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若羌县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脆熟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开花期和幼果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若羌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发芽展叶期和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开花期和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相关性。由此不难看出,降水量少,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充足、平均温度适宜,生长期日照时数少是若羌红枣高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根据泽普县1961—2015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学方法对泽普县近55年来光热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与红枣产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泽普县气候变化总体呈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增加趋势。降水量与红枣产量正相关性显著,尤其花期降水对开花、授粉较有利;坐果期到成熟采收期跟气温成正相关,跟降水成负相关;花期和成熟期日照时数与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1采收时期 金丝小枣的枣栗成熟过程可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鲜食枣的采收期应在脆熟期,时间一般在9月上中旬。制干红枣的适宜采收期应在完熟期,青县一般在9月23日(秋分节)以后至国庆节期间采收。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赤霞珠’耗水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晶  李华  王华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5):727-734
以设施栽培条件下2008年定植的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充分灌溉和新梢生长期、花期、浆果生长期、果实成熟期亏缺灌溉。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对新梢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获得最优灌溉方案。结果表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40cm土层深度含水量波动幅度大。各个处理的耗水规律一致,浆果生长期耗水强度大,新梢生长期和花期小。浆果生长期亏水造成穗质量减少27.0%,产量减少29.6%,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5.1%和2.4%;新梢生长期、花期和转色成熟期水分亏缺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果实成熟期亏水可以显著提高还原糖(7.8%)和可溶性固形物(6.4%)的质量分数,可滴定酸降低4.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8.57kg·m~(-3))。综合分析认为,浆果膨大期亏水会造成不良影响,果实成熟期亏水可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6.
密植枣园土壤养分消长特性对枣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密植红枣园各个生育期土壤中氮、磷、钾的消长特性,探究不同生育期红枣需肥规律.[方法]测试土壤养分,果实品质及产量,探究出枣园养分的消长特性及与枣果品质、产量的关系.[结果]红枣生育期对氮肥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开花期和脆熟期最高;对磷肥的消耗主要在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增施一定量的氮、磷肥不仅可以促进树体开花及后期的坐果率,对提高果实品质有显著的作用.而钾肥的消耗在开花后主要影响到果实品质的形成.[结论]掌握红枣生育期中土壤养分的变化动态,结合红枣的需肥规律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7.
董锦霞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90-191
近年来,红枣主产业区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传统的花期管理技术落后,致使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坐果率低,影响着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几年来,笔者在枣树花期示范推广夏季修剪、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优质丰产管理技术,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以金昌1号红枣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聚谷氨酸对枣树叶片光合作用、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期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聚谷氨酸均可促进枣吊长度和叶片数量,使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升高,也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使叶片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下降.在果实采收时,ρ(聚谷氨酸)=0.1 g/L处理显著提高了枣吊的果粒数、平均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使产量和果实品质显著提高.因此,在金昌1号红枣花期,对叶面喷施适当质量浓度的聚谷氨酸可通过提高枣吊的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光合作用,进而提高坐果率和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红枣成熟期裂果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红枣成熟期的裂果问题成为严重影响红枣品质、产量的主要问题之一。经过试验研究,发现红枣裂果除与其内因有关外,其外因主要与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均气温等气象因子关系最为直接。将红枣裂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出较为有效的防裂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早、中熟苹果果实成熟期的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吉林农业》2004,(11):15-15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早、中熟苹果品种果实多为绿色,即使着色品种着色亦不佳,且早、中熟苹果品种都有采前落果现象,果农难以把握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期的早晚对早、中熟苹果果实的产量、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采收过早,产量低、品质差;采收过晚,果肉松软发绵,落果加重。确定苹果适宜采收期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花期高温频发,常引起玉米花粒现象,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花期高温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综述近年来黄淮海地区玉米季气候变化规律及高温热害发生特点;基于源库理论与产量形成特点,进一步分析玉米花期高温危害特点及其影响机理。还从品种选择、种植方式、耕作方式与水肥管理等方面综述当前高温热害的栽培技术防控措施。玉米花期高温发生常伴有干旱特点,加大了危害程度与危害机理研究难度,从而影响对玉米花期高温的有效防控。因此花期高温与干旱叠加危害机理及其防控措施研究将是未来黄淮海地区玉米丰产、稳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干旱胁迫下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干物质分配间的关系,分析干旱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以花育25号、花育33号为材料,分析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抗旱特性等指标。【结果】 (1)干旱对开花期的开花量影响显著;(2)干旱胁迫过程中,参试品种叶片的主要光合特性均降低,其中胞间CO2浓度下降达2倍以上;(3)干旱严重影响花生的干物质量,各个生育期花生根、果针、幼果的干物质量下降均超过50%;(4)抗旱指标中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均表现出苗期>结荚期>花针期>全生育期,干旱伤害指数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相反。【结论】 花针期是干旱胁迫最敏感时期,其次为结荚期和全生育期干旱,而苗期对干旱最不敏感,栽培中应保证花针期和结荚期花生充足的土壤水分,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以保证花生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泸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近11年水稻制种过程中发育期、产量结构等与其对应期间的气象条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播栽差期的相隔的时间、亩有效穗的多少、父母本能否正常开花授粉、品质好坏和产量的高低受天气的影响大,尤其是低温阴雨不仅影响杂交水稻的发育进程,还制约着杂交水稻父母本花期相遇和授精授粉、结实率等。分类统计阶段性低温阴雨发生情况,剖析其对杂交稻制种的利弊影响,提出趋利避害应对策略,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户及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豫南雨养区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豫南雨养区方城、西平两县1995-2008年的夏玉米单产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生长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影响夏玉米生育的全过程,与光照时数相比,气温显著影响产量,6月、8月的降水量、7月的气温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地区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 ,大豆生长季降水量的数量及其分布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为表达大豆生育进程中不同时期降水量的重要程度 ,试用积分回归法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了降水影响大豆产量的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是 5月上旬至 6月下旬 ,第二是 7月上旬至 8月中旬 ,第三是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 ,重要性排序为 :第一 >第二 >第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山核桃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以临安县昌化气象站27a气象资料和该县相应年份的山核桃产量为依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各气象要素对山核桃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该县山核桃年总产量的数学模拟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核桃产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山核桃开花期的降雨量、落花期的降雨量、果肉生长期的降雨量以及1月份的平均气温。花期天气晴好,落花落果期降雨量少,果肉生长期雨水调匀,1月平均气温高,均有利于山核桃生长。  相似文献   

17.
油茶开花习性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期变异、授粉习性、落花落果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①影响油茶花期因子有遗传因子和气候因子,前者决定花期类型,如早、中、晚花类型,性状稳定;气候因子主要是9月平均气温决定“入秋”早迟和花期早迟,进而影响授粉条件和次年产量。②油茶自花不孕.辅助授粉坐果率普遍高于自然授粉,随着花期推迟两者差距越大,说明开花授粉受花期气候和授粉媒介双重影响。不同单株间双列交配,出现一些平均坐果率高的母本、父本植株和坐果率高的特殊交配组合.说明单株间花粉活力和交配亲和力存在差异。③油茶花期长,在正常情况下,花后10d开始落花,高峰在花后30d内。早、中花类开花时气温高,花期集中,坐果率高,落花也集中:晚花类相反.花期长,坐果率低。落花分散。3—10月为落果期,前期落果主要为受精不良、胚珠发育停滞;8-10月为后期落果高峰期,落果数可占总落果量的50%,对产量影响极大,主要是病害引起。  相似文献   

18.
1986~1989年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花铃期缺水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花铃期缺水对棉株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以及产量和品质等均有不良影响。但盛花期缺水对其影响最大;初花期轻度缺水,能适当控制营养生长,减少用水量,对籽棉产量无不利影响,但此期严重缺水时会明显抑制营养生长,造成减产。干旱引起减产主要是由于单株铃数的减少,而平均铃重和衣分率对其影响较小,干旱条件下衣分率反而有提高的趋势。干旱对种子发育的影响大于对纤维发育的影响。对其它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气候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谷子籽粒产量是谷子生产最重要指标之一。气候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研究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的变化对谷子产量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成谷子品种籽粒产量的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2016—2017年种植在山东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成熟收获后测定谷子籽粒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利用Duncan方法检测籽粒产量差异显著性;利用Pearson方法对谷子产量和谷子生育期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份、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对谷子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籽粒产量影响显著(P<0.05)。地点、地点×年份、地点×品种、品种对谷子产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0.05%、19.76%、12.32%和8.67%;年份、品种×年份变异贡献率相对较小,分别为2.70%和1.69%。2017年谷子产量总体比2016年提高4.55%,但是试点之间表现不一致;济南市、临沂市、济宁市2017年产量比2016年分别提高21.64%、18.47%和3.96%,而德州市、泰安市试点2017年产量水平分别比2016年低8.66%和9.78%,同一试点不同年份之间产量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由气候因素引起,特别是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分布。2年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平均产量为5 657.2 kg·hm-2,变幅为5 267.8—5 926.0 kg·hm-2,豫谷18产量最低,济谷20产量最高。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和中谷2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济谷19和豫谷18。相关性分析表明,谷子籽粒产量与各时段平均气温正相关(P>0.05);与生育期总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与各时段最高温度正相关(P>0.05);与6月中旬、6月下旬苗期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7月下旬至8月中旬孕穗至开花期的降雨量负相关(P>0.05);与9月中下旬灌浆中后期光照时间正相关(P>0.05)。【结论】 山东地区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等因素对谷子产量影响有较大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气温和降水是影响谷子产量的重要原因,谷子全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苗期、抽穗开花期降雨多对谷子产量有不利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品种产量存在较大差异,济谷20、济谷22、济绿谷1号、济糯谷2号、中谷2号等品种在山东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期变异、授粉习性、落花落果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①影响油茶花期因子有遗传因子和气候因子,前者决定花期类型,如早、中、晚花类型,性状稳定;气候因子主要是9月平均气温决定“入秋”早迟和花期早迟,进而影响授粉条件和次年产量。②油茶自花不孕,辅助授粉坐果率普遍高于自然授粉,随着花期推迟两者差距越大,说明开花授粉受花期气候和授粉媒介双重影响。不同单株间双列交配,出现一些平均坐果率高的母本、父本植株和坐果率高的特殊交配组合,说明单株间花粉活力和交配亲和力存在差异。③油茶花期长,在正常情况下,花后10 d开始落花,高峰在花后30 d内。早、中花类开花时气温高,花期集中,坐果率高,落花也集中;晚花类相反,花期长,坐果率低,落花分散。3 - 10月为落果期,前期落果主要为受精不良、胚珠发育停滞;8 - 10月为后期落果高峰期,落果数可占总落果量的50%,对产量影响极大,主要是病害引起。表8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