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需要出发,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农业探索较为成功的范例,阐明了股份合作制农业的涵义、基本功能及其基本特征,论述了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土地流转的改革与新发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行股份合作制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民的一个创造,它是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产生的。业已引起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并为消除城乡分离、工农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推动农村产权制度变革,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及其特征 农业股份合作制是兼有股份制与合作制两种经济的特点。股份企业是生产要素资金的联合,合作制企业是以劳动为主的联合。股份合作制,既有资金的联合,又有劳动的联合;收益分配上,既按劳分配,又按股分红。因此说农业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密不可分,结合黑龙江省省情从研究农业信息化如何带动我省农业产业化;我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我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建设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制,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应当是信息化建设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把农、工、商优势集为一体的农业股份合作制使我国某些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技术优势的农村社区,在十几年时间内很快就发展成集农、工、商一体化高效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如东南地区的"华西村集团"、中原地区的"南街村集团"就是典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农村.优质高效的农业、富裕的农民、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农村,必将伴随农业股份合作制的普遍推行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解释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经济效益,并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主要的结论是: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论上能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而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配置、农民就业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土地级差收益的分配是导致该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前提和根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村和城镇出现的股份合作经济,是在改造乡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构建明晰的产权制度,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创造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那时起,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向诸多领域延伸,其中包括土地股份合作制,具体表现形式异常丰富,有的偏重股份制,有的偏重合作制。笔者曾研究过“股份合作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对土地股份合作制未作专门考察,本文运用间接资料,仅就土地股份合作制的一般根据,谈些粗浅看法,先从股份合作制的本质内涵说起。一、股份合作制的内涵规范地说:“股份…  相似文献   

7.
论农地股份合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首先,它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与发展,这主要从产权关系、经营过程及分配方式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次,它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的第二次飞跃与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文章最后强调,在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对现行农村经营体制中家庭承包经营层次与集体经营层次存在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体制创新 ;探讨了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以股份合作制改造集体经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推动农业进行微观经济基础改造和中观层次重组两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列宁合作制思想与中国农业的"两个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农业合作制思想涉及合作制的方法、原则、条件和合作社性质,开创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我国当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即将推行的股份合作制,则是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飞跃”。它既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列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新技术扩散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产权不明晰、农户小规模经营等特点导致农户缺乏使用高新技术的主观动力和客观条件,农业高新技术扩散困难重重。土地股份合作制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以稳定,并有效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创造了条件,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扩散的内生性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农村发展大势的两个关键点,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手段和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有利条 件。皖北地区作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和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基数大质量不优、粮食产量高库存压力大、要素错配导致农产品 结构扭曲、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负效应等方面因素制约了皖北乡村的振兴。助推皖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是 加快皖北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深化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代俄国农业落后,除了农奴制改革不彻底的社会原因之外,还有技术原因。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农业耕作技术陈旧、农民文化素质低下和整体科学技术落后,都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既要重视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也要重视农业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3.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重点解决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当商品供求平稳,某些商品供大于求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重点是解决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后者主要表现在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因市场功能被扭曲而导致要素配置被扭曲倒逼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矫正行政配置要素而造成的扭曲现象,以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而要提高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就必须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有序流动起来,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使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弥补财政支农不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收益,都具有关键性作用。立足于中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现实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政策性金融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行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背景下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转变为现代化适度规模农业经营模式,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核心理念在于农业产业化。而要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就必须把现代工业、商业、物流、金融、保险等因素引入农业与农村,其中关键的还是市场成熟资本的引入。但这种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反还要坚持它。这就需要以开放、创新的精神与方法改革现有的农业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印度独立后农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并对这期间农业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重点探讨了印度贸易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及其对农业增长、贫困削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贸易自由化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使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向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方向转变;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在粮食安全方面,人们的粮食物质上的可获性已经得到满足,粮食经济上的可获性也随着PDS的实施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成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模式;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深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1.改革改造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创新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3.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4.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5.努力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和实践都证明,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出路,而农业产业化又必须以品牌化作为途径。因此,本文运用农产品品牌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增城菜心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等,从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两个飞跃”是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和采取的两个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历史经验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