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34例行椎管后壁切除术,侧前方人路行腰椎间盘或腰椎后纵韧带骨化病灶切除12例,后路环椎管减压术4例。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50例术后随访5个月~37个月(平均16±3.2个月),结果:优27例,良14例,改善9例,差0例,优良率为82%。结论: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椎板拉钩法的小切口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小切口手术(小切口组)治疗48例,后路椎间盘镜术(后路镜组)治疗46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出血量略多于后路椎间镜组,手术时间少于后路椎间盘镜组,术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按照Macnab评定标准,小切口组优27例,良18例。后路镜组优24例,良20例。两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与后路椎间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且操作方便,二者可根据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采用MED—Ⅱ型手术治疗,术后采用中医三期辨证施治。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4-25月,平均10月,结果优7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达96.5%。结论:MED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加快受压神经根及手术创伤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患者复发原因及后路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36例均随访3月-3.5年,优78例,良48例,优良率92.6%。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应认真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术中准确定位,操作轻柔,严密止血,减压充分合理,彻底处理以达到骨性融合;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配带个性支具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生产的腰椎间盘镜(MED)Ⅱ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m in;平均椎间盘出血量45 m l;平均住院日6天;手术随访平均13个月(3~26个月);术后恢复情况:优4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病人术后痛苦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破人椎管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管内后纵韧带破裂,椎间盘组织进入椎管内游离而引起的相应的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明显有别于其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特殊性。我院从2000-2005年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2260例,其中105例(占4.6%)椎间盘破裂人椎管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自1996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手术治疗的108例。并对其术后患者在一年内都作了疗效随访与CT复查。结果:术后疗效,优86例,占79.6%;良14例,占13%;可6例,占5.6%;差2例,占1.9%。术后一年内CT影像表现:108例都报告原位椎间盘突出,仅丘状突起的块影较术前显低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一年内CT检查对区别是否是间盘再突出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70例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硬膜囊脂肪层消失6例,脂肪层不对称7例;腰椎间盘后缘突出10例;椎间盘侧突13例;黄韧带肥厚20例,其中伴钙化4例;侧隐窝狭窄14例。结论: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发椎管狭窄的成像清晰,速度快,病变部位明确,为手术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献伟  李志伟  丁强 《河北中医》2014,(11):1654-1656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OY评分)评价术后1个月末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提高JOY评分幅度、JoY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4.47%,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0.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棘突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减压术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7例报告)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364000)余庆阳,戴逵铁通部洛阳铁路职工医院(471002)郭玉龙,曹俊寿主题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应用,病例报告由于椎管开放手术带来许...  相似文献   

11.
张斌  韩雷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63-6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技巧。方法:通过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进行分析,总结复发原因:①手术定位错误;②椎间盘摘除不彻底;③硬膜外纤维化疤痕形成。二次手术时采取原切口,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彻底摘除髓核,扩大侧隐窝。结论:术中定位错误,术后椎间盘残留,疤痕粘连牵拉脊髓神经为复发主要原因。选择合理术式,彻底切除椎闻盘,扩大神经根管及腰椎管,对减少术后粘连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采用MED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2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在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情况方面均少于小切口手术组,而在手术时间、临床表现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JOA评定标准,MED组:治愈22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1.7%;小切口手术组:治愈21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7.5%,二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临床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9~53岁,平均46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3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8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16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56个月,平均36个月,再次治疗的手术术式:扩大开窗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3例,半椎板切除术2例,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术22例.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满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合并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17例,男68例,女49例,年龄42~70岁,平均47.8岁。突出及失稳节段:L3/44例,L4/547例,L5/S161例,双节段(L4/5和L5/S1)5例。采用JOA评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观察术后失稳椎间有无移位,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3h,平均1.9h;出血量300~900ml,平均410ml。并发硬膜囊撕裂2例,伤口感染1例。随访18个月~3年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腰椎序列恢复正常;JOA评分术前平均(17.25±1.16)分,术后平均(25.68±1.37)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优良率95.7%。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未见断钉、断棒,退钉现象。结论:使用自体颗粒骨行椎间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同定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比较可靠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的狭窄,而且常出现曲度变直现象;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和生理曲度的变化;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管狭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较为复杂,腰椎的曲度变化、腰椎管的狭窄及骨质增生都多见。结论: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正脊手法为主的心理、减压、正脊、康复四步法治疗。结果:根据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治愈97例(74%)、显效23例(17%)、有效15例(8.9%),无效2例(0.1%)。结论:正脊手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费用低,康复快,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确认识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避免误诊误治,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在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住院的328例腰腿痛患者中,其中58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症被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其效果不满意,经分析后得出正确诊断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症,并按其治疗后效果满意。结果:58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患者经正确诊断和改变治疗方法后疗效满意。结论:臀上皮神经卡压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医生在检查和分析不仔细,很容易将两者混淆,那么在治疗上可能走误诊误治的误区,达不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威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4-14,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以提高腰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08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114例,对其影像学分析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影像学分析得出:本组病例中L2—3间盘突出9例(7.9%),L3-4间盘突出28例(24.6%),L4-5间盘突出57例(50.0%),L5-S1间盘突出20例(17.5%)。经过影像学分析,本组11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中,椎间盘突出87例(76.3%),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53例(46.5%),两个节段突出34例(29.8%)。同时,本组病例在影像学分析中,CT扫描中普遍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心后半圆形、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及前缘与椎间盘相连,密度与椎间盘一致,软组织块影出现率达到100%。结论:与传统X线相比较,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中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对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腰椎牵引及微波理疗的非手术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正骨手法,连续治疗15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0例中,优15例,良20例,可10例,差5例 对照组50例中,优3例,良18例,可22例,差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却有显著性(卡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腰椎牵引及微波理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正骨手法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脊柱失稳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66例脊柱失稳相关疾病患者分别应用以下方法治疗:(1)椎间盘切除文登型椎间融合器(WDFC)植入治疗颈椎失稳性伤病。(2)侧前方减压植骨双凤尾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经棘突截骨节段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系统治疗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并随访。结果:随访10个月-9年。损伤椎骨的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脊柱序列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我们创新设计的中医内外固定器械和手术等治疗脊柱失稳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