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PACS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临床上各种病例影片通过PACS导入到供学生影像学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电脑中,教学时教师、学生可同时从电脑中调出,能直接观察到各类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以及同一组织或同一器官的不同疾病的图像可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该教学方法能保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医院各科室三方面对各种影像图像的阅片相一致性,不但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且对学生将来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与过去观片灯教学对比教学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肿瘤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肿瘤疾病诊治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肿瘤学科由于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以及本身的特殊性,造成肿瘤学知识的获取方式零散,诊疗流程亟待归纳系统化。长海医院肿瘤科通过分析和研究肿瘤科与内科教学目标的异同点,制定独具特色的教学培训规划,将普通内科医生进行肿瘤专业规范化培训纳入科室的重要工作,培训对象涉及非肿瘤专业内科医师、规培医师、轮转医师以及研究生,通过在实践中优化教学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病理学教学与正常形态学关系的认识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竞艳  韦敏怡 《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09-410,433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联系正常形态学的知识,采用课前预习、实习课对比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辨别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异同点,学会识别不同系统病变组织大体和显微镜下的结构特征,并推导出器官功能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联系,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比就是把各种对象进行比较 ,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的过程。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任何事物的认识 ,都是在以前所认识的事物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该事物与以前所认识事物的异同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对比法 ,可以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1 利用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极限概念的教学是中专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尤其是极限的《ε-N》定义。如果只从正面讲 ,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ε,N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使有的同学能用此定义证明某数列…  相似文献   

5.
比较就是辨别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将新旧知识、事物关系沟通组织起来,而且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普通外科教学中采用同一疾病内部的纵向比较,多种疾病间的横向比较,以及比较正与反、简与繁的比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概括取舍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习语的适当运用能使语言丰富而具有表达力度。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形象,比喻意义也是有同有异。这些异同在汉英对比研究的分析下更加清晰,从而对习语的翻译提供充分的参考。本文从比喻性习语英汉对比研究的角度论述了英语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是一套由相应专科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通力合作完成的作品。本书专门针对目前临床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品种繁多,药物治疗方案多样的现状,基于临床医学证据,紧扣相应疾病的国内外治疗指南和建议,采用比较的方式,大量使用各种表格对比整理不同种类药物、同类药物不同品种间在治疗同一疾病时的特点与异同,为临床用药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不错的参考。目前已经出版了心血管疾病、呼吸科疾病两个分册。  相似文献   

8.
医用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有机化学命名法的汉英双语教学,提出: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降低专业要求”的原则;二、讲授顺序为先中命名法,后英命名法;三、着重强调两种命名法表达上的异同,尤其是差异。四、对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许多应用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相结合产生的中药复方和单味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目前由于种类较多,在实际应用中缺乏系统的对比,根据临床的一些体会比较11种常见注射液的异同,并提出治疗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学是在教学中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比较才能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异同,从而找出其规律和本质特点。通过比较可使新旧知识逻辑化,以便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通过比较可使零散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通过比较可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以便于知识在应用中被运用得游刃有余。成人医专医用物理学既要求授予学生比较系统的物理理论,使他们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同时又要结合医学工作需要从物理学角度出…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肠疾病有关,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及慢性胃炎等,甚至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始发因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讨论已成为热门话题,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快测卡的临床应用,同时对比其他几种检测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几种重要的《伤寒论》传本的异同对比,提出张仲景对伤寒病虽以太阳病,阳阴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阴病等三阴三阳以以区分,但对辨治寒病的条文却“可与不可”的体例进行编次即以治洁为纲统邻全部条文。  相似文献   

13.
运用比较法教学促进学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鉴别,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在中专病理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恰当运用比较法教学,不仅能突出教学特点、简化教材内容,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和掌握大量知识、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王艳丽  赵红晔 《吉林医学》2010,31(14):2130-2131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术与心电图结合在冠心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术与心电图结合法与传统单纯心电图法在冠心病教学中的异同,将两种方法对冠心病知识理解效果以考试形式对照分析,并对分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脉造影术与心电图结合法在答题准确性以及对冠心病临床病历全面分析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单纯心电图法(P<0.05)。结论: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同时讲授冠脉造影和心电图知识,有利于形象理解和掌握冠心病疾病知识。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1995年2月至1998年2月通过对41例肺中叶疾病和29例肺舌叶疾病病例的对比分析,并结合胸片、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期提高肺中舌叶疾病的诊断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住院病人中选取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单纯表现为右肺中叶疾病41例和左肺舌叶疾病29例对比分析,求出两叶疾病异同。全部病例均经胸部X线正侧位片,部分病例行胸部CT检查,显示中舌叶不张,片状或团块状阴影者,全部经OlympusBF-Bs型纤支镜对全肺各叶、段观察,并对中舌叶支气管深部刷检,涂片检菌及找癌细胞或做细菌…  相似文献   

16.
鉴于不少读者在选用检索工具时,近《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而远《全国报刊索引》,故对《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和《全国报刊索引》两种检索工具之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向读者揭示《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在检索医学文献方面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疾病目前仍是困扰人类的一种常见疾病,探索其发病机制以及有效治疗仍非常迫切,过敏性疾病模型构建是一个关键因素,本文按照机体不同系统常见过敏性疾病角度分类,对现有过敏性疾病体内外模型构建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各类模型的异同与优劣之处,旨在对过敏性疾病模型构造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异同,提高检查水平。方法通过论述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两种微生物检验法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这两种微生物检验法的异同。结果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之间虽然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但它们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结论通过了解和掌握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之间的异同点,检验人员能更好的开展对药品和食品的相关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9.
PBL教学已经成为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有效组织PBL教学过程已经成为各大医学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基于同一病例展开的PBL教学,对比分析中美医学生在学习问题提炼和解答方面的异同,从中探寻适合中国医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期改进PBL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在呼吸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呼吸科实习生74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法,两组均实习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学习效果、临床思维能力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习后,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实践技能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息样发作疾病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呼吸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有效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且实习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