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结合某实际工程运行工况,对MBR工艺中投加铝盐化学除磷的效果及膜污染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MBR中投加铝盐在有效去除水中磷的同时,膜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仲平 《市政技术》2014,(2):121-123,128
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结合某实际工程运行工况,对MBR工艺中投加铝盐化学除磷的效果及膜污染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MBR中投加铝盐在有效去除水中磷的同时,膜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没式膜混凝反应器(MCR)和浸没式膜混凝吸附反应器(MCAR)处理北江流域地表水,考察了两种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MCR与MCAR的出水浊度均低于0.100 NTU;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MC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跨膜压差(TMP)的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在相同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MCAR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MCR,且膜污染程度会进一步减缓。  相似文献   

4.
构建MBBR—MBR耦合系统,在低碳氮比(C/N=2.5)污水条件下,探究该系统对磺胺嘧啶(SDZ)的去除效能,同时分析SDZ对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MBBR—MBR耦合系统对SDZ(0.5 mg/L)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61.9%,其中,MBBR与MBR单元对SDZ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3%和15.4%。SDZ的存在使氨氮、总氮、总有机碳的去除率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分别降低了11.81%、8.41%、5.77%、3.40%,同时使得污泥平均粒径减小了3~4μm,且MBR单元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多糖浓度增加了0.35 mg/gMLVSS,MBR中跨膜压差(TMP)的增长速率增加了0.36 kPa/d,可见SDZ导致膜污染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分别采用AAO—MBR与AAO—HMBR(投加海绵填料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考察投加海绵填料对AAO—MBR处理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中除TP之外的其他指标浓度均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投加填料后,反应器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由92.71%、95.08%、41.87%、64.13%提高至96.06%、98.34%、59.10%、72.20%;另外,膜污染状况也有所改善,当跨膜压差(TMP)达到26kPa时,HMBR运行了20 d,而MBR仅运行了13 d;在60 d的运行过程中,MBR中的膜组件进行了4次清洗,而HMBR中的膜组件仅清洗了2次。运行相同时间后,MBR的膜表面有清晰可见的污染物附着,而HMBR的膜表面仅有少量污染物附着;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膜表面滤饼层污染物主要为蛋白质与多糖。  相似文献   

6.
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臭氧预氧化能够以不同方式缓解膜表面及膜孔内污染物质的积累,从而减轻了膜污染.采用凝胶色谱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54 nm波长处,O<,3>/MBR工艺混合液中DOM的吸收强度明显低于MBR的,尤其是分子质量为500~2 000 u的有机污染物,说明臭氧预氧化能够减轻这类物质引起的膜污染.运行结束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臭氧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膜孔的堵塞,从而有助于控制不可逆污染对膜过滤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36-41
膜生物反应器(MBR)结合了生物反应器有效去除有机物和膜分离组件高出水水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限制MBR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是膜污染。膜污染造成水通量急剧下降和出水水质变差。MBR中膜污染的形成机理复杂,不仅与膜材料、膜孔大小、膜的疏水性和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相关,而且和废水、污泥和上清液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本综述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结构特点、上清液特征和组成成分及胞外聚合物等几方面对造成膜污染现象的机理进行分析总结,以找到制约和减少膜污染发生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8.
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常规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可以获得较低SS的出水,但对氮、磷的去除却很难达到愈来愈严格的排放要求,因此强化MBR工艺生物段的脱氮除磷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MBR脱氮除磷的潜力,介绍了各种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特点及处理效果,探讨了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方向,认为微生物学机理、强化内源反硝化及膜污染控制等是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改进型MBR处理生活污水及减缓膜污染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长期运行试验,考察了改进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减缓膜污染的能力.结果表明,改进型NBR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与传统MBR的类似,出水COD和NH3-N分别低于50 mg/L和5 mg/L;改进型MBR对TN的去除效果优于传统MBR,且具有更好的减缓膜污染的能力,在近90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改进型MBR的膜组件仅需清洗2次.而传统MBR的膜组件则清洗了5次.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处理西江原水,考察了浸没式超滤工艺对CODMn、氨氮、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效率,研究了试验期间系统跨膜压差(TMP)的变化,确定了超滤工艺适宜的跨膜通量,最后探讨了不同化学清洗方法对膜污染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浸没式超滤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安全可靠,膜出水CODMn和氨氮浓度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膜出水浊度<0.1 NTU.当膜通量在30 L/(m2·h)左右时,TMP增长缓慢;当膜通量>40 L/(m2·h)时,膜污染严重,TMP增长明显加快,故实际工程应选择适当膜通量.采用先酸(HCl)洗后碱(NaClO)洗的化学清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膜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一体式A/O—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A/O—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1%、97.58%、73%、66.48%;微生物对COD和NH3-N的降解起主导作用,膜截留对COD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对NH3-N的去除作用不太明显;A/O—MBR工艺对TN、TP的去除效果要比传统MBR好,且膜区较低的污泥浓度大大降低了膜污染速度。  相似文献   

12.
MBR在净水工艺中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悬浮生长型和两种附着生长型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各种MBR的膜污染特征及清洗情况。通过电镜观察污染膜表面,发现不同MBR的膜外表面污染特征不同,而膜内表面均无明显污染。对污染膜进行物理和化学清洗试验表明,常规物理清洗可使滤饼层大部分脱落,但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效果较差;碱洗对膜过滤性能的恢复作用显著,有机污染对膜阻力的“贡献”最大。附着生长型MBR的污染膜表面粘性较大,常规物理清洗效果差,采用超声波清洗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约30%,与超声波结合的化学清洗效果优于常规化学清洗。对膜污染化学洗脱液成分的分析表明,MBR中的膜污染与混凝一微滤膜组合工艺(C—MF)相比,有机污染物合量较高,Ca元素合量较低,腐殖质组分略高。两种工艺条件下洗脱液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均以小分子有机物为主;与C—MF相比,NBR的膜污染洗脱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增多,推测与反应器内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存莉  马胜华 《山西建筑》2007,33(25):212-213
针对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中水回用已经提上日程的现状,通过对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的去除效果和膜污染的论述,以及对MBR在中水回用中的经济分析,指出MBR作为污水回用技术将会愈来愈具有经济、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高效、出水水质好的特点,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但膜污染是MBR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添加剂,人为改善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性质,从而减缓膜污染进程成为一种新兴的膜污染控制技术。总结近年来对添加剂减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效果和机制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廉价的减缓膜污染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与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联用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并在膜生物反应器内投加硫酸亚铁进行化学除磷。结果表明,系统出水的COD、NH+4-N、TN、TP平均值分别为8、0.3、7.5、0.2 mg/L,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回流比为200%时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最好,BAF对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64%;在MBR中投加硫酸亚铁进行同步化学除磷,与静态化学除磷相比平均减少投药量达66.7%,且对膜污染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38.5%;而用0.3%~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试规模的浸没式厌氧平板MBR对高浓度酒厂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MBR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特性.考察了COD负荷、HRT、VFA和碱度等与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阻力分布,并采用离心分离方法研究了污泥的三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OD负荷为5.2~8.0 kg/(m3·d)、水力停留时间为3~5 d时,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5%.正常运行时的碱度与VFA的比值为2.5~4.5.当COD负荷超过10.0 kg/(m3·d),系统VFA出现累积,COD处理效果下降.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MBR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70h.膜污染模型的推导也证实了厌氧MBR膜污染属于泥饼阻力模型;膜阻力分布的测定表明,浓差极化阻力和泥饼层阻力是膜污染的主要部分;污泥组分中污泥悬浮固体颗粒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污泥是富含有机物的碳质材料,可以制备成吸附性能比拟活性炭的吸附剂。利用污泥制备成廉价吸附材料并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比研究了污泥基吸附剂-MBR(SAMBR)、MBR、PAC-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与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SA-MBR工艺对UV254、DOC的去除率分别为58.5%与88.8%,与PAC-MBR工艺的去除效能(UV254:62.3%;DOC:90.1%)相近,优于MBR工艺的47.8%和85.9%。在控制膜污染方面,由于混合液中EPS与SMP的含量较低,而且投加的污泥基吸附剂富含铁、铝化合物,有效降低了污染物对膜的污染,使SA-MBR工艺的膜阻力较低,膜比通量下降速度较缓慢。  相似文献   

19.
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无泡曝气原理和气体反冲洗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并将其与传统MBR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处理黄麻生物脱胶废水时,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新型MBR中混合液的DO含量明显高于传统MBR,对COD的去除效果也明显好于传统MBR;另外,与传统MBR相比,新型MBR具有膜过滤压力小、膜污染轻、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30 d的稳定运行考察了系统的除污效能,并通过观察膜表面的微观形态对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初始阶段向MBR中一次性投加2 g/L的粉末活性炭(PAC)作为生物载体,并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h、臭氧投量为1.5 mg/L。结果表明,O3/MBR系统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对颗粒物的去除非常有效,对浊度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9.3%;对CODMn、DOC、UV254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6%、18.7%和30.1%。尽管臭氧氧化使水中的AOC浓度有所增加,但经MBR工艺处理后,整个系统对AOC的去除率为13.4%,生物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运行结束后的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超滤膜的膜孔被污泥层覆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污泥层的表面粗糙不平,这两者均表明污泥层造成了膜污染。尽管该污泥层导致了跨膜压差的增加,但同时也起到了预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