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准确测定玉米DDGS中蛋白质含量,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改进最小二乘回归法(MPLS),以65个不同来源的玉米DDGS为样品,建立玉米DDGS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内部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为0.095 7,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988 8,外部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V)为3.60。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可准确预测玉米DDGS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对多样本小米硒含量的快速检测,以9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将样品分为校正建模集(样本容量n=51)和外部验证集(n=42),利用丹麦生产的NIRSTMDS2500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通过标准正态变化(SNV)、卷积平滑(Detrend)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模方法建立脱壳谷子-小米总硒含量的测定模型,用工作流调用模型实现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小米总硒含量,以此作为小米总硒含量预测模型的化学参比值。结果表明:小米总硒含量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84.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9 6和0.089 2,说明小米总硒含量的近红外预测值接近化学参比值;性能偏差比为5.478,大于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和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中预测集和建模集标准误差的比值为1.073 0;因此采用PLSR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稳健程度较高,可实现对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何富全  魏春生  朱永春 《农技服务》2013,30(8):865-865,868
从水培促进生根,设定合适温度,正确采叶,合理切茎,幼苗移栽等方面介绍了火炬松针叶束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谢有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05-105,120
该文通过施用氮肥、钾肥试验,探讨氮肥、钾肥对火炬松针叶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抑制病菌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有一定效果,而施用氮肥过多,会导致病害加剧。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文冠果脂肪含量的无损快速检测,满足文冠果育种材料筛选和工业加工需求,选取46个文冠果作为标准样品集,采用索式抽提法测定种仁的脂肪含量,并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采集样品的光谱数据,运用Unscrambler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文冠果脂肪含量的NIRS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回归曲线R-Square (决定系数)为0.985 6、RMSE (标准误差)为0.414 9,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同时,选取32个未参加建模的文冠果样品作为验证材料,进一步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外部检验,结果显示,外部检测回归曲线R-Square为0.901 4、RMSE为0.825 9,脂肪含量预测值与化学值的吻合性较好。建立的NIRS模型可靠,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可用于检测文冠果脂肪含量。该脂肪含量检测方法经济、快速、高效,为育种材料筛选和工业加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赤松和火炬松针叶提取物抗霉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红英  韩晓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33-6036
[目的]研究赤松和火炬松针叶提取物的抗霉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松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圈大小。[结果]结果表明,松叶提取物具有抗霉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佳抑菌浓度因提取物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松叶提取物具有抗霉菌活性,但抑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不成正比;3种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的抗霉菌效果最好,而丙酮和水提取物的抗霉菌效果次之。2种松中,赤松的抗霉菌活性最强,火炬松次之。[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明显杀菌作用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白茶、乌龙茶和红茶为研究对象,力求同时实现对3类茶的定性鉴别和主要内含物含量的预测。采用因子化法建立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正确识别全部独立验证集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茶叶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定量校正模型,并用相关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集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3个内含物成分定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3、0.905 7和0.974 3。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实现同时对3类茶叶的定性分类和主要内含物含量预测的目的,也达到了降低近红外预测模型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里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用HPLC法与紫外双波长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确定绿原酸化学值分析结果可作为建模值。建立了绿原酸含量的线性方程,Y=0.8729x+0.1764,其中x为红外光谱测定值,相关系数R=0.9549。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进行杜仲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快速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周根来  殷洁鑫  刘柱  茆羽  周明月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41-7042,7058
[目的]为鱼粉粗蛋白含量提供一种快速、低廉、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国内常见鱼粉为材料,使用InfraXact Lab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鱼粉的近红外光谱值,并采用常规凯氏定氮法测定鱼粉样品中粗蛋白含量,建立鱼粉粗蛋白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并对模型测定结果进行预测准确性评价。[结果]鱼粉粗蛋白含量定标方程的SECV值为0.515,1-VR值为0.865,粗蛋白含量的验证参数SEC值为0.302,RSQ值为0.925,说明定标方程的预测能力较好,可用来进行鱼粉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结论]建立的鱼粉粗蛋白含量近红外分析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用于鱼粉常规养分分析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期红肉桃品种天仙红、白肉桃品种金华大白桃和黄肉桃品种锦香果实中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结果表明,红、黄、白肉桃果皮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66.2~170.1、64.9~169.5和18.6~146.3μg/g·FW,果肉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0.2~31.7、7.6~33.8和2.1~25.1μg/g·FW,果皮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4.9~24.3、8.4~17.2和2.8~7.2μg/g·FW,果肉中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0~35.8、1.5~29.5和1.6~4.8μg/g·FW。桃果实果皮中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表儿茶素,果皮中儿茶素含量高于果肉,在成熟早期白肉桃、成熟中期黄肉桃和成熟后期红肉桃果实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针叶在不同大气环境中对重金属的积累状况和抗性特征,分别测定了城区、郊区和山区的白皮松当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针叶中Cu、Mn、Zn和Cd的含量,比较了3种年龄针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样点,白皮松针叶中的Cu、Mn、Zn和Cd的含量表现为城区郊区山区;在不同年龄间,Cu、Mn和Cd的含量在山区表现为三年生二年生当年生,而在城区、郊区和山区Zn的含量则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采样点对针叶中Cu、Zn和Cd的含量影响较大,而针叶年龄对Mn的影响较大。针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促进了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随着针叶年龄的增加,白皮松针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并在山区最低;山区当年生白皮松针叶SOD活性显著低于郊区和城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与4种重金属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白皮松三年生针叶对于大气重金属污染具有监测价值;针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对重金属造成的氧化胁迫具有指示作用;白皮松积累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可能是其抵御重金属胁迫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云南松不同区域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云南松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四川、西藏和云南150株云南松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选取基础生物量模型(一元、二元模型),引入以地理区域为特征的哑变量模型,建立不同省(自治区)云南松的地上总生物量及树干、干材、干皮、树冠、树枝和树叶各项生物量的通用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根据方程构成的不同,该方法又分为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对上述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础模型中,各项生物量的二元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一元模型明显提高。比例总量直接控制及代数和控制2种方案都能有效解决地上总生物量与各分项生物量间不相容的问题,其中二元模型优于一元模型,比例总量直接控制方案及代数和控制方案的拟合效果基本相当;引入哑变量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地域的生物量模型融为一体。【结论】引入哑变量可减少工作量、增强模型稳定性;综合考虑模型精度和建模工作量,建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代数和控制方案构建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蘖洋葱和普通洋葱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为分蘖洋葱营养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皮和黄皮普通洋葱及褐皮和黄皮分蘖洋葱不同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比较种类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分蘖洋葱干物质质量分数为9.37%~19.20%,可溶性糖含量为89.34~132.99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4~2.46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56~2.85μg/g,丙酮酸浓度为62.31~123.67μmol/mL,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2 193.4~2 648.2mg/kg;基本营养成分和丙酮酸含量均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外层鳞茎高于内层鳞茎;褐皮分蘖洋葱除可溶性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外,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黄皮分蘖洋葱。【结论】分蘖洋葱基本营养成分和特殊风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洋葱;相同类型不同皮色间在营养成分含量上存在差异,且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不同;从各种营养物质的分布看,除黄酮类化合物外均表现为内层鳞茎高于外层鳞茎。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不同树高-胸径模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树高(H)–胸径(D)模型精度,确定适合章古台地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的H-D模型。【方法】以Sibbesen模型为基础模型,将优势木平均高(HT)、胸高断面积(AB)和平方平均胸径(DQM)3个林分变量以不同组合加入基础模型中,分别建立了H-D的基础模型(1个)和广义模型(3个)及对应的基础混合模型(1个)和广义混合模型(3个)。对固定效应模型平均水平预测(FPA)、混合模型的总体平均响应预测(MPA)和主体响应预测(MPS)的精度进行比较。对混合模型在使用随机抽取样本木和抽取平均木(胸径接近平均值的样本)2种抽样方案计算随机参数时分析MPS精度与样本数量的关系。【结果】表征樟子松H-D关系的4种固定效应模型中,含HT和AB的广义模型拟合精度最高,Akaike信息量准则(AIC)=2 167.7,Bayesian信息量准则(BIC)=2 196.3。相同预测变量的各模型预测精度均表现为:MPSFPAMPA,仅含预测变量D的模型的3种预测精度差异最大。广义模型、广义混合模型、基础混合模型预测精度差异不大。使用验证数据检验模型精度时,每块标准地中随机抽取3株样本木计算基础混合模型随机参数时,该模型精度提升最为明显,MAE和RMSE分别降低了57.97%和57.63%;而广义混合模型精度随抽取样本木数量的增多未出现大的变化。【结论】含有林分变量优势木平均高、胸高断面积的广义模型和基础混合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单木树高。此外,利用混合模型预测树高时,推荐在标准地中随机抽取3株林木测量其树高,并依此来计算随机参数。  相似文献   

15.
沙棘柠条的生物量及立地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同龄林的沙棘生物量为柠条的3.76~9.64倍.生长率沙棘在9~10龄后开始下降,柠条在5~6龄后开始下降.据偏相关分析,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是影响沙棘、柠条的主要立地因子.0~35cm土层沙棘根系主要分布区,约占根系总干重的91.72%.0~100cm土层为柠条根系主要分布区,占0~150cm土层总根系的99.31%.沙棘根瘤在6~9龄时最多;柠条根瘤主要分布于0~50cm土层,林地枯落物积累量:沙棘为7.45~17.25t/ha,柠条为1.8~2.6t/h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实木制品在油水共存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探索实木材料在公共餐饮服务区家具、食品与调料包装、厨卫家具和客餐厅木质用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方法】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与盐酸按体积比4︰1混合,在冰浴中进行超声水解后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处理,对比研究MTMS不同预水解反应时间(0、30、60、120、180和240 min)对思茅松木材表面憎水憎油特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接触角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失重分析仪对改性前后木材结构组成和特性变化进行表征。【结果】经MTMS改性处理后,思茅松木材表面键合了Si—CH3、Si—O—Si、Si—OH等低表面能的基团,改性思茅松从对照样表面对水和油完全浸润转变为具有憎水憎油的双憎功能型木材,MTMS改性后思茅松木材表面水接触角的变化明显大于油接触角的。随着预水解时间从0延长至240 min,水接触角从73.60°升高至88.31°,而油接触角仅在50.50°附近有微小波动。MTMS改性处理后,木材热稳定性提升,质量残余率升高,最大热降解温度升高了6℃,整...  相似文献   

18.
小麦属的分类系统建议采用:(1)保持小麦属的传统属界;(2)在属内根据特化的染色体组型和生殖隔离认定有5个种;(3)根据形态特征、栽培类型、染色体组亚型分化及地理分布等将大多数传统形态种降为亚种,共确定24个亚种;(4)废弃原有的一些亚种;(5)保持原有变种.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与龙葵间作模式对植物生长及Cd富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最优的间作修复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玉米和超富集植物龙葵为研究对象,设置单作玉米(CK1)、单作龙葵(CK2)、宽窄行玉米宽行间作单行龙葵(T1)、宽窄行玉米宽行间作双行交错龙葵(T2)、等行距单行玉米间作单行龙葵(T3)、等行距单行玉米间作双行交错龙葵(T4)、等4行距玉米间作等4行距龙葵(T5)7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模式下玉米和龙葵各器官生物量、土地当量比、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总Cd提取量、根际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CK1相比,T3间作模式玉米产量增加15.6%,T1、T4、T5间作模式玉米产量降幅小于10%,T2间作模式玉米产量减少16.8%;与CK2相比,5种间作模式龙葵单株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5种间作模式没有显著改变玉米和龙葵各部位的Cd含量,以及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但却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总Cd提取量,其中T4间作模式最高。除T5外,其他4种间作模式均显著降低了龙葵和玉米根际土壤pH,提高了龙葵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却降低了玉米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这表明玉米与龙葵表现为种间生长促进,T1、T3、T4、T5 4种间作模式不仅可以保障玉米稳产,而且能显著提高修复效率,实现边生产边修复的目的,其中T4间作模式最优。另外,沈阳地区龙葵种子在湖南表现出不适应性,建议选用当地龙葵进行间作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