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影响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现代教育的发展应以立德树人为主,切实实现育才和育德的双重目标。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思政教育延伸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寻求教育新途径提供了条件。课程思政是高校传统思政教育的演化和升级,是通过"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深化思政教育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探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思政对思政课程的启示,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背景下,探索育人培养的教育新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本文将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内容切入点,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方向,并结合应用学科及基础学科的课程思政教育应用价值,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发展策略,为高校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提供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主客体等方面的变化,迫切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目前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育管理缺乏创新和教师队伍不健全以及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应从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新形势要求、结合高校育人实况提出了构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战略定位。"大思政"理念要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更加整全的人文教育系统中,以整体性思维对"大思政"理念作出全息性的理论反映和实践概括,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基于此,应以人员聚合、资源整合、体制融合为导向,以实现人文教育的范式转向、教育主体的多元转变、教育内容的整体拓建为方向构建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高职院校整体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着重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多元的考核方式等,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改变沿袭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紧跟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深入挖掘各个专业的育人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他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微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外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等极具优势.但同时对教师权威地位、主流价值观念、有效把握舆情、系统深度阅读、弘扬价值理性、传统话语体系、传统思维方式以及校风学风建设等颇具冲击.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师素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赵雪军 《喀什大学学报》2021,(2):100-104,115
"刑法学"课程属于法学专业核心课,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嵌入.互联网背景下"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尚未树立、内容融合能力不足、方式创新不够、效果难以评价等困境.为发挥好"刑法学"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增强刑法教学理念的时代性,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媒体+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产物——"两微一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高校要加快推动校园"两微一端"建设,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西文化对比》课程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育人目标;研究课程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改革课程考核内容等四个方面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现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为目标。慕课是现代线上教学的主要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既是理论课题,更是亟待解决的实践难题,对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剖析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教学矛盾以及知行矛盾,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主体出发,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聚焦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探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实践路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升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关键举措。然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同环节中,破解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所面临的思想问题与价值取向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理想的岗位及职业。对此本文结合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精神能量。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安排、制度保证、队伍建设等方面合力解决。积极构建"大思政"体系,围绕职业性、实践性、多元性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建设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后备力量。各高校需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网络阵地争夺的复杂性、精准思政教育的不足性,依托精准思政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队伍锤炼、形式创新、渠道丰富、范围拓展、典型塑造等方面优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一流本科建设的背景,以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思政教育与旅游本科专业知识教育融通为统摄理念,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探讨在教学课程实践中将新时代思政教育思想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路径:加快"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实施者的认知转变;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完善旅游课程思政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思政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也是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却与通识教育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通识教育视角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路向,即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社会价值向人本价值转化;课程内容从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化;课程外在形态从理论意识向问题意识转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地方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地方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地方文化课程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有待加强,地方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有待探索.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地方文化课程思政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科学技术不断普及的大背景下,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并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在以"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阅读时代,如何对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与"微时代""碎片化"相适应,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而若要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就必须抓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