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结合吸收式热泵和溶液除湿技术特征,提出了基于吸收式制冷和除湿溶液再生的复合冷源系统。以中央空调常规冷源系统为比较基准,分析了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供冷成本和减排效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输冷距离为5 km,废热价格为20元/GJ时,新型复合冷源系统的年供冷性能系数达23.9,供冷成本为115.6元/GJ。与常规冷源系统相比,新型复合冷源系统年供冷性能系数提高了175%,供冷成本降低了33%,年电耗量降低了77%,可实现深度利用工业废热,大幅降低电网夏季负荷压力。新型复合冷源技术为高效供冷和工业废热深度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冷藏陈列柜运行能耗,将自然冷源引入具有储能装置的冷藏陈列柜,对搭建的自然冷源食品冷藏陈列柜系统的5种工作模式(制冷机组单独供冷、制冷机组供冷+蓄冷、蓄冷罐供冷、自然冷源供冷和自然冷源供冷+蓄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工作模式下,均能使柜内温度维持在-1~7℃之间,符合冷藏陈列柜食品冷藏要求。在制冷机组供冷+蓄冷模式下,以2.34 m^(3)/h的乙二醇溶液对蓄冷罐蓄冷12 h后,蓄冷罐能够储存121400 kJ的冷量,该冷量可使柜内温度在9 h内维持在-1~7℃之间。当室外温度低于-4.5℃时,可运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当室外温度小于-8℃时,利用自然冷源对陈列柜供冷的同时可以对蓄冷罐蓄冷。运行蓄冷罐单独供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能够使系统的能耗分别降低68.45%和55.42%。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冷藏陈列柜运行能耗,将自然冷源引入具有储能装置的冷藏陈列柜,对搭建的自然冷源食品冷藏陈列柜系统的5种工作模式(制冷机组单独供冷、制冷机组供冷+蓄冷、蓄冷罐供冷、自然冷源供冷和自然冷源供冷+蓄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工作模式下,均能使柜内温度维持在-1~7℃之间,符合冷藏陈列柜食品冷藏要求。在制冷机组供冷+蓄冷模式下,以2.34 m3/h的乙二醇溶液对蓄冷罐蓄冷12 h后,蓄冷罐能够储存121 400 kJ的冷量,该冷量可使柜内温度在9 h内维持在-1~7℃之间。当室外温度低于-4.5℃时,可运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当室外温度小于-8℃时,利用自然冷源对陈列柜供冷的同时可以对蓄冷罐蓄冷。运行蓄冷罐单独供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能够使系统的能耗分别降低68.45%和55.42%。  相似文献   

4.
正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建设10个冷站,总投资约40亿元,总供冷量40万RT,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区域集中供冷群,将为前海深港合作区办公、商业、酒店等公共建筑提供空调冷源服务。顿汉布什为5号供冷站一期项目提供了区域集中供冷解决方案。5号供冷站位于前海深港合作区08-01-01地块,采用电制冷和冰蓄冷工艺系统,总装机容量约3.84万RT,总蓄冰量约15.38万RTh,尖峰供冷能力约6.05万RT,供冷面积约270万m2。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中湿度地区设计搭建了再循环冷却塔实验台,并与辐射末端相结合,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再循环冷却塔进行了性能测试。依照过渡季节和夏季工况,对再循环冷却塔供冷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对不同冷源的供冷方案进行能耗分析,挖掘了再循环冷却塔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潜力。经计算得出,在不同条件下该系统方案相比传统机械制冷供冷方案可节能40%~60%。同时以期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该供冷模式及设计思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集中供冷具有集约用地、错峰降容、智能管控、避免重复投资等特点,但目前集中供冷的冷源机房大多数采用的是一般制冷机房的设计,从工艺设计上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广州某区域集中供冷冷站采用高效机房的设计理念,从管路布置、冷却塔运行方式及泵组配置方面进行优化,提高了整个冷站的能效值,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时也为其他集中供冷项目建设提供了借鉴。鉴于此,研究了高效机房在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高效机房设计的原理,针对目前技术短板提出了优化技术措施,以期最终达到高效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汪瑞东  杨荣海 《机电信息》2014,(33):107-108
在介绍滑落式板冰冷水机组和区域供冷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蓄冰形式特点,对适合区域供冷的蓄冰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动态板冰蓄冷系统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运用,为今后区域供冷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同时表明动态冰蓄冷在区域供冷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新型沟槽充液式辐射板供冷特性进行研究,利用冬季室外低温环境作为冷源,沟槽内部充有液体,具有较好的蓄冷性能,可在非用电高峰期间储存冷量,用电高峰时释放出来,文中对不同实验工况进行研究、分析,与普通辐射板相比,新型沟槽辐射板室内温度波动较稳定,供冷量为68.4~80.2 W/m2,经过后期设计,有着更大的节能潜质,也可减少室内安装面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区域燃气冷热电联供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震林 《机电信息》2011,(24):212-213
详细介绍了区域冷热电联供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冷热电联供的技术特点,并对不同制冷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横琴新区区域集中供冷(热)系统为例,介绍了区域冷热电联供的良好效果。区域冷热电联供对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冰蓄冷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主机优先和融冰优先控制策略,分析了不同策略下对主机容量的影响,以及两种策略下消耗的电量和电费比较.得出:对于一定的空调负荷,主机优先供冷时,随着主机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增大,总耗电量减小,电费增大;融冰优先供冷时,随融冰供冷/峰值负荷的数值增大,主机容量下降,总耗电量增大,电费减少.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我国的区域供冷供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寿青云  陈汝东 《流体机械》2003,31(11):47-50
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区域供冷供热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经验,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做比较,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供冷供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婕  张媛 《现代机械》2014,(1):35-38
本文对两型直升机动力装置冷却通风系统构型进行了介绍,选取不同状态下的试验数据计算了短舱内不同截面上的冷却比,得出了两型直升机动力装置冷却通风系统地面特性。通过对比可知,B型机的冷却通风系统设计更为合理,其可为今后直升机冷却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一种刀片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对系统各部分的流量及管径进行了设计,同时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来验证其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液冷方案相比风冷方案能够将刀片内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支持的功率从165 W 提升到300 W,采用铲齿冷板和水工质并将流量控制在1.5 L/min 以下能够提高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最后对比分析了液冷和风冷系统的成本,液冷系统成本回收时间约为2.5年,长期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闭式脉动热管搭建试验平台,用紫铜管做试件,管内径2.7mm,全长1384mm,6弯头,丙酮为工质,采用底部电加热、上部分别采用强制对流冷却和自然对流冷却,分析了强制对流下脉动热管的启动特征及性能,对比了不同冷却方式对脉动热管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热管在强制冷却下存在两种启动方式:低功率下呈现间歇性温度突变型启动特征;高功率下呈现光滑缓慢连续启动特征并可以稳定运行。强制对流冷却方式不仅能够改善脉动热管传热,更有助于脉动热管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半导体制冷片产冷量与制冷效率的因素,设计出一种与制冷空间相分离的制冷器,并进行了恒定产冷量制冷实验,得到半导体制冷器在不同制冷功率、外界环境和制冷器安装位置等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利用Matlab数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温度曲线,并提出优化设计理念。该实验研究为半导体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热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相控阵雷达对冷却技术的特殊要求入手,介绍了相控阵雷达冷却系统的特点,对相控阵雷达有源阵面热控制的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如冷板技术、系统实现技术、系统可靠性和可维修性设计、热仿真技术、热参数测试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并对两部采用不同热控制形式的相控阵雷达冷却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冷却方式在实现过程中的仿真分析、系统流程设计等.最后强调了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的相关热控制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功率潜水电机的温度分布规律,以580 kW潜水电机为例进行分析。依据工作条件建立温度场计算模型,实现流固耦合自动传热并可模拟内外冷却介质的流动;以定转子铁耗定值、油摩损耗和铜耗变量作为热源施加方式,基于冷却系统参数影响关系得到温度场与流场间双向耦合关系,由此提出一种冷却系统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研究冷却系统结构参数影响规律,并对比不同叶轮工作特性下冷却系统计算结果以得到最优叶轮参数。室内空载试验和海边负载试验结果表明:铁耗和温度的试验值与仿真值间相对误差在5%以内,所设计冷却系统在不同负载下可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电站用凝汽器均采用水冷、空冷的凝气方式,其耗能耗水量过大,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节能、节水政策不符。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电站用高效复合凝汽器,介绍了其凝汽技术及相对传统凝汽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具体案例做了应用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最终结果表明:将高效复合凝汽器引入电站冷凝系统是技术可行,并能立即带来显著节能节水优势和节省经济开支的。  相似文献   

19.
《流体机械》2015,(10):73-78
建立了基于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及R134a为工质的高温空调器数学模型,分析并比较了R22单级压缩、R22闪发蒸汽冷却和R134a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室外气温度下系统冷凝压力、压缩机排气温度、制冷量、耗功和性能系数。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R134a制冷系统的冷凝压力和排气温度最低,制冷量较小,较R22制冷系统适宜于环境温度50℃以上工况。当环境温度介于42~50℃时,闪发蒸汽冷却技术可有效降低以R22为工质的空调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但冷凝压力和耗功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20.
范伟  刘鑫 《机械》2012,39(4):44-46,66
风电齿轮箱作为风电机组中的核心部件,其维修非常困难,维修费用也极高,为防止齿轮箱的轮齿因超常规的重型负荷而发生损伤故障,研究了风电齿轮箱由于传动摩擦产生热量的分布以及热量传递的特点,分析了风机增速齿轮箱的结构特点,在UG软件中完成增速齿轮箱的参数化模型造型,并导入ADINA软件对齿轮的温度和热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总结出风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思路,为风机增速箱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