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该文就SFTS的临床特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和SFTSV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复制特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流行状况。方法在宁波市2家县级医院和2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监测哨点,采用卫生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个案调查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调查,对监测区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M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报告1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1例。156只蜱均未检测出携带新布尼亚病毒(SFTSV),检测健康人群血清265份,SFTSV抗体阳性率为6.14%;人群抗体阳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5株宁波分离株与日本、舟山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很小,序列相似性在96%以上。结论宁波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的流行地区,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症状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基因组特征。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并对引物进行矫正,获得SFTSV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 7.1、MEGA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位点、遗传进化、同源比对分析,建立L、M、S片段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7株济南市SFTSV全基因组序列,每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1 490 bp,其中L片段6 368 bp, M片段3 378 bp, S片段1 744 bp。济南市SFTSV属C基因型C3分支。与湖北、河南及山东省泰安和青岛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点。核苷酸变异以碱基转(颠)换为主,2018年SFTSV分离株共存在0.03%氨基酸突变位点,2019年存在0.02%氨基酸突变位点,2020年存在0.11%氨基酸突变,2020年较2018、2019年明显增多。结论 利用测序方法测定的济南市SFTSV,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与我国流行的SFTSV相近,氨基酸序列突变有增多趋势,需密切关注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近年来已在中国十余省市发生了蜱叮咬感染该病毒病例,至数十人死亡。SFTSV病毒颗粒呈球形,主要分布在感染细胞的微粒体,表面有棘突,其基因组由大、中、小3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分别编码RNA聚合酶,病毒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感染后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等症状。本文综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学、所致疾病、感染和免疫应答以及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该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对症治疗和疾病预防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0年4月11日,浙江省兰溪市MJ镇MW村村民胡某某出现耳后肿块,自觉发热,就诊于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后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4月18日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经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后,仍救治无效,于4月18日23时死亡.该病例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史,就诊时有耳后肿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特征和宿主、媒介的感染情况,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防治指南开展病例监测,在有病例的地区用布旗法和啮齿动物体表捡蜱法相结合的方法捕蜱,每季度采用鼠笼法捕捉鼠形动物,鉴定种类后无菌解剖取肝、脾、肺和血清,提取RNA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岱山县2011-2012年共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24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5岁,60岁以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0.83%。4例患者有被蜱叮咬史。病例呈散发,有一起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一起外地人口进入本地感染病例。采集牛、羊等动物血清25份,野外捕获鼠类111只,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捕获法共捕蜱251只,在蜱中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在2例患者血液中分离到2株新布尼亚病毒株,病毒株S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与来源于国内6省新布尼亚病毒的S基因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岱山县已发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而且从蜱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迫切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研究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调查六安市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的感染率,探讨六安市存在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六安市病例较多的3个县,按照1∶1配比的方法确定4个病例村和4个对照村,调查测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间感染率有无差异,同时调查蜱等吸血媒介的种类和带毒率。结果 共采集血清标本371份,SFTSV总抗体阳性111份,阳性率为29.92%,其中健康人群166份标本,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8.43%;宿主动物205份标本,检出阳性97份,阳性率47.37%。不同县间、病例村和对照村间阳性率以及不同家畜的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安市部分地区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均有较高的 SFTSV 的感染率,属SFTS的流行区域,因而需加强监测报告、诊断识别和临床救治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浙江省舟山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建议和对策.方法 收集整理舟山市2011-2013年SFTS病例个案调查表及人口学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3年舟山市共报告SFTS 45例,病死率为11.11%(5/45),其中岱山县41例(91.11%).病例以山区丘陵>50岁人群为主(93.33%),5-7月为发病高峰(84.44%),多数为农民(42.22%)和家务待业(31.1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病例有发热(97.78%)、食欲减退(91.11%)、乏力(62.22%)、畏寒(44.44%)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均伴有血小板、白细胞水平进行性下降.病例居住地环境卫生普遍较差,且病前2周进行农田种植等户外活动的比例为68.89%(31/45),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蜱叮咬史,并发现3起流行病学相关事件.结论 舟山市SFTS是由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清晰流行病学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且可能存在人传人现象.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及做好户外防护措施对降低发病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济南市2011-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SFT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济南市2011-2013年SFTS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本和蜱虫样本中的SFTS布尼亚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进行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和MEGA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济南市共确诊95例SFTS病例,检测出3只蜱虫样本中的SFTS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章丘市。对SFTS布尼亚病毒的S片段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2012年SFTS布尼亚病毒基因与安徽、江苏、河南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近。2013年SFTS布尼亚病毒基因与山东本地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近。结论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以新布尼亚病毒为其主要病原;夏秋季多发;中老年农民为主,具有明显职业性;发病范围逐年扩大,局部地区疫情活跃。应加强传染源的管理控制,深入开展对高危人群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江苏省201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江苏省2010年SFTSV感染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将所有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取8株代表性毒株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序列结果用DNA Star和MEGA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中,20例SFTSV核酸检测阳性.1例狗标本SFTSV检测也为阳性.8株SFTSV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其他地区流行株的序列高度同源,其中M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5.8%~98.7%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8.7%~99.7%之间;而与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热病毒属的相关序列相比差异较大,M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2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7.3%.与一代病例密切接触后发病的二代病例序列与一代病例序列完全一致;狗携带的SFTSV序列与病人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SFTSV江苏株与国内参考株序列无明显差异,与布尼亚病毒科的其他属序列差异巨大;SFTSV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狗可能是SFTSV的传播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1例病情急骤变化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诊治经过,总结对于病原体检测阴性但症状典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经验教训,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7-202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7-2020年SFTS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采集急性期病例血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对部分分离到的病毒株扩增S片段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7-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 1 767例(疑似病例1 000例、确诊病例767例),累计死亡11例(疑似病例3例、确诊病例8例),平均病死率为0.62%(11/1 767);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2.018,P=0.001)。病例分布在6个城市28个县(区),信阳市报告1 681例,占病例总数的95.13%(1 681/1 767)。病例主要发生在4-10月,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男性发病率(0.38/10万)低于女性(0.54/10万)(χ2=54.855,P<0.001);40~84岁占病例总数的93.44%(1 651/1 767);农民占病例总数的96.10%(1 698/1 767)。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1起。共检测标本1 110份,新布尼亚病毒的平均阳性率为39.19%(435/1 110),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5,P<0.001)。分离到39株新布尼亚病毒中,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4.76%~99.82%。39株病毒株完整S片段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4株为A基因型、2株为B基因型,3株为D基因型。结论 2017-2020年河南省SFTS以散发为主,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女性、≥ 40岁和农民多发,不同年份新布尼亚病毒阳性率差异较大,新布尼亚病毒主要流行型别为A基因型,但仍需持续开展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7.
正血小板是一种独立的血液成分,既履行生理止血和维持血管壁完整的任务,又参与凝血和多种炎症反应,在疾病的发展变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机体正常的凝血和止血功能依赖于一定数量、功能正常的血小板,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阳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宁阳县的鹤山乡、伏山镇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574份,利用间接法ELISA-IgG抗体方法检测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4]。结果本次调查574份血清样本,SFTSV总抗体阳性血清11份,阳性率为1.92%,提示宁阳县存在SFTSV的流行及隐性感染。SFTSV总抗体阳性率不存在地区、年龄及性别差异。结论宁阳县是SFTSV的流行区域,需加强SFTSV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及快速诊断能力[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11-2013年55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例分布在7个不同地区,病例发病月份为5-10月,7、8月份病例占全年总病例的67%,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29:1;发病年龄分布在34~89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4.02岁;发病人群以农民及家务待业者为主。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与蜱接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毒在人群及动物中的隐性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东海县SFTS发病地区与非发病区采集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及牛、鸡、猪、犬、羊等动物血,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TFSV总抗体。结果人群血清中未检测到SFTSV抗体,在发病区与非发病区的牛、鸡血清中检测到SFTSV抗体。结论与人密切接触的牛、鸡能够感染SFTSV并可能携带病毒,要加强对牛、鸡的SFTSV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