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具设计基础讲座(二)——现代家具设计概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定义与内容进行了初步的阐述,特别是对家具设计与相关艺术设计学科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对家具与建筑设计、家具与环境设计、家具与工业设计、家具与科技、家具与艺术、家具与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家具设计讲座(十二)家具创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具的创新设计是中国家具迈向世界家具强国前列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造型、功能、材料、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家具产品的创新技法及原则,并对与产品创新设计相关的“生活方式”、“时尚”、“风格”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信息时代的设计管理与制造的新方法;模块化,平台化的设计管理模式;中国家具企业的设计管理现状与误区;国际著名家具品牌设计管理的成功模式与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中国家具企业设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家具设计讲座(十)——论家具设计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具设计批评是对家具设计意义的理解和对家具设计价值的判断。家具设计现象和设计作品是家具设计批评的对象,家具设计的欣赏者、使用者以及设计师本身是家具设计的批评主体。不同的批评主体、不同的媒介、不同的价值取向采用不同的家具设计批评方式,家具设计批评通常有理论批评、实用批评和实践批评三种方式。家具设计拟评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不同的批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家具设计批评标准。家具设计批评对于建立和发展家具设计文化、提高家具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具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家具文化的产生、发展、存在状态与社会的变迁、进步、社会存在有着必然的联系。家具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性特征、物质性特征和精神性特征。家具设计是-项关于家具文化的创造性活动。当代家具设计文化的焦点问题反映在家具设计与生态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文化、科技文化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6.
家具概念设计在家具开发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在家具概念设计中,必须把握家具概念的形成,收集合理的信息,按照科学的设计程序展开工作。特别是在我国,必须探索一条家具概念设计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具设计讲座(九)——家具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具结构包括家具零部件的构成形式和零部件之间的接合方式两个方面。本文从家具结构与家具形态的关系入手,研究了影响家具结构设计的因素,提出了家具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使用最为广泛的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的接合方式、技术要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具设计始于欧洲 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一直与现代建筑,现代科技、现代材料与工艺发展同步,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设计革新运动,出现了一大批群星灿烂的现代家具设计大师,和一大批家具经典名作。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北欧、意大利为中心的现代家具设计三大流派,奠定了现代家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理论。中国家具在经历明清家具的辉煌之后沉寂了近百年,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觉醒,奋起直追西方现代家具发展的步伐。面对国际家具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国内家具行业对家具设计的强烈呼唤,融合东西方家具文化,科学构造中国现代家具设计教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家具设计不仅与人性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涉及到社会多个层面的理论问题。本文对传统与后现代、民族化与全球化、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以及标准化与多样化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形态”包含“外形”和“神态”两层意义,形态具有力度感、通感等心理特征。形态学是家具造型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家具造型最终以功能、材料、结构等形态类型加以体现。理解形态构成规律、采纳大自然中的各种形态特征、以家具形态要素为重点是创造家具新形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台湾地区的家具设计教育(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云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学系 除了台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外,云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也是台湾地区非常著名的设计专业院系,在工业设计专业下开设了家具设计方向,为台湾地区的家具产业培养了大批家具设计专业人才,云林科技大学的设计教育特别注重“设计理论与设计实务”并重的工业设计教育理念 以融合人机工学、美学与商学三体合一的设计理念为目的,构建了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设计教育模式,大学下设了设计研究发展中心,视觉传达设计系、空间设计系及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与人文学院等,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交差,文理兼容,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各个层次齐全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朱小杰——石匠、木匠、钳工,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的家具的工匠。一九八九年留洋澳大利亚悉尼。一九九四年回国组建设计工作室。现任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家具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化设计已成为家具设计的一种主流趋势,本文立足于此,从家具功能、家具尺寸、家具造型、家具材料、家具色彩上对家具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可作为在进行家具人性化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际名家具博览会的展示空间设计的案例解读,探讨了家具展示设计的功能与艺术发展,阐述了家具展示空间的设计必须通过突出家具产品弘扬时代精神,显示地域的人文风貌,传达其与环境呼应的各种信息。指出现代家具展示应该注重的三大发展趋势:突出绿色环保观念:传达现代科技感;表现当下时尚审美。同时指出家具展示设计只有在与环境整体的协调中突出家具的使用功能个性,且与消费者形成恰当的和谐关系时,家具展示环境“才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和文化上臻于健康”。  相似文献   

15.
朱小杰——石匠、木匠、钳工,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的家具的工匠。一九八九年留洋澳大利亚悉尼。一九九四年回国组建设计工作室。现任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澳珀家具设计师。澳珀工作室是一幢由朱小杰设计的办公楼,约5000多平方米。由展示厅、设计室及样品制作车间组成。主要从事家具设计,解决工艺流程,完成样品制作。让工厂可以按规范的图纸进行批量生产。澳珀工作室拥有各种技能的员工30多人,其中有平面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制图工程师及摄影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拥有一批具有传统手艺的木工师傅、木雕师傅、油漆师傅、缝纫师傅和机械工程师,是中国唯一具备这样系统的设计工作室。  相似文献   

16.
朱小杰——石匠、木匠、钳工,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的家具的工匠。1989一九八九年留洋澳大利亚悉尼。1994年回国组建设计工作室。现任: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澳珀工作室是一幢由朱小杰设计的办公楼,约5000多平方米。由展示厅、设计室及样品制作车间组成。主要从事家具设计,解决工艺流程,完成样品制作。让工厂可以按规范的图纸进行批量生产。澳珀工作室拥有各种技能的员工30多人,其中有平面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制图工程师及摄影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拥有一批具有传统手艺的木工师傅、木雕师傅、油漆师傅、缝纫师傅和机械工程师,是中国唯一具备这样系统的设计工作室。  相似文献   

17.
仿古家具的设计与制造(上)一、体面与空间分割对某些原则的观察将有助于手工艺师系统地设计一件家具,而对于是否有意识地把这些原则应用于设计对象中并不十分重要,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个冒然涉入设计领域的初学者,后面各章所给定的一些规则将对其有极大的帮助;尽...  相似文献   

18.
朱小杰——石匠,木匠、钳工,最后成为能做自己喜欢的家具的工匠。1986一九八九年留洋澳大利亚悉尼。1994年回国组建设计工作室。现任:中国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受、澳珀家具首席设计师。  相似文献   

19.
4、家具工厂生产工艺的观摩与调研 现代家具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得家具的精良生产制作不是少数几个人、一个工厂可以完成的,而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多种专业的配合、多个专业化部件工厂的协作,并以现代化生产流程的方式完成。所以,从事家具的设计与开发,必须对家具的生产工艺流程、家具的零部件结构要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各个不同的专业家具工厂作实地的观摩、学习和考察。如板式家具、实木家具、办公家具、软体家具、金属家具等不同的专业家具在生产工艺结构、材料上是各不相同的,在书本中课堂上是很难演示和观摩的…  相似文献   

20.
于1984年创建的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被誉为将设计产业化并推动中国艺术院校将设计实践面向社会的“先行者”。二十多年来,“集美组”完成了包括广州番禺长隆酒店等在内的数十个大型室内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事誉业内。然而,由“集美组”设计师“客串”设计完成的—批优秀家具作品却鲜为家具业内人士所知。或许不是家具专业科班出身,因而他们的家具设计思维几无定式,犹如天马行空,值得家具设计师深思。这批家具作品倾注了设计师怀旧的思绪,融灌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神韵,设计师自由奔放的个性由此得以显露无遗。本刊将陆续刊出“集美组”个性化家具设计作品,供读者品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