典的多元意蕴及形式魅力。学生在经典阅读实践过程中,体验人类共同文化智慧,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熏陶,获得审美愉悦并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一个动态的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尝试构建了"互动--开放"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形式主要有"课堂讨论--培养学习主体的平等观念"、"情景体验--培养学习主体的文学悟性"、"文学导读--培养学习主体的研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尚文先生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文学应该成为"人之为人的内在需要",成为"人之为人的外在规范",成为"自觉的必然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和追求是人的行为动作的原动力,这其中"体验"就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情与课堂教学失败的自身案例进行反思,从小说阅读入手探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经验,进行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对话"活动中认识自我,感受人性,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成长,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