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2.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3.
试论徐陵骈文与其政治生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陵骈文大多是在政治活动中创作的。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有为而作。通过徐陵骈文,可以看出六朝骈文与当时文人的政治生活的密切关系。尽管徐陵及其他六朝文人的骈文创作中,有许多他们自己参政、议政和代人立言的公牍文,但六朝骈文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清代以来,明代就被认为是骈文的衰微期。其实,晚明骈文已从明、暗两线振起。明线主要表现为四六表启走向繁荣,特别是启文盛行;暗线则主要表现为不以“四六”为名,但具有骈文之实的六朝文流行,序跋、辞赋等都可使用骈体。清初骈文延续这一态势,但偏重于学习六朝骈文而不是宋元明四六,从偏于应用性转向更重文学性。这种演进不仅实现了骈文对“四六”的超越,完成了体裁、题材和风格新变;同时又追认六朝之文为骈体,区分骈文为六朝体、唐体、宋体,批评宋元明四六局限于馆阁公牍等,从而确定了“大骈文”范畴,进一步彰显了骈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特征,推动了清代骈文的复兴,促进了中国骈文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骆宾王强调文学的情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是有感而发,表现在他的骈文创作上,既有昂扬壮大的爱国情怀,也有亲人朋友之间的离别相思,也有许多作品是应景之作,但也能切景抒情,表达个人的情感.他的作品受到六朝以来骈文创作的影响,在艺术上有一种程式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六朝骈赋在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渐趋成熟,使它在传统的抒情功能之外,更增加了叙事的便利。沈炯的《归魂赋》将家国之事融为一体付诸骈文,突破了骈文难以叙事的缺憾。《归魂赋》叙事结构、叙事文体和叙事语言的成功运用不仅推动了骈文叙事的发展,而且代表了六朝骈文的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7.
论初唐四杰对骈文的革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初唐四杰的文学观及骈文作品的分析,展示他们在唐代文学和中国骈文发展史上的贡献,即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从为情纬文的角度出发,改革六朝以来的骈文文风,使初唐骈文在思想内容和审美形态上展现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六朝动荡不安的政局下,往往出现有大量的骈体的诏、策、劝进文等反复劝进揖让的表面文章,这种现象是六朝贵族政治和唯美文化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在六朝这个注重文采的时代,骈文不仅是一种艺术美文,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功用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骈文在六朝成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在文学自身的自觉、审美意识的觉醒、文学及文学家地位空前提高和统治阶级的倡导的相互作用下开始成熟的;而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骈文的审美也体现出语言对偶、辞藻华美、运用典故、讲求音韵声律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三十六体骈文汲取六朝骈文的精粹,同时又融合了唐骈的特点,既保存了骈文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汲取了散文叙事说理的优点,实用性增强,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在典丽精工中展现叙事议论之美。  相似文献   

11.
对六朝骈文学产生的原因、发展的情况以及学术史意义作比较全面地论述,揭示六朝骈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探讨其残丛小语式的表现形态,并指出其对骈文学发展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本单元文言文承接第一册的文言文,选唐代散文家的四篇散文。我们不仅要从思想内容上去综合分析这四位作家各自的见解、主张,而且要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唐代的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是最高的,唐代的散文也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的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初唐时期,虽然仍以骈文为主,但已经透出新的气息,本  相似文献   

13.
由彭兆荪辑选、徐达源参校的《南北朝文钞》,体现出了选者以六朝骈文为尊尚的编纂旨趣和反对俳俗、推崇渊雅的骈文主张。在文学史价值上,该选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骈文正名的效果,同时对后世骈文选本编纂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堪称清代以六朝为主要收录对象的骈文选本中重要的一部总集。此外该选本也有不小的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骈文通义·流变》和《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中,钱基博和钱锺书对骈文的流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认为骈文在西汉初步形成,历经汉、六朝、唐宋明和清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特点不同。骈文产生变化的原因与时代背景有关系,也与作家个人的"才力"、"才气"有关。  相似文献   

16.
唐代女性创作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表现出独特的风貌第一,唐代女性创作主体身份复杂,人数众多。第二,唐代女性创作体裁以诗文为要,变诗出词。第三,唐代女性作品中,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儒家伦理与政教意识相统一;艺术表现上体现出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这种盛况的原因也是多样的第一,唐代女性地位的改善是其创作繁荣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创作繁荣的潜在动力。第三,唐代女性的才思敏捷是其创作繁荣的内在基因。第四,唐代文人唱和是女性创作提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唐文坛重要人物,陆贽对六朝以来的骈文形式进行了改革,"骈中求散",努力改变六朝以来文章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现象,将繁复的骈文化解为简单的骈文,改变了原来六朝骈文"抽黄对白"的局面,不再追求辞藻的华美,代之以一种平易朴实的语言,继承并发展了六朝骈文以来的"潜气内转"的传统,将文章的气势一以贯之,成为新型的骈文。  相似文献   

18.
清许梿评选的《六朝文絜》是六朝骈文的著名选本。对《六朝文絜》的评选特点、方法和体例加以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许絜的文学批评观,从而窥测清季文人的六朝骈文接受史观、并探寻清代骈文复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骈文在六朝的抒情问题作一总体的描述,对传统所说的骈文抒情性差的问题作一反思,指出六朝骈文在情感抒发的发展中有一个从叙事抒情到代人抒情,再到以景抒情,最后发展到典故抒情的完美运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程式化过程.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骈文更多的是注重文章的形式完美.  相似文献   

20.
张之纯《中国文学史》明确提出骈俪之文肇始于陆机。谭家健认为骈文发轫于东汉末年。钟涛博士从语言文字的特殊性角度探讨了骈文的起源。于景祥认为骈文产生于魏晋时代,在六朝广为流行。骈文的起源或形成是在阴阳思想成为普遍的世界观,即阴阳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在辞赋的影响之下,在辞赋之外的散文中连续使用骈化句式。骈文最根本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骈,骈文是有意识连续骈化之文。辞采、典故、声律等是骈文在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次要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