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雷达液位计及其构成的液位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液位测量装置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已不能适用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雷达液位计作为一种新型的液位测量装置受到普遍关注。本文详尽地介绍了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测量系统的组成,选型要求和安装要点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峡水电站技改前全厂水位及拦污栅测量系统,提出并简要分析了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导波雷达传感器等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改造后该系统运行可靠、测量准确,提高了电站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光学、计算机技术等各相关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雷达技术、声学技术等非接触式流量测量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简要说明了非接触式测流技术的优点,叙述了采用雷达技术进行明渠流量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美国地理调查局(USGS)应用雷达技术进行非接触式明渠流量测量的监测系统,此系统对我国研究非接触式明渠流量测流方法有着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首次在辽宁地区采用雷达冰厚测量仪对河流冰厚进行测量,文章对其探测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传统人工观测方式进行比测。雷达冰厚测量设备具有轻便,便于携带,操作难度低优点,通过比测分析其冰厚测量精度满足《河流冰情观测规范》(SL59-2015)要求,且可连续测量整个断面冰厚,在北方地区河流冰厚测量中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流流速测量是水文工作的重要内容,涉及防洪安全与管理、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利用雷达测速原理,针对河道中流动的水体对微波信号反射微弱且情况复杂的特点,设计了对多普勒频移信号进行程控放大,跟踪滤波的信号处理电路.经过电路优化设计的仪器,使测验历时变短,耗电减少和便于携带,也解决了因无法跟踪滤波而出现的死机现象,适合野外流动测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12,(9):74-74
主要应用领域:非接触式水位信息采集。技术简介:OTT-RLS雷达水位计专门针对露天测量设计,其水平天线结构、低能耗、宽范围的电压输入和紧凑防水外壳,使朋户在无法从供电网络获取电能的场所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南于雷达传感器采用的是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极其恶劣的场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志芳 《河北水利》2010,(11):32-32
<正>近年,通过工程带水文及其"示范区"建设,水文系统配备了大量的新仪器,笔者现结合工作实践,就电波流速仪的测量原理、使用方法简要介绍如下。1.电波流速仪工作原理电波流速仪是利用雷达多普勒效应,用无接触的方式测量水面流速的一种新型仪器。电波流速仪发射体发射的雷达波照射水面时,部分电磁波能量折  相似文献   

8.
目前,河道水下地形测量中水边界一般采用测船定位或人工肩负GPS现场施测,不仅投入人员设备多、作业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进度。雷达结合罗经和GPS水边界测量集成系统对不同的水边界和水中建筑物测量有较好的辨识能力,实现了水道水边界连续测量和表达,施测精度满足《水道观测规范》1/10 000水下地形测量精度要求,并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特高频雷达监测系统用于界河水文数据的测量,简化了传统的水文测量形式,提高了水文作业的安全性,通过特高频雷达监测系统数据和ADCP走航测量数据的对比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同时将中高洪特高频雷达监测系统数据与新型CPS浮标实测数据进行比对,论证了特高频雷达监测系统的数据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雅男  朱万虎  陈然 《人民珠江》2023,(S2):227-231
针对山区水利工程地势陡峭、植被覆盖比较密且通讯条件差的情况下单独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很难克服山区通讯差的问题,从而影响生产进度,在该地区开展水利工程测量难度大的情况下,提出机载激光雷达结合PPK的技术来开展测量工作。该方法采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获取地面点云数据解决植被茂密的问题,在通过动态后处理差分技术(PPK)解算雷达数据的实时高精度位置信息来解决通讯条件差的问题。选取DJI-M300搭载禅思L1雷达镜头,结合地面站的PPK基站进行航飞作业,生产点云数据,数据进行分类滤波处理后进行实地检查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在水利工程前期勘察测量中可极大的缩短测量生产周期,克服植被茂密及通讯不佳的环境,其生产结果均满足水利工程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的潜入式液位传感器,以网络仪表为核心和载体,可与上位计算机组成远距离水位监控测量系统,自动测量水电站水位,可在水利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PC机实时水位、流速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三工模型试验中水位和流速测量需要,开发研制了一套基于PC微机的水位和流速检测系统。该系统配套八路跟踪式编码水位仪、六路光电式和六中睡电阻式旋浆流速传感器,经试用表明该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抗干扰能力,并且用户界面友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三工模型试验中必备仪器。  相似文献   

13.
静力水准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测值稳定可靠、不受外界干扰等特点,适应大坝监测环境。在碧口大坝监测系统中,静力水准能很好地监测双向引张线液面高度,对引张线垂直方向的位移进行修正和补充,引张线管道液面静止状态与改造前溢流状态相比,管道内水体的比降相等,使得引张线垂直位移更精确、更可靠。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格子Boltzmann两相流方程,结合水平集界面重构技术,提出两相流的数值模型。采用五阶WENO格式和三阶TVD Runge-Kutta格式来求解水平集函数的输运方程。在不计重力的条件下,对液滴平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计算了800个时间步后,平动的液滴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在考虑重力的条件下,对液滴在空气中自由下落、液滴冲击液面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精细地刻画了液滴和液面界面的变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现象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从流变学理论分析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变学理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行规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流变性理论来理解混凝土的和易性;分析常规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法;提出了混凝土和易性的测定方案。八流变仪与塌落度仪、微秒仪相结合的测定方案。这样既保证了新型混凝土的质量,又推动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库水位升降与降雨条件下滑坡的渗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对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重大,以库区某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的变形特征和专业监测数据分析,结合三峡库区库水位调度方案及降雨条件,依据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Geo-Studio,对该滑坡设置了8种工况,分析其在145~175 m库水位波动及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体内地下水位随库水位升降而升降,降雨对滑体后部地下水位有一定影响;滑坡稳定性在库水位上升时减小,且上升速率越大,稳定性系数越小;库水位下降,稳定性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降雨条件下,稳定性系数有所减小。所得结果可为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走航式ADCP与转子式流速仪流量测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走航式ADCP对辽河盘山水文站断面进行中高水流量测验,并与流速仪法测量相比较,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可以看出该型ADCP适合于盘山站流量测验,发挥出了此仪器稳定性好、精度高、速度快、成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自主开发的无网格粒子方法求解器MLParticle-SJTU,将MPS方法(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应用到三维LNG液舱的晃荡问题中,分别研究了LNG液舱在单自由度纵摇和横摇激励下,装载高度和激励频率对液舱晃荡作用的影响。首先,对装载高度为70%H的LNG液舱在单自由度纵摇和横摇激励下的晃荡问题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MPS方法的可靠性。其次,对比不同装载高度,不同激励频率下液舱晃荡的拍击压力和流场分布情况,分析了装载高度和激励频率对晃荡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一阶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随装载高度的变化规律。数值结果表明:激励频率对晃荡幅度影响较大;当激励频率在一阶固有频率附近时,会发生剧烈的晃荡现象;52.5%H为危险装载高度,在共振频率下,产生的拍击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雷达水位计在拉贺练水文站的应用,分别与人工水尺、浮子式遥测水位进行比测分析,置信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2.3 cm,系统误差为-0.2 cm,均小于水位观测标准规定的不确定度和误差,满足规范要求,比测结果合格,雷达水位计可正式使用,数据可用于报汛、资料整编及其他分析.建议今后在主槽变化快,水位井的进水控制难度大的新建站点或改造中,在相同经济条件下优先考虑雷达水位计  相似文献   

20.
建设内陆核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但由于内陆核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必须更进一步考虑排放对环境和公众的安全影响,对放射性废液进行深化处理,在解控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本文在内陆AP1000机组已实施的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改进的基础上,开展了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研究,通过大量实验考察了不同进水pH值、硼浓度、含盐量、水温等水质条件和不同工作压力、回收率等运行条件下反渗透装置对硼酸的去除性能和对模拟放射性核素的截留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以去除废液中80%以上的硼酸,同时保持很好的核素去除效果,达到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内陆核电厂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深化处理工程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后续内陆核电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