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伍冲寒 《中医药导报》2009,15(11):13-1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治疗组以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两组均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血象正常、肺部哆音消失后停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参照组患儿给予麻杏石甘汤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儿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有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治疗组患儿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8%,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显著加快患儿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参照组选择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喘停止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肺炎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病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琴  王旭博  翟礼娜 《新中医》2018,50(6):148-15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2组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中医症状的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及随访6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22%,随访6月复发率为1.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随访6月复发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少儿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价生活质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适;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和升降散加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加减和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19例,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9例,缓解15例,总有效率为75.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gE平均水平为(421.6±257.6)ng/mL,EOS平均水平为(0.31±0.17)×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作用价值。方法: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症状加减使用麻杏石甘汤,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2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味麻杏石甘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退、咳嗽、肺部啰音、气促和X线吸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热毒型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潮州市潮安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头孢菌素+雾化令舒+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头孢菌素+雾化令舒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疗效、肺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头孢菌素+雾化令舒治疗小儿热毒型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拔罐护理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MM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口服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拔罐护理。比较2组总有效率、肺功能和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拔罐护理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及症状,提高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积分及炎症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疗效显著,能降低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患儿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陈宇  黄斐  龙秋华 《光明中医》2022,(18):3361-3363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肺炎热邪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80例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性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肺炎热邪壅肺证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3):299-301
目的:探究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止咳穴位贴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方法:选取8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止咳穴位贴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体征及症状积分相当,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积分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E、IL-3、IL-4水平、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当,均较少。结论: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止咳穴位贴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观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1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0例患儿归为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41例患儿归为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加减方治疗,分析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别为85.00%、17.50%以及97.56%、2.44%(P 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退热、肺部湿啰音消失、咳嗽停止3项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 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后对方剂进行合理调整,可更为迅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理想,值得临床加大力度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邓启源主任医师经验方麻杏银翘散加减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风温肺热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本科室风温肺热病老方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以邓启源主任医师经验方麻杏银翘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邓启源经验方麻杏银翘散加减疗法治疗效果比单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焦艳艳 《光明中医》2023,(8):1422-1425
目的 分析中医结合护理模式在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洪洞县中医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杏甘石汤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缓解,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顺尔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