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此类废水中的COD、氨氮等污染物较难处理.文章研究了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方式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以油田钻井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基于臭氧的非均相催化氧化处理工艺,负载了MnO_2催化剂强化臭氧处理效果,实验对比分析单独臭氧化和非均相催化臭氧化的处理效果差异,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条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过量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大量活性组分MnO_2,使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去除钻井废水COD的效率提高了45.8%。经工艺优化后,确定非均相催化臭氧化处理钻井废水最佳条件为:催化剂加量50mg/L、反应pH值为11、反应温度20℃、臭氧浓度85mg/L、处理时间50min,此时废水COD最大去除率为83.1%。通过5次重复实验验证,催化剂和系统稳定性几乎不受影响,出水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臭氧氧化法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臭氧进气量、反应时间、温度及溶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苯酚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臭氧进气量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增长,COD去除率增大;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溶液的初始pH值对臭氧氧化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在pH值为11~12左右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在臭氧氧化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的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中COD、色度的有效新技术,该技术是用二氧化氯为催化剂,在自制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COD去除率≥70%,色度去除率≥95%,一般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经本法处理接后续生化可以达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稠油废水达标排放问题,构建了5m3/h中试实验装置,以经过除油、浮选和过滤预处理的 富含溶解性有机化合物、氮磷缺乏的低浓度难生化稠油废水为原水,开展了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活性焦吸附、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臭氧催化氧化、臭氧催化预氧化-生物降解-臭氧催化氧化3种不同组合工艺 深度处理稠油废水研究。实验各运行30d。结果表明:在确保处理后水质满足辽宁省DB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条件下,3种工艺成本均可控制在6元/m3以内,半饱和褐煤活性焦预吸附-生物降解-活性焦-吸附工艺处理效果最好,成本最低,仅为4.31元/m3。采用吸附生化出水且尚未饱和的活性焦吸附原水,既提 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也降低了生化降解的负荷,为稠油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达标外排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元催化氧化技术实现了常温常压下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催化氧化反应所产生的大量羟基自由基(·OH)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与不能或很难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都可以发生快速的链式反应,无选择地将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物开环断链,氧化成简单的有机物、CO2和H2O。采用多元催化氧化装置处理石化碱渣废水,原水CODCr在4285~42,300mg/L之间,经催化氧化处理后,CODCr降至2000mg/L以下,出水水质稳定,为生化处理出水CODCr达标排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超声/臭氧氧化处理含酚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实验装置上对超声/臭氧联合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反应时间、臭氧通入量、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酚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辐射在臭氧氧化过程中起加速反应的作用,而且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加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废水初始pH值为11时酚去除效果最佳;随着臭氧通入量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酚去除率不断增大;超声/臭氧处理酚废水过程中酚的降解规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8.
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实验通过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建立,研究了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消耗量与废水COD值变化、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关系,,以及不同pH值的印染废水和臭氧处理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废水的COD却除率为339%,色度去除率为999%。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展了利用O3氧化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产生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根据O3对污泥性状、细胞溶解性COD及细胞电导率透性等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利用O3氧化剩余污泥实现系统污泥减量的最佳技术条件:在污泥浓度为5000mg/L时,体系中初始O3浓度为8.0~16.0mg/L时,接触氧化时间控制在20min,即可保证细胞溶胞的目的,在此条件下可实现系统污泥减量87.1%。  相似文献   

10.
宋丽红 《四川环境》2013,(5):135-141
湿式空气催化氧化是曩为经济的环境友好型高级氧化技术之一,在处理有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方面极具前景.为提高氧化效率,钌(Ru)、铑(Rh)、铂(Pt)、钯(Pd)等贵金属及铜(Cu)、铈(Ce)、锰(Mn)、铁(Fe)、镍(Ni)、铝(Al)、铬(Cr)及钴(Co)等金属氧化物等常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应用到湿式空气催化氧化体系中.本文对非均相催化湿式空气氧化处理有机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非均相催化剂、工艺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催化剂的失效、解决方法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钻井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的CODCr从5846 mg/L降至150 mg/L以下,色度去除率达到100%,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于处理高CODCr、高色度钻井废水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炼化企业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不能满足脱盐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的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结果得知:当反应时间控制在最佳值,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循环排污水时,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7%和20%,处理效率偏低;当两种工艺组合后,在臭氧浓度为12 mg/L、氧化时间20 min、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则达到52%,组合工艺协同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在石化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可以用于石化污水的二段生化处理,是一种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好和抗冲击能力强的好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它与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对于低基质污水二段生化工况,其有机物容积负荷高,污水停留时间短,其后不须设置二次沉淀池。与普通生物滤池相比,其占地面积小,不宜堵塞。与生物接触氧化方法相比,生物活性较高,处理效果好。曝气生物滤池集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滤池的功能于一身,其出水水质指标可以完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工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石灰软化的工艺组合,深度处理炼油厂中二级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探讨最佳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二级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臭氧氧化接触时间为40min,活性炭柱吸附通水流量为2L/h,石灰乳投加量0.32g/L、碳酸钠溶液0.06~0.10g/L、石灰软化搅拌15~20min,能使整套工艺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小试阶段COD、氨氮、总硬度及总碱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00%、44.49%、64.61%、67.85%,硫酸根和氯离子均有所下降,通过整套工艺深度处理后,所得中水可作为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  相似文献   

15.
炼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传统处理工艺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玉门炼油化工总厂对其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其生物处理系统采用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经过 3年运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GB8978-1996》(石化)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分别降低78.6%和91.2%,硫化物去除率为98.2%,挥发酚去除率为99.6%。而且该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进水中COD在600 mg/L以下且有大幅度波动时,该系统仍可稳定地运行,处理后的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就如何使用ClO2和O3对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pH和氧化剂用量对去除率的影响。ClO2的最佳投加量应为有机物总量的1.5倍,反应时间可控制在20min上。ClO2处理pH5.0~6.5溶液时的去除效果最好。同时进行了O3的对照实验。分析了ClO2和O3在水处理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恶臭气体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几种恶臭气体处理工艺的对比分析,提出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物化单元采用活性碳吸附-催化氧化处理工艺,生化单元采用生物滤塔处理工艺,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工艺具有一定针对性,能够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