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物元分析-DPSIR概念模型的重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模型进行赋权,引入物元分析法对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年重庆土地生态安全属于不安全等级,2001年属于较安全、2005年属于不安全、2009和2012年属于安全等级,表明1997~2012年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总体呈现转好趋势,但由于关联度均小于0,土地生态安全的水平不稳定;②重庆市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承载干扰的能力较弱;③1997直辖后,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政府部门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和环保投入的加大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有效提升的保障.人口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等是重庆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制约因素;④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态安全预警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坚实基础,其中生态安全预警在生态安全研究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文章从生态安全理论的视角,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生态安全体系中的生态安全预警的含义、研究方法和特征,提出了加强生态安全预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框架建立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辽宁省城市“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生态安全预警模型,通过VENSIM仿真2010年至2020年的辽宁省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趋势值,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进行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表明,未来10年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结果分为3类:生态安全区、生态安全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生态持续危险区和生态退化区属于生态安全预警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西北部。从辽宁省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看,未来生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预警结果可为辽宁省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内关于生态安全预警的含义、理论基础、评价方法、模型及预警系统构建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研究需要加强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弹药维修安全的特殊性,运用多级物元分析法,在综合考虑基础条件建设、业务管理水平、环境以及弹药本身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弹药维修安全评价方法,对弹药维修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在明确了主要包括制定指标体系、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的弹药维修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以某工厂进行某典型弹药维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系统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韩民 《环境保护》2003,(11):30-34
为了对生态安全机制管理和生态安全管理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管理的思想,提出生态安全复合系统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安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建立了生态安全系统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评价方法,以我国的生态安全系统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在生态安全系统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多微区分分析方法进行生态安全预警分析的问题,为科学评价和有效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改善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从乳制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各环节分析了影响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供应链和可拓方法的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模型。首先从供应链的角度建立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最后结合武汉市8家乳制品生产企业2016年的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利用建立的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定量评价了各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状态,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安全预警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4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处于无警状态,3家企业处于轻警状态,1家企业处于中警状态,食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良好,但大部分企业仍需改进。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和定性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为乳制品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引入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在风险矩阵的框架下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相结合,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二维预警模型,并应用于临湘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表明: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年上升,土地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生态可持续性指数逐年下降,土地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的可持续性逐渐减弱,如不采取相应措施,未来将难以避免跌入不可持续状态;2005~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呈“中警-轻警-中警-轻警”的波折变化,最终稳定为轻警,预测2020~2025年将延续轻警,跌入重警的可能性较小,但仍存在跌回中警的风险.临湘市应通过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加大环保投入、有序扩张第二产业和建设用地、节制消费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等措施,综合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研究认为二维预警模型可有效避免传统模型预警失真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结果的全面性、前瞻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水生态承载力评价中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该文以喀斯特典型分布区贵州省为例,在阐述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分析法,对贵州省2007—2010年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都为"可承载",整体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可承载"水平并不稳定,不完全符合No2的标准."可承载"水平不稳定.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提升因子是地表产流率、输沙模数、森林覆盖率、水资源利用率等8个,而单位面积地表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以及城镇化率等9个成为制约贵州省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提升的因子.贵州省的表层岩溶带"二元"水生态承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下游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环境建设.因此,应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措施,经济发达地区反哺经济落后地区,形成联动的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生态承载力的机制.为促进贵州省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并为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依照安全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共同要求,利用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指标的评价模型,并获取了地勘单位安全标准化运行的14项评价指标在各评价等级上的关联度,将关联度与熵权法求得的指标权重值综合得到加权总关联度,继而确定待评单位的评价等级。通过实际应用与对比分析,证明了此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且操作简单、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可为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让绿色主导发展方向,有利于湖北省建成生态省。以湖北省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灰色预测模型等对2005-2014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并对2015-2020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进行预测,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5年0.459 6(中警)到2014年0.365 5(轻警),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2)用GM(1,1)模型预测湖北省2016年生态安全值为0.354 5(轻警)、2020年为0.295 0(轻警),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朝着"无警"发展。(3)从准则层障碍度来看,压力层从2005年到2014年呈现着快速下降趋势,而状态层和响应层障碍度逐年趋同;制约其向"无警"等级指标有:自然保护区比重、万元GDP能耗、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第三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等,这是今后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作为案例区,以GIS和SPSS软件为平台,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标准阈值的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区1988、2000及2008年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 a来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与2000年后"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和休牧"政策的实施直接相关;②高覆盖度草地是最安全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林地的生态安全水平非常稳定,水域和低覆盖度草地的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相比之下,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最不安全;③各旗区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鄂托克旗"较为安全",鄂托克前旗和准格尔旗为"临界安全",达拉特旗和东胜区的生态安全值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证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已成为城市发展所必需考虑的问题。以沈阳市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沈阳市的遥感动态监测信息,建立沈阳市生态关键要素的空间数据库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生态安全动态监测信息的识别和定量分析,在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得到沈阳市生态环境安全空间格局,形成了包括城镇生态安全预警-经济发展空间调控—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城镇生态要素空间布局调控的关键技术体系。该研究成果可为沈阳市生态规划调控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对沈阳市的发展实施有效的生态安全监测和管理、保障沈阳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焦作市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涵盖指标层、因素层、准则层及目标层等4层次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结合时间趋势法评价焦作市2001~2007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01~2003年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分别为0.277 7、0.384 5、0.505 3,表示生态安全水平较低;2004~2007年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在0.573 5~0.683 1之间,生态安全有所提高。整体来看,近些年来,焦作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不断好转态势。该研究可为了解焦作市生态安全现状,及其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安全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以生态足迹理论和城市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足迹运用于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计算得出郑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1.10 hm2增加到2010年1.9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1年的0.66 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生态足迹供需不平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估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预警是防止旅游地生态系统向无序化发展和进行系统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了一个由旅游地生态环境压力预警子系统、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子系统、旅游地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子系统等构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复合预警系统,并借鉴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的临界调控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进行了初步地评价.研究表明:开封市旅游生态环境总体是比较安全的,处于一级预警状态,但旅游地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值较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相比,两者研究结果相近,但模糊综合评判不需要预警阈值,能够较好地解决评价过程不合理的问题,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未来几年内廊坊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③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取得了一定生态成效,但规划预期生态供给难以实现。因此,廊坊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重点应从片面强调建设用地数量提升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转变,加强科学、节约、集约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资源与城市自然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是对未来的预测,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在城市生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沙市近11年来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9年间长沙生态安全的趋势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状态发展,人文环境响应是长沙生态安全改善的主导因素,筛选出了长沙市生态安全的10个敏感因子,可为长沙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汉江重要的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库不仅为库区居民提供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更关系南水北调中线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用水,水库生态功能极其关键。文章借助DPSIR(Driving force-Press-Station-Imapct-Reservoit)模型,对丹江口库区生态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区域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丹江口库区综合治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