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学  陈劲草  郭世刚 《现代保健》2011,(15):152-153
目的 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23例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并脑疝患者进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总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结果 随访1-3年,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6例(占26 1%),轻残生活需要照顾者7例(占30 4%),重残5例(占21 7%),死亡5例(占21 7%),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急性大面积大脑梗死采用大骨瓣开颅的内外减压术治疗,减压效果满意,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提高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的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1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26例;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方剂及针灸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15/24)和69.2%(18/26)]显著高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而且治疗后三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内科保守治疗组(t=10.86、19.83,P<0.01);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t=9.69,P<0.01).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病死率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应个体化、综合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大面积脑梗塞开颅减压手术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至2016年收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行开颅减压手术98例治疗效果。结果:积极、及时、有效地行开颅减压手术,能大大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能明显降低其后遗症。结论:根据患者大面积脑梗塞的范围,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单纯开颅去骨瓣减压、开颅去骨瓣减压+颞极或/和额极切除內减压术,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塞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后脑水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对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施行气管切开及去骨瓣减压术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5),存活者病残程度轻。结论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脱水、改善通气,尤其是及时施行去骨瓣减压术等,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未采取亚低温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以及预后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与去大骨瓣减压术均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亚低温联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至今本院手术治疗的1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死亡3例,在随访的7例患者中,6例恢复满意。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可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对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应及时行MR检查,如基层医院不具备MR检查条件可结合TCD检查,以便得到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血清CRP水平的相关性,评估CRP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MO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0例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周内的血清CRP水平,其中急性脑梗死未并发MODS患者30例(急性脑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并发MODS患者20例(大面积脑梗死并发MODS组).结果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48例(96%)血清CRP水平≥5 mg/L,对照组50例中3例(6%)血清CRP水平≥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2)急性脑梗死组和大面积脑梗死并发MODS组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大面积脑梗死并发MODS组血清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CRP水平<25 mg/L时,急性脑梗死并发MODS的发生率为0;血清CRP水平>/25 mg/L时,随着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急性脑梗死并发MODS的发生率增高.结论 血清CRP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MODS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血清CRP水平是判断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并发MODS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秦兆为 《现代医院》2013,13(3):33-35
目的观察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2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梗死灶消失,9例患者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6例患者CT扫描见到模糊效应;17例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2例术后意识恢复清醒;15例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有10例术后肌力完全恢复;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死亡。余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有71.42%的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或者部分自理。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能够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行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及优点.方法 将90例PADBS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去大骨瓣外减压组)和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每组45例.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评判预后及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GOS评定,去大骨瓣外减压组良好、轻残26例(57.8%),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19例(42.2%);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分别为24例(53.3%)和21例(46 7%).两组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05).大骨瓣开颅内减压组术后癫痫、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较去大骨瓣外减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BS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减压效果,降低了部分去大骨瓣外减压术后的并发症.大骨瓣开颅内减压术可以代替大部分去骨瓣外减压术,但必须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和预后,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情感障碍、皮肤感觉障碍、肌张力增强、震颤及步态不稳等表现,头颅CT常显示基底节区、放射冠区低密度改变,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慢波表现。经治疗好转22例,有所好转8例。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治疗上应遵循早、足、综合治疗原则,尤其早期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方式,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铣刀铣下骨瓣,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清除血肿.术后骨瓣复位.结果 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以上50例(94.3%,50/53).随访2~11个月,随访到3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Ⅰ~Ⅲ级32例,占88.9%.结论 采用直切口小骨瓣开颅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骨瓣复位,避免了颅骨缺损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运用颞肌脑表面贴附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8例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单纯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通过一个月及3个月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为86.4%优于对照组的56.3%,表明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比较(P〈0.05),表明一个月两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老年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治疗颅高压脑疝的疗效。方法我院1994年6月~2005年2月采用冠状开颅去骨瓣同时减压治疗颅高压脑疝患者68例。结果存活46例(67%),其中良好(JENNET-V级)5例(8%),轻残12例(18%),重残或植物生存29例(42%),死亡22例(33%)。结论冠状开颅去骨瓣双侧同时减压术可提高脑疝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按COS评定标准评定疗效,单纯非手术治疗36例,经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6例。结论合理的内、外科综合治疗是处理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关键。脑疝与否、感染与否、低血压、脱水药的过量使用等是外伤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活血药的使用是外伤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杜志顺  姜克萍 《中国校医》2018,32(6):474-475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使用MRI和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MRI总检出率比CT高,脑梗死24 h以内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87.50%、43.75%,24 ~72 h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90.00%、40.00%。脑梗死72 h以上的时候,MRI的检出率和CT检出率均达100.00%。MRI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异常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方式。结论 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使用MRI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异常脑区的检出范围比较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我院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例,随机将其拆分成两组,对照组入选患者10例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治疗,治疗组入选患者10例给予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高,疗效更佳,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邢玉波  潘旭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40-4541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DSA预测TIA发作后7d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对90例TIA患者评分,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根据DSA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结果]ABCD2评分0~3分TIA1周内脑梗死发生率为1.9%,ABCD2评分4~5分脑梗死发生率为7.2%,ABCD2评分5~6分者为12%,ABCD2评分6~7分者为20%。血管狭窄≥50%组2d内脑梗死发生率14%,7d内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50%组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7d内发展为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需要扩大例数进一步观察。研究提示脑血管检查在TIA患者的重要性,DSA是探讨TIA发病机制的重要检查。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我院从1995年8月~2005年8月所做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中,术后有11例患者并发对侧或远隔部位硬膜下积液。现分析并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57岁。全部因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5~8分)、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并发脑疝行一侧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于术后1~3周去骨瓣的骨窗明显饱满且压力逐渐增高。神经症状、体征有逐渐加重或恢复异常缓慢,有颅内高压表现或有与原发外伤不很相符的不同程度新的神经定位体征。头颅CT片显示:术后1~3周,患者对侧或远隔部位(包括大脑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中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8年2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38例GCS3-5分急性硬膜外血肿均行欧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并去大骨瓣减压。结果:38例中,良好15例(39.47%),中残8例(21.05%),重残4例(10.53%),死亡11例(28.95%)。结论:尽早采用欧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清除硬膜外血肿并去大骨瓣减压,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几种特殊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的横纹肌溶解症、骨筋膜室综合征、心肌梗死、脑梗死、耳聋、耳鸣、视神经损害、皮质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几种特殊并发症加以分析,并讨论其合理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