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栀子油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萃取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SPME-GC-MS联用能较好分析栀子油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5种栀子油挥发性成分,其中22种成分具有天然植物香气,以异佛尔酮为代表的含有"-三甲基-环己烃-"结构的化合物有8种,初步判断为是形成栀子油特征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种研究卷烟商标残留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分析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与GC-MS联用对卷烟商标残留有机挥发性成份进行分析。并对纤维头类型、平衡时间、萃取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着重对SMPE重复性进行了讨论。确定SPME条件为65μmCW/DVB纤维头、平衡时间为20min、萃取温度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分析羟基环已基苯甲酮、二苯甲酮、酯类化合物以及苯系物,为卷烟商标质量控制与有害成份监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冷藏对枇杷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液相色谱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冠玉枇杷在温度为(6±0.5)℃,相对湿度为90%~95%的环境下果实的滋味特性、酸度、糖组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枇杷的酸味下降明显,贮藏14 d后味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5.17%,酸味、甜味与可溶性固形物、pH值呈高度相关性,与可溶性糖缺乏关联性。蔗糖含量在冷藏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质量损失率为56.7%。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枇杷果实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为枇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接近40%。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会发生变化,己醛的相对含量会降低,(E)-2-己醛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在冷藏过程中,冠玉枇杷果实的酸味明显下降,蔗糖含量显著减少,主要香气成分己醛和(E)-2-己醛可以作为枇杷采后贮藏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贮藏14~21 d期间是风味变化较为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琳  吴养育  王莹莹 《包装工程》2015,36(13):24-31
目的研究食品包装材料常用的5种粘合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粘合剂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分析计算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量化强度值、气味和浓度,鉴定粘合剂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并对挥发性组分及浓度进行定性、定量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HS-SPME/GC-O-MS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粘合剂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类别及浓度;各粘合剂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粘合剂中有33种嗅感物质,其中乙酸、丁酸、丁酸甲酯、1-丁醇和壬醛存在于大部分的粘合剂。结论粘合剂中含量最丰富的挥发性化合物是乙酸,其含量范围为22 900~8 930 000 ng/g,最佳的萃取纤维时间为15 min,最优萃取纤维是DVB/CAR/PDMS。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饮用水源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USEPA8270分析方法为基础,参照国内外有关SVOCs分析方法,建立二氯甲烷液液萃取、GC-MS同时定性定量饮用水源中21个组分SVOCs的方法;21种SVOCs的RSD为2.01~8.13%;回收率为40.2~91.5%;方法检出限为0.06~1.00μg/L,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各化合物的标准限值要求;应用于中山市3个饮用水源地样品SVOCs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SPE)-选择离子(SIM)-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测定蔬菜、水果中嘧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均质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二氯甲烷定容。添加量为0.05μg~1.00μg时,回收率为88.0%~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5.0%,检出限为:0.0016μg·g-1。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吹扫捕集技术、静态顶空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原理及饮用水中VOCs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的条件参数、应用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菠萝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提取成熟菠萝的芳香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9种芳香物质成分,约占总峰面积的91.53%,其中分离出烃类(8种,27.6%)、酯类(8种,27.6%)、酮类(3种,10.3%)、醇类(3种,10.3%)、醛类(2种,6.8%),还有酚、呋喃、酸、杂环、胺类各一种各占3.4%。为进一步评价菠萝品质和利用芳香物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卷烟和食品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般来说,同一卷烟商标,条盒比小盒的VOCs含量要高一些,接装纸和内衬纸VOCs含量大大低于条盒和小盒;条盒和小盒VOCs含量随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放置同样的时间条盒中UOCs挥发慢,小盒挥发快。同时对卷烟与食品包装材料VOCs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安全性探讨,后者被检测有苯系物存在,会给消费者身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定性分析烟叶和成品烟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共鉴定了烟叶中的29种挥发性成分和成品烟中的20种挥发性成分。该方法简单、快速,适用于烟草样品的定性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绿色低碳卷烟材料的应用是助力烟草工业企业向节能减碳型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向消费者传达绿色低碳概念的“纽带”。方法 介绍烟草工业企业在降重减碳、降解材料减排、循环减排、印刷工艺减排以及智能化绿色设计减排5个方面的应用。结果 用减重、材料替换和V槽工艺减少生物基碳使用,利用丰富的可降解资源减少木材使用,用环保材料替代不可降解材料,让烟箱和香烟固弃物循环再利用,优化纸张效果替代印刷工序和油墨,通过数字化平台打造让设计高效、碳足迹可视、绿色低碳概念,从设计源头到产品输出渗透到卷烟包装材料中的各个环节。结论 未来,还需聚焦于纸基功能材料和其他行业在“双碳”目标中的新举措,纳米纤维素、木质纤维素、非木材纤维和可食性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碳交易、碳信用、碳捕捉材料等应用,以及不断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中融入AI概念,不断解放科研人员去做创意性工作,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评价卷烟包装材料外观质量的检测方法,用于对卷烟包装材料的表面印刷适用性进行预判,以提高印刷效率。方法 以水雾面积作为对卷烟包装材料外观质量的主要评价对象,筛选卷烟包装材料印刷面的表观特性。对烟标表面粗糙度、平滑度、亮度、摩擦因数、粗糙度、表面形貌与水雾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卷烟包装材料外观质量(水雾面积)与粗糙度、亮度等参数相关,与平滑度、摩擦因数等参数不直接相关。在433~818 nm的微观粗糙度内,水雾面积随着粗糙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当微观粗糙度大于818 nm时,水雾现象不存在。结论 基于白光干涉仪的微观粗糙度可作为卷烟包装材料外观质量(水雾现象)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指标,该方法为解决烟包印刷行业的水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国内常用的塑料药物包材的挥发性、半挥发性、非挥发性物质及金属元素等提取物质的检测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为塑料药物包材可提取物质全景分析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塑料药物包材中不同可提取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目前,国内塑料药物包材日益更新,但可提取物的分析手段单一、检测分析方法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数据库。结论 药物包材的相容性研究在国内起步不久。针对目前存在的塑料包材可提取物的分析手段单一、不全面,缺乏相应的数据库等问题,现阶段亟需构建分辨率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筛查范围广的方法,对药物包材可提取物质进行全景分析,减少因包材安全性不良引起的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5款包装印刷品中对气味贡献较大的成分。方法 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萃取头、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含量的影响,建立一种包装印刷品气味成分检测方法。结合解卷积+匹配度法+保留指数法对检测出的化合物进行定性识别,通过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对气味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化合物的气味阈值,筛选关键气味成分。结果 得到了最佳的分析条件,采用50/30μm聚二乙烯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固相微萃取头,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80°C,解吸时间为10min。在上述最优条件下,5款包装印刷品被鉴别出43种关键性气味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杂环类、酯类、醚类、胺类等八大类。结论 该方法可为后续包装印刷品气味分析、异味预警、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改进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清  邱月  余秋玲  龙梅  陈豪  张永梅 《包装工程》2021,42(9):177-18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建立同时测定药用复合包装袋中8种异氰酸酯含量的方法。方法将药用复合包装袋剪成尺寸(长×宽)不大于5 mm×5 mm的小碎片,采用二氯甲烷超声萃取40 min;萃取液经氮吹浓缩后,采用GC-MS法分析。采用TG-5MS色谱柱,将进样口温度设为200℃,柱温箱初温设为40℃,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可实现8种异氰酸酯的有效分离。结果8种异氰酸酯在质量浓度为0.02~5.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检出限为0.001~0.006 mg/kg。药用复合包装袋中的异氰酸酯在低、中、高等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0.3%~111.7%,相对标准偏差为0.6%~5.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为药用复合包装袋中异氰酸酯的检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海山  郭蕾蕾  李莹  路萍 《包装工程》2018,39(21):92-95
目的 通过对水性油墨的印刷工艺进行条件优化,对比、分析不同工艺下的印刷品中溶剂残留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方法 在相同的生产工序和生产批号下,从不同的生产车号中随机抽取平行样,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溶剂残留的测定。结果 乙醇和乙酸正丙酯的绝对偏差大于0.1 mg/m2,但其相对偏差小于10%,其他成分的绝对偏差均小于0.1 mg/m2,重复性较好;在相同分类、不同车号下,4类残留控制物的测定总量均远低于指标值,稳定性较好。结论 水性油墨既能满足环保印刷的要求,又能避免出现溶剂残留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酱肉在PET/AL/PE铝箔包装、PET/PE透明包装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SPME–GC–MS)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酱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酱肉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醇类,其中苯甲酸乙酯、乙酸芳樟酯、癸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柠檬烯、壬醛、正己醛、(–)–4–萜品醇、桉叶油醇、芳樟醇、乙基麦芽酚、茴香脑的ROVA值大于1,为关键风味物质。PCA分析得出,2–甲基丁酸乙酯、(E,E)–2,4–壬二烯醛、正己酸乙酯、2,5–辛二酮、(1R)–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3–甲硫基丙醛、异丁酸乙酯、茴香脑为特征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另外,通过对在PET/AL/PE铝箔和PET/PE透明包装下,酱肉各类风味物质含量、主体香味物质和异味物质ROVA值、主成分分析的比较,说明不同包装材料对酱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含量均有影响。结论 从长期检测的结果看出,PET/AL/PE铝箔包装比PET/PE透明包装可显著地阻止脂肪氧化,较少生成异味物,可更好地保护酱肉的香味,为酱肉的贮藏保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纸质包装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优化超声提取纸质包装材料中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方法,提取液使用GC-MS进行分析,采用全扫描和离子扫描方式确认每个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离子.验证该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后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 得到优化后的超声提取条件,乙腈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0 min.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检出限为0.01~0.05 mg/L,定量限为0.02~0.10 mg/L,标准添加实验的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2.0%~2.6%,回收率为98%~105%.结论 该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较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于实际纸质包装样品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女士香烟包装设计探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苏燕 《包装工程》2011,32(20):12-14
针对女性烟民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的现状,以及通过分析女性香烟包装的现状,透析女性吸烟群体心理特点,进而对女性香烟名称、外包装设计、烟盒形态进行新的定位,并围绕吸烟有害健康、倡导健康生活主题,通过运用设计的包装语言,对女性香烟包装进行设计创新,起到鼓励女性烟民吸低害香烟、弱化香烟心理依赖,以此体现女性香烟包装设计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