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公开课教学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课堂教学调研的主要形式之一。凡在中小学工作过几年的教师,大多经受过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公开课的“洗礼”。应当说,这一活动对推广先进教法、经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广泛、积极的影响。但近来,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公开课却出现了种种怪现象。其表现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中,公开课是一种有效而常见的手段,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现在一些公开课从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都与我们的期待有一定差距,过于形式主义,收效甚微。“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这是不少教师的心声。公开课要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就应当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一、新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公开课是指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整个教学活动都处在对外开放的情境中,以利于教学评论和研究。时下,公开课已成为非常流行的词了,凡是说到教学研究都要找人上一堂公开课。诚然,公开课本身并没有错。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不对外交流,互相讨论研究,教育怎会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呢?但令人费解的是当今各色公开课为什么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优质课”、“示范课”了呢。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先知”,学生是教师思  相似文献   

5.
把公开课解读为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视角。因此,应该充分挖掘公开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公开课的表演性.运用教育智慧将其转化为教育能量和教育资源;教师在公开课上要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公开课的“缺憾”是教师反思实践的起点;公开课也要体现师德发展和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家常课相比.公开课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究性”.是一种以教师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研究活动.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公开课既是教师基本素养、审美情趣的展示,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体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在多次执教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公开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沈军英 《现代教学》2007,(7):111-111
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两纲教育”,学校在开学初进行了“学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自己报名参加,原则上保证一个备课组推出一位教师上公开课。  相似文献   

8.
读了《山东教育》2002年第1、2期合刊中田喜老师的《也谈行云流水式的公开课》,深为公开课鸣不平。公开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颇受广大教师所喜爱。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需要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以外,更急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技巧。而优秀的公开课正是看得见的教学理论,摸得着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理念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上“假”上“空”的公开课只是极少数现象,而且也多是执教者个人素质所致。所以,对于田老师的观点,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行云流水式的表达美田喜老师认为公开课上学生口若悬河,个个问…  相似文献   

9.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0.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11.
荣文燕 《小学生》2012,(8):88-88
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可谓“花开满堂”。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更是“群芳吐艳”。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觉得:应该让公开课少一些热闹,让其恢复原来的真实。多给常态课一些关注,让课堂真正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新上岗的小学英语教师,一有空我便去听公开课。应当说,大部分公开课都让我学到了许多在师范学校难以学到的“真经”。但也有的公开课听了总觉得难以仿效。如有的老师上课时总是精心设计整堂课的各个环节,用心设置好每一个细节,每提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异口同声”,答案都是标准的,根本听不到少数同学的别样声音。我想,教师这样万无一失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深入教学研究,交流各地“音乐公开课”是交流经验,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好方式。因此,全面评价“音乐公开课”,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是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议、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解剖和会诊课堂教学,寻求教学改革的策略。但是,目前有些公开课却变了“昧”。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好教师一定能上好公开课,能上好公开课却不一定是好教师”,也有人说“能上好公开课的教师是好教师,不能上好公开课的老师一定不是好教师”,还有很多有关公开课与好教师的关系的说法。这里,存在着如何看待公开课、如何评价教师的问题。评价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听了一节公开课,上的是唐代文章宗师韩愈的《师说》。任教者在一堂课中两次说到“师”即是中小学教师这类话,后来在评课时,不少与会者都充分肯定教者注意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做到了韩愈所说的教师应该“传道”责任云云。在我们许多教师看来,《师说》中的“师”似乎是教育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老师。那么韩愈所说的“师”是这个意思吗?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对不起。今天你又没有来学校。这件事情,我想我是有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愧疚让我现在一想起对你、对全班学生造成的伤害,如坐针毡。一众所周知,当教师的肯定不能绕开的一个词就是“公开课”。哪个年龄段的教师上公开课或者被上公开课的概率大呢?大多都是“新人”“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讲台上站了十几个春秋,但是由于新到一个单位,依然要上公开课。对于公开课,我是从来不畏惧的,十来年的磨炼让我明白:公开课是对自己的一种锤炼、一种成长、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深入教学研究.“音乐公开课”是交流经验、传递信息的一种好方式,因此,全面评价“音乐公开课”,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曾著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公开课病”:“许多所谓的公开课都是预演过的课。这样的课必然是没有学生的实际参与的,学生这时候成了演戏者,成了学校或教师的绿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