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83例66~89岁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CEA组45例和PCIA组38例,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并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两种镇痛方法镇痛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hSaO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A和PCEA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镇痛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PCEA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髋部骨折病人的护理重要的是需要一个护理团队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整体护理模式(integrated care pathway ICP)即可提供一个及时的、高质量的护理团队和成本-效率方式[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内科调整、手术、康复锻炼、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00例,年龄6096岁,通过随机数法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150例,综合治疗组150例;对老年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进行FR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比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术前评估,最终综合治疗组148例,传统治疗组146例。两组患者一般属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年随访中,综合治疗组的再骨折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模式较传统模式,可以明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再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促进DVT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6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病、呼吸疾病、肝病、肾病、风湿病及痴呆等危险因素。结果术前34例(8.8%)确诊为DVT,其中股静脉2例(5.88%),胭静脉4例(11.76%),胫后静脉l例(2.94%),单侧小腿肌间静脉20例(58.82%),双侧小腿肌间静脉5例(14.71%),腓静脉2例(5.88%)。术前因肺动脉栓塞死亡3例。BMI≥30.0 kg/m~2、风湿病史、合并≥3种内科疾病为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高,BMI≥30.0 kg/m~2、风湿病史及合并≥3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入院后应评估血栓风险,积极预防,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年龄≥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者,共663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造影明确是否发生DVT,发生DVT的患者术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果:61例患者术前通过静脉造影确诊DVT,DVT的发生率为9.2%,均未表现出任何DVT的临床症状或体征。DVT发生距受伤的中位数时间为82 (36,125)h,距急诊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22(8.5,48)h,入院后等待距发生DVT的中位数时间为42(19,65) h。所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血栓并发症或其他与滤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为9.2%,对于这些DVT患者,行IVC植入术可能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与老年髋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关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大会,把骨质疏松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即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主要包括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这一问题日益突出,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一般是指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也不断上升,1997年有学者推测,到2050年每年发生髋部骨折人数将高达730万至2 130万之多[1]。跌倒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首要原因,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增加,其中尤以女性病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0∶2.5~3.0。由于老年病人常伴发多种疾病,使其麻醉和手术风险显著增加而  相似文献   

9.
徐琥钧  吴剑波  高成杰  王飞 《山东医药》2021,61(14):100-10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高龄、基础情况差、合并症多、认知障碍以及对全身性镇痛药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增加等原因,使其急性疼痛管理往往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周围神经阻滞逐渐被推荐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镇痛.周围神经阻滞可以为髋部骨折的患者提供快速起效的、特定部位的镇痛,并且比单纯的药物镇痛更有效.目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常用的周围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 收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138例,其中女性106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 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e 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 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 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态平衡功能对老年髋部骨折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病中心就诊体检、年龄60岁的受试者进行8种静态体位平衡功能测定,收集受试者髋部骨折病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测试内容为8种静态体位下的稳定性指数、体重分布指数、姿势摆动频谱以及跌倒指数等。共纳入141名受试者,女性117名,男性24名;平均年龄(71.40±6.81)岁;按有无髋部骨折史分为髋部骨折组(A组65人),无髋部骨折组(B组76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OR=8.458,P=0.004)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的0.35~0.50Hz频率强度(OR=6.883,P=0.009)与老年髋部骨折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睁眼自然站立体位的体重分布指数及闭眼头向前倾体位0.35~0.50Hz频率强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相关,有可能成为老年髋部骨折的早期预估以及骨折后康复治疗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是由多个学科专家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专家的意见基础上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已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在MDT模式下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病人预后[1-2]。而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参与及配合可提高手术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在MDT模式下,术前个性化多次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皮下注射传统抗凝药物依诺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第1天给予口服自拟的补气通脉汤预防深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流状况和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6.98%)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补气通脉汤通过补气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术后认知障碍(POCD)是术前无精神异常的病人出现术后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意识、认知、记忆、定向、感知、运动行为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预防POCD的出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临床课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老年髋部骨折48 h绿色通道的建设设想,旨在探索符合老年人特殊体质的救治方案,以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提高关节功能康复为目的。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快速康复,多学科协作等为基础,作一综述探索以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髋部骨折48 h绿色通道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且已经成为一项公众的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功能不全等合并症,且各脏器机能均不同程度衰退,故其围术期死亡率高,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然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尤其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其麻醉、手术风险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应用于老年髋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治疗的老年髋部不稳定骨折病人182例,分为MDT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其中MDT组90例,对照组92例。所有病人随访1. 5~3年,参照Harris评分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组的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1年内死亡率。结果 MDT组病人入院后1、4、12、72周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MDT组的手术率为88. 9%(8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 8%(55/92); MDT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 7%(24/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 4%(74/92); MDT组的1年内死亡率(11. 1%)明显低于对照组(31. 5%)。结论 MDT治疗可提高老年髋部不稳定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手术率,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内的死亡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