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研究区沉积相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地质、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 系统研究了惠民凹陷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相,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浊积扇相、湖泊相,其中三角 洲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 5 种微相,浊积扇相包括沟道、沟 道间、沟道前缘、沟道侧缘及外扇泥等 5 种微相,湖泊相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微相。 平面上,三角洲、 沟道沉积均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垂向上,沙三下亚段发育三角洲沉积,沙三中、上亚段发育浊积扇、半深 湖—深湖沉积。 从沙三下到沙三上沉积期,砂体反复进积、退积,并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研究区水体虽也有 短暂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开展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为储层综合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是进行已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东部某油田某区块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18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地层流动带指数、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值系数和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识函数。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3类,并指出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划分的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及实际开发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一段冲积环境储层,开展了流动单元划分参数筛选和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在划分流动单元时,渗透率是其基本参数,对层间弱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强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原油性质差异大的多油层砂岩合采、厚油层等不同类型油藏,要分别取舍孔隙度、有效厚度、流体性质等不同的参数;自组织迭代模糊聚类算法比系统聚类法的效果要好,是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低渗透储层孔喉半径研究过程复杂的问题,以毛管导电通道模型为基础,引入视导电通道截面积,得到了忽略岩石和油的导电性后的孔喉半径计算方法,利用测井资料中部分参数,即可计算出孔喉半径。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孔喉半径和压汞法测得结果吻合度为0.70,从地质统计角度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依据孔喉半径将流动单元分为4类,根据研究区流动单元与产能之间的关系,针对目标油藏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开发方式。该研究对同类型储层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综合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差异、水驱油效率差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差异等流体分布和变化过程的应用基础学科和前缘学科。开展流动单元的研究对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特别是对二次采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对国内外近20年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并提出了对流动单元研究一些认识和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深入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姬塬地区长6低孔低渗透储层的精细化分及评价,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有效厚度(h)、渗透率纵向变异系数和储层品质系数(RQI)这五个特征参数,利用岩性-物性划分法和多参数聚类分析法把姬塬地区长6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流动单元。研究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含量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决定研究区不同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影响因素,Ⅰ类、Ⅱ类好的流动单元面孔率高,粘土矿物含量相对少,溶孔发育,孔隙连通性好,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好,是今后进一步生产开发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7.
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不同,不能毫不区发地用同一渗透率模型描述,利用流动带指标(IFZ),将真武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E2S1^6)储集层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每一类流动单元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在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参数精度更高,且反映了储集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地质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8.
XX凹陷N地区为低孔低渗储层,开发难度大,为合理高效开发,此文结合岩心物性分析、岩心压汞分析、试气分析和测井分析等资料,利用FZI值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类;对各类流动单元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参数以及渗流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分类后的三类储层对应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渗透性差异明显,且每一类储层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征基本一致;利用实际井资料对比与验证,说明利用FZI值划分储层类型,区分效果明显,验证了FZI值划分储层类型的合理性。利用FZI值划分低孔低渗储层类型,对于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水运动规律及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性,可分步骤建立流动单元模型。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储层层序内部结构与分隔单元,从沉积单元入手,在建立储层建筑结构和砂体连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码头庄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应用流动单元空间分布可定性分析其储量动用状况并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相似文献   

11.
流动单元能够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预测和油田开发,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储层参数。优选了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净毛比等9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流动单元的模糊评价矩阵;求取评价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流动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来定量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利用该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进行研究,其流动单元类型以E类和G类为主,M类占一定比例,P类鲜有发育,各类流动单元的物性差异大。在储层建筑结构指导下预测出七区西Ng52+3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E类流动单元分布在侧积砂坝内,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内核";G类流动单元围绕E类流动单元展布,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主体";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废弃河道和天然堤内。  相似文献   

12.
渗透率和渗透率分布对于有效的储层描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储层岩石物理相理论,利用流动单元划分的方法计算储层渗透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丙烯腈急冷塔喷淋系统流道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现有丙烯腈装置急冷塔循环液喷淋器的分流流道进行了研究。对喷头堵塞情况作了理论分析,并运用计算机编程模拟计算出喷淋器中各喷头的流体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流流道的优化方案,从而改善了急冷塔内的操作状况,减少了丙烯腈在急冷塔内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异丁烯选择性叠合工业化装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方法①增加水洗塔,用于脱除C 4原料中金属阳离子和碱氮化合物;②取消将TBA直接注入至催化蒸馏塔的管道和相关设备;③采用包含“催化蒸馏塔+高压塔+低压塔”的三塔变压精馏流程对TBA-二异丁烯共沸物进行分离;④取消用于控制反应器温升的外循环回路。结果①将C 4原料中金属离子、碱性氮化物质量分数降至1 mg/kg以下,可保证催化剂长周期运行;②采用与C 4组分形成共沸的、来自水洗塔的溶解水和游离水作为催化蒸馏塔叠合反应的抑制剂,降低了TBA耗量及设备费用,简化了流程;③分别在高压塔、低压塔得到TBA质量分数≤100 mg/kg的叠合油、纯度大于99.99%的TBA;④在相同的条件下,降低了因反应产物返混造成的副反应产物生成量,使二异丁烯的选择性提高3%~7%、叠合反应器催化剂用量降低20%~40%。结论装置经优化后可生产高纯度的二异丁烯产品,并可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不同煤储层条件下煤层气的最优开发方式,结合静态地质资料与动态生产资料,利用数值 模拟技术,对郑庄区块煤层气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分及开发方式的优化。结果表明,区域性的单井产量差异是由于水力压裂技术与煤储层地质特征不匹配造成的,单井产量受煤体结构、解吸压力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郑庄区块可划分为4 类开发地质单元,其中Ⅰ 类和Ⅱ类开发地质单元适合直井的开发方式,Ⅲ类和Ⅳ 类开发地质单元适合多分支水平井的开发方式。Ⅰ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直井井距为280 m,单井具有2 000 m3/d 以上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10.8%,经济效益好;Ⅱ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直井井距为240 m,单井具有800~2 000 m3/d 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10.2%,经济效益较好;Ⅲ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分支间距为80 m,单井具有3 000 m3/d 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7.2%,经济效益较好;Ⅳ 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分支间距为60 m,单井具有3 200 m3/d 的产气能力,但收益率仅为3.1%,经济效益差,不具备投资价值,需等待工程技术提高后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0.7 Mt/a连续重整装置使用国产连续重整成套技术进行改造的情况,对改造后装置出现的循环氢压缩机喘振、反应加热炉热负荷不足、催化剂循环提升不畅、不能低碳烧焦、催化剂再生系统氯腐蚀并跑损催化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整改优化后,国产先进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发挥,装置实现了满负荷平稳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热油管道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逐渐降低,油流粘度增大,流动状态可能由素流变为层流。流态变化所产生的摩阻损失不仅与原油物性有关,还与管道的热力务件有关。径向温降是影响热油管道层流状态摩阻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能耗的连续性和合理性确定出流态划分的界限,并根据水力学公式和热力学公式,确定热油管道层流状态下的摩阻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划分构造单元是明确盆地内部基本构造特征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需要.在消化、理解前人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依据盆地内部地质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和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的展布,将该区划分为4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11个Ⅱ级构造单元,16个Ⅲ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9.
根据装置特点和优化方案,对洛阳分公司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进料结构进行了调整,Ⅰ套FCC装置由加工大部分闪蒸塔底油、掺炼部分精制蜡油改为全部加工精制蜡油,Ⅱ套FCC装置由加工大部分精制蜡油、掺炼部分闪蒸塔底油改为加工全部闪蒸塔底油、掺炼部分加氢蜡油,操作条件也进行了调整。Ⅰ套FCC装置因原料性质改善,轻液体收率增加了2.35百分点;但是Ⅱ套FCC装置出现了轻液体收率偏低、能耗偏高等问题,两套装置总的轻液体收率低于优化调整前。对Ⅱ套FCC装置的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轻液体收率上升了1.23百分点,两套装置总的轻液体收率平均上升0.40百分点,同时Ⅱ套FCC装置能耗下降了211.84 MJ/t,取得了明显效果。提出了Ⅱ套FCC装置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