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在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及分析典型案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佛山市中医院开具的中成药处方890张,根据时间点将中成药处方分为对照组(n=454张,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和观察组(n=436张,2017年6月至2017年7月)。对照组不进行中成药处方点评,观察组对开具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记录并统计处方超疗程用药、重复给药、配伍不合理、用药不符等情况,记录2组不合理用药纠纷发生情况;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开具药方医师处方药理作用、性味归经、配伍关系、用药剂量及疗程进行评定,比较2组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典型案例。结果:观察组点评后共有32张处方不合理,占7.34%,低于对照组53张处方不合理,占11.67%(P0.05);观察组经中成药处方点评后大处方、重复用药、用药不符、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处方书写不规范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成药处方点评后不合理用药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处方点评后药理作用、性味归经、配伍关系、用药剂量及疗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成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降低用药纠纷,不断提高医师对中药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确山县人民医院药房中成药处方100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未接受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中成药处方500例,观察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接受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中成药处方500例。观测两组中成药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医疗纠纷。结果观察组用药异常0例,配伍禁忌0例,重复用药1例,超剂量用药1例,超疗程用药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1例,合计4例(0.8%),对照组用药异常5例,配伍禁忌7例,重复用药7例,超剂量用药9例,超疗程用药1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2例,合计41例(8.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观察组1例(0.20%),对照组11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情况,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开展中药处方点评的药方1598张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中药处方点评的药方1679张为观察组,对比2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医患纠纷事件(与中药处方相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为1.55%(26/16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1%(112/1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发生医患纠纷事件107例,而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发生医患纠纷事件10例,可见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0.60%)明显低于对照组(6.70%)(P0.05)。结论中药点评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提高中药处方应用的服务质量,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静  赵春丽  张颖 《光明中医》2023,(1):164-167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推进中成药合理应用实践中的问题、对策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6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6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为观察组。在实践中,结合PDCA管理法,建立事前审核、事中干预、事后点评为核心的中成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行处方闭环管理。比较管理前后2组中成药处方不合理情况。结果 对照组不合理处方70张,不合格率11.67%,观察组不合理处方19张,不合格率3.17%,低于对照组(P<0.01),各类型不合理处方率均降低。结论 综合医院建立以中成药处方前置审核、事中审核、处方点评为核心的中成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结合PDCA管理进行改进,推进中成药合理应用实践,可有效降低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中成药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管理对策,为合理用药和审方药师的审方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将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9月~2016年9月的中成药处方设为实施前,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的处方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处方中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观察实施前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前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共168张,占中成药处方的0.96%;实施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38张,占0.21%(P0.05)。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为药物剂型选择不当、药物用法用量不当、药物适应证不明确、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禁忌证用药等。结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存在一定的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规避用药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中药处方的点评分析,了解其临床使用相关情况,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从医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门诊中药处方中选取17 190张处方。含中药饮片处方8 731张,中成药处方8 459张。结合处方点评相关法律法规对抽取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结果:17 190张中药处方不合理处方438张(2.55%),含中药饮片处方247张(1.44%),中成药处方191张(1.11%)。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为不适宜处方,不规范处方和超常处方。结论:中药处方的书写和用药基本合理(97.45%),但仍然存在少数不合理现象。故在临床工作中要发挥中药师处方点评的积极作用,加强医院临床医师和中药师对中药处方的规范性、合理性重视,确保临床用药进一步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处方点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效果。方法:以2018年1~6月200例患者的处方为对照组,以2018年7~12月200例患者的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处方管理,观察组实施处方点评管理,分析两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处方用药种类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处方调配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处方点评的应用,可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促进,对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中成药处方点评发现问题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5例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中药处方点评,分析这组患者的中成药使用不合理情况,记录这组患者中开具中西药的患者总数并记录出现联合用药问题的数量和占比;点评这组患者用药满意度并进行中成药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医患纠纷的发生率为9.43%;中西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的有20例,占比例为38.46%;各项用药合理性指标评分都较低,且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度较低,仅为69.47%。结论:在中成药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处方点评能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中西药联合用药的情况,通过加强相关问题培训,避免不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完善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门急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明确中药处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而指导中药临床药学管理。方法:按照随机原则从医院2018年期间门急诊中成药处方中抽取1 000张进行处方点评,明确中成药合理使用现状,分析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而给出中药临床药学管理措施。结果:1 000张处方点评后有42张存在处方不合理问题,包括不规范处方7张、用药不适宜处方30张及超常处方5张,其中以用法用量不当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医院门急诊中成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处方问题,需要加强临床中药药学干预,通过相关干预措施降低门急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148例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2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予以中药调剂方法进行中药调剂,观察组予以处方药分析对患者中药进行调剂,观察两组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实施重要处方分析的观察组8.87%不合理处方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4%,差异经χ2检验P0.05;且对照组用量错误率、用药重复率、药物配比不当率、未标注脚率、诊断与方剂不符率分别占4.84%、1.61%、2.42%、5.65%、4.03%高于观察组的2.42%、0.81%、0.81%、3.23%、1.61%。结论:中药处方分析可减少中药处方不合理现象和降低不合理率,达到提高中药药学服务的水平,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某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对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实施事前干预措施,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提高处方质量,减少临床不合理使用中成药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药事法规要求,在医院HIS信息系统中嵌入的某合理用药管理系统,构建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规则,并用于临床用药管理的实践。对2014~2015年丽水市中医医院门诊药房干预的不合理中成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某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能通过药品处方限定、超适应症限定、中成药品种数限定、用法用量限定、跨科开药限定、禁忌用药限定等措施规范处方开具行为,实现了药品分级管理,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医院中成药处方合理率由2014年的88.6%提高至2015年的95.1%。结论:通过实施信息化手段,从源头上规范了处方开具,使处方质量得到了提高,不合理用药得到了有效干预,促使医师和药师提升中药辨证论治能力,药事工作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促进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2016年1~12月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前和2017年1~12月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后涉及中药饮片的处方进行分析统计,比较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后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7%(24/2050),明显低于实施中药处方点评前的8.09%(137/1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对于促进中药饮片合理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需不断加强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管理中中成药规范化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方法:2018年8~12月医院精神专科按照常规方法实施中成药管理(对照组),2019年1~10月医院精神专科管理中中成药采取规范化管理(观察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随机抽取500张处方与500张中成药用药说明书予以评价,分析中成药不规范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成药说明书对应药物成分、核准日期、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特殊用药、毒理药理及临床试验等标识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使用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用药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精神专科管理中中成药规范化管理,可减少中成药说明书、中成药处方及临床使用不规范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提高中成药合理应用水平,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3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对中成药处方的不合理情况、科室分布进行点评汇总。结果:不合理处方共306张,不合格率为8.50%。其中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无特殊情况门诊处方超7d量所占比例最大;骨伤科、呼吸科、老年科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大于其他科室。结论:应从医师、药师、点评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对社区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社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处方点评,研究组应用中成药处方点评。比较2组不合理用药率、满意度、药品发放情况、服务质量,评价处方点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大处方、用量异常、重复用药、错误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8.3%,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6.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药品发送准确率更高(P 0.05);对照组服务优良率为80.0%,研究组服务优良率为91.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服务优良率更高(P 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可提高用药准确率和满意度,同时可降低重复用药与错误用药发生率,用药安全性与质量明显提升。因此,在社区老年患者用药中,中成药处方点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的作用,总结医院存在的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医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门急诊的500张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情况进行研究,主要从抗菌药物处方的使用情况、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效果评价。结果:2019年10月~2020年4月间,总体药物使用情况较高,也符合非限制使用级在三个时间段的占比较高,均为药效佳、毒副作用少、耐药性小、价格低廉的一线用药,限制使用级分别占比较少,未使用特殊使用级处方,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规定;单一用药处方占比远高于联合用药占比,其主要原因在于联用药物易出现联用错误、重复用药的问题,采用单一用药处方即可达到较好的抗菌效果,还可避免二重感染发生;其他途径给药占比均高于静脉注射给药占比,均符合临床用药规定。2019年10~12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3.00%,2020年1~2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5.56%,2020年3~4月期间的处方合理率为95.83%。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利于掌握门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查出处方问题,并实施更正,提高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在如东县中医院病区药房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合理性,旨在促进病区用药质量提高,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如东县中医院病区收治的476例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住院处方和病区用药医嘱单,依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规定标准进行处方点评,观察病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基本使用情况,筛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476例患者中,469例单一用药,7例联合用药,共计使用药品485例次,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使用构成比居前3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依次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使用率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经点评,459例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合理率96.43%,17例患者用药处方或医嘱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不合理率3.57%,主要不合理问题包括用法用量不当或描述含糊不清、适应症不适宜、处方/医嘱未写中医病名病症等诊断。9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96%。结论:我院病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种类较多,使用量较大,药品通用名使用规范,处方医嘱基本合理,用药质量较高,但仍存在个别问题,有待加强管理及优化,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用药疗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执行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对促使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合理运用的管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8年2~9月医院院开具的100份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相关用药处方用作对照组研究对象,此组别选择传统管理服务干预措施,将2019年2~9月医院院开具的100份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相关用药处方用作观察组研究对象,此组别选择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研究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处方整体占比情况、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具体类型。结果: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不合理运用处方整体占比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用药适应证不当处方份数、溶剂选取不当处方份数、超剂量给药处方份数、用药疗程不当处方份数、用药频次不当处方份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重复给药处方份数、配伍禁忌处方份数、滴速控制不当处方份数少于对照组,但是不明显(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服务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临床中药注射剂药品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处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900张处方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900张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处方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管理模式。对两组处方各项指标和不合理的处方类型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使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处方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基本药物的处方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容书写不规范、未使用药品规范名、单张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未选择基本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使用高价药和使用多种药效相同药物的处方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处方点评管理制度,改善处方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用药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12)
目的:对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口服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儿科急诊中成药应用情况,促进中成药合理用药。方法:提取该院2016年第一季度儿科急诊处方共2632张,统计口服中成药使用率,参照相关文献进行点评分析。结果:该院儿科急诊口服中成药使用率为93.35%,涉及34个品种,其中96.58%的中成药处方联合使用西药,9.40%的中成药处方联合使用注射剂,55.76%的中成药处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16.81%的中成药处方为2种或2种以上口服中成药联合应用;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率为0.90%。结论:该院儿科急诊中成药使用尚属合理,但临床医师仍需加强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